分享

“老人摔盘”令人反思“手机控”危害

 都市生活台 2012-10-25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10月15日《城市信报》)


老龄化时代,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减轻其心灵上的“空巢感”已成为舆论场不变的热门词,“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更是被列入“新二十四孝”颁行天下。但就现实而言,老年群体内心的孤独感似乎并没因此得到明显改观,像张爷爷所遭遇的一家人团聚却“相对无言”的情况也不在少。这时候,老人家的一骂、一摔,不过是对内心寂寥的一种激烈控诉和不满宣泄罢了。


平心而论,张先生尚算不得“不孝”,从其主动向记者坦露此事,到述说过程中流露的后悔情绪,再到对“我们兄妹三人小时候就是爷爷奶奶带着”等往事的温馨回忆,以及“平时大家都忙,这种机会不算多”的现实直面,无不能令人感受到其对两位老人的深厚情感,但是什么阻碍了这种心灵的交流与情感的表露呢?笔者以为,人类理性对于信息科技的“失控”,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沉溺”和沟通方式的改变,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诚然,“手机控”、“微博控”是否为精神疾病尚可探讨,但其对正常人际交流的阻碍效应已显而易见。人类开发智能通信技术的初衷,在于拓宽人们的社交范围、降低人际交流的时间成本,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然而事与愿违,由于人文教育与理性修养的阙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奇怪景象:寝室里四个同学相背而坐、默默无声,却通过QQ即时聊天;电话里,母子俩唠个没完,一见面却“四目相对、无话可说”……这无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及伦理问题。难怪有网友抱怨,智能手机已经成了一种时代疾病,其潜在的危害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被增强。


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玩手机、刷微博,还可能分散注意力、降低长叙事的阅读能力,从而对公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诱发恐怖的基因及生理变异——日前,一组英国科学家对1000年后人类可能进化成的“新模样”进行了大胆预测:由于太多记忆和思考的工作都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人类大脑不但不会变大,相反会更小——尽管预测不代表必然发生,但其所提出的问题却理应引起社会重视。


总之,无论是从慰藉老年人精神需求,还是防范交际障碍、“智能退化”的角度来讲,与手机保持一定距离都是必需的。否则,丧失了当面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的人类,还是“万物灵长”吗?


王垚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