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勒政治立场的转变

 tjhx0526 2012-10-25
西晋末年战乱中,石勒作为少数民族重要将领,他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对当时的社会局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到底是凶残、暴虐的军阀,还是一个对社会有进步意义的豪杰呢?历史上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我们还是从他的生活经历和征战历程来进行一下研究,详细分析这个历史人物。
石勒出身于一个羯族小的部落首领家庭,后来代替父亲管理部落,由于比他父亲仁慈,受到部众的拥戴,他和人一起经过商,也率人为地方豪强地主做佃农耕种。太安年间,并州闹饥荒,他与人商议打算卖胡人到冀州,而建威将军阎粹也向刺史司马腾提这个建议,结果石勒本人和大批胡人都被卖到山东为奴,他也因此怨恨当时的统治阶级,可以说最初这种仇恨是民族矛盾,后来被买他的主人师懽器重,免除奴隶身份,带领了十八人投奔了成都王的部队,从此开始了他的征战历程。成都王遇害后,他的旧部纷纷起兵反抗朝廷,石勒的首领汲桑也打着为成都王报仇的旗帜,军中载着成都王神主,每次征战号令都向神主请命。石勒就是这支军队的前锋,担任扫虏将军,忠明亭侯,屡有战功。汲桑非常信任他,命他以石勒为姓名,从此他和汲桑、刘渊集团、公师藩、乔智明等成都王的旧部成了中西部地主阶级集团中,反对东北部地主阶级集团的基础军事力量。
汲桑被害以后,太行山以东被以东海王和王浚为首的东北部集团攻占,石勒也兵败,带领少数人投奔了山西。石勒劝降了上党胡张、冯两部数千人,带领他们前去投奔当时还是单于的刘渊,但是并没有受到重用,后来他又自己冒险招降了一支部队,刘渊就让石勒统领他招降的七千人为前锋,担任前锋都督,随同刘聪南下进攻河南,假垒主将军、都尉。石勒的部队“军无私掠,百姓怀之”。以后刘渊称王就单独让石勒向东进攻,任命为安东大将军。他与刘聪有时也相互配合作战,刘渊授石勒镇东大将军、汲郡公。不久刘渊死,刘聪夺位,封石勒征东大将军,从此石勒开始了自己独立征战的历程。由于东北部集团势力强大,石勒在东部作战很不顺利,被迫南下到江汉流域发展,他试图渡江南下没有成功。
由于在长江北岸遭到王导指挥的晋军阻击,石勒军中粮草不继,又有疫病死伤大半,被迫北还,但是此时正好是东海王与苟唏相攻,不久病逝,他的旧部东归遭到苟唏部阻击溃散,包括朗陵公何袭、广陵公陈珍等多部人马投降石勒,使他的势力壮大,北上攻占许昌。王弥进攻洛阳时,派两万人联合石勒进攻陈郡,又让他的弟弟会合石勒进攻徐州、兖州的苟唏,不久洛阳被攻陷,石勒没有参与进攻洛阳,他与东北部集团的苟唏作战,打败俘虏了他。他虽然也杀害了很多王公大臣,但是似乎也与刘聪也不和,多次拒绝征东大将军封赏,不久又兼并了王弥的部队,并因此受到刘聪指责,只封他镇东大将军,比征东大将军降了一级,引起他的不满,从此与晋朝暗自通好,送还了梁王世子等宗室,接受晋臣刘琨送还的母亲和石虎,开始与刘琨通使,并且帅军从淮河流域北上河北。
石勒在河北的征战历程是他奠定统一华北的开始,此时他虽然名义上归附刘聪集团,但是实际上可能不再打汉军的旗号了,刘聪集团一面和晋朝争夺关中,西面受晋藩张轨威胁,北面受晋朝的忠臣刘琨和晋藩代国的进攻,南面受到晋朝梁州部队打击,腹心又有河内、荥阳附近的李矩、郭默牵制,所以不得不重赏石勒,多次遣使加封,后来曾让石勒为骠骑大将军封十二郡,但是石勒拒绝接受,只接受二郡,似乎有嘲讽的意味,最后甚至让他为陕东伯掌关东征伐,专征拜,甚至可自行封列侯、将军。但是石勒却自行封赏曹嶷为大将军、琅琊公,自封公爵,完全独立,只是通使刘聪集团。正是这种独立的态势为他在河北的征战进程带来了巨大的政治优势。石勒回到河北在襄国建立根据地,一面建设,一面首先进攻冀州各地,他在打败俘虏了段末柸以后,收段为义子,加封为安北将军,北平公,同辽西的段氏结盟。此时刘聪却又来封他为征东大将军,而他都开始自行封段氏为公爵了。石勒也表现出亲近晋朝的立场,他推崇晋朝的忠臣赵彭,并且同北方的晋藩刘琨、王浚通使往来。他察觉王浚有称帝之心,就怂恿他,假意要拥立他,正是由于石勒独立无属的表面形象,竟使王浚信以为真。
石勒假意与刘琨议和,离间、孤立王浚,并乘机袭占幽州擒杀王浚。石勒回到襄国,幽州被忠于晋朝的段匹磾收复,但此时晋藩代国陷于内乱,刘琨处境日益困难。石勒准备进攻刘琨,为此他首先平定了兖州的刘演,随后西征,由于刘琨指挥全部十万人马军心不稳,一战而溃,段匹磾来不及支援,石勒就迅速占领了并州北部地区。河北地区只剩下幽州的段匹磾和乐陵、厌次的邵续忠于晋朝。为了孤立段匹磾,石勒派兵进攻聚集在辽西的马严、冯睹统领的数万户流民,并招抚他们归还故土,驻军易京,阻隔幽州与辽东的晋藩慕容氏,也防范辽西的晋藩段氏支援幽州。石勒利用与段末柸的关系,在段氏内争中打击段匹磾,在这种情况下,段匹磾又按照王敦的命令害死了刘琨,导致大批刘琨部下投降石勒,幽州的形势日益严峻,此时爆发了靳准反正事件,刘聪病死前为石勒加官进爵,但是石勒不接受,靳准顺应民心归晋的愿望,他杀了刘粲,向晋朝称藩,并最先建立了晋藩天王的体制,石勒决定利用这次内乱,他率兵进攻并州南部的平阳,与称帝的刘曜争夺河东。刘曜一面救援杀害靳准归降自己的靳明,一面在封石勒赵公的基础上,再加封赵王,尽管如此对石勒占领河东依然愤恨,杀了石勒的使臣,追夺石勒的所有封号,双方公开决裂,石勒遣石虎攻占河西朔方。
石勒终于自立为赵王,并让忠于晋朝的裴宪和王波具体制订政权制度,其重用晋降臣恢复统治区的生产建设,建立学校、征收赋税实力日益壮大。而段匹磾在孤立、饥困的情况下,被迫放弃幽州撤到厌次与邵续会合。石勒开始南下进攻,邵续兵败被俘,守节不降,最初石勒释放了他,任其自耕守义。青州的曹嶷;刘曜在洛阳的守军;晋朝的泰山守将徐龛等亦降,石虎攻占了河南谯郡以北的大片领土。不久,段匹磾也兵败被俘,至此河北除了少数孤立堡寨外,没有正规晋军统治区了,正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祖逖的北伐取得了重要进展。祖逖仅仅带领少数人北伐,却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黄河以南石勒号令不行,不仅徐龛、曹嶷重新归晋,洛阳的守军也归降李矩,石勒只能派兵把河南忠于自己的部队接回河北,他立即意识到在民心忠晋情况下只有与晋军友好,所以主动修复祖逖的祖坟,派人守墓,与祖逖议和修好。重用裴宪、傅畅、石朴等忠于晋朝的大臣,并任命汉族程氏所生的儿子为世子,不久由程遐总揽朝政,朝臣皆“赴于程氏”。同时保持与晋朝的友好关系,甚至段匹磾这样的晋朝忠臣,可以身着晋朝服,持晋节,他受到优待固然有曾经和石勒结为兄弟的缘故,但是也和石勒与晋朝和谈有关,因此南北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而这种局面仅维持了数年。
在祖逖病逝和晋朝爆发“王敦之乱”陷于内争以前,石勒对晋朝还有一些香火之情,他曾是忠于成都王的旧部,忠于晋朝的正统地位,成都王的母亲是程夫人,成都王的统治核心地区正是石勒的根据地,石勒重用程遐,立他的外甥为世子就是为了借重成都王在当地的威望,巩固他在河北的统治。看到祖逖病逝,晋朝内乱,他以为晋朝就要灭亡了,所以再次南下对晋朝发动了进攻,石虎指挥进攻青州的曹嶷、徐龛,两人都兵败遇害,在进攻青州同时又进攻徐州、豫州,洛阳也再次陷落,河南许昌附近或降或陷阻断了荥阳李矩、郭默与晋朝的联系,他们的部下很多也要归降石勒,二人只能带着十多名忠于晋朝的将领和百余人突围返回晋朝。这一时期是晋朝最困难的时期,直到二十年后才恢复。刘曜在平定了降晋的陈安以后,又开始进攻石勒的洛阳地区,双方主力在洛阳附近决战,刘曜兵败被俘,石勒指挥进攻占关中统一了华北中原之地,灭亡了汉赵政权。不久石虎和群臣上奏劝进,石勒却没有称帝,而是按照靳准建立的体制,称天王,行皇帝事,石勒为了团结广大忠于晋朝的官僚、百姓而没有称帝。
石勒是个政治家,他接受晋藩天王的体制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他看到在江南接二连三的动乱、兵变中,广大士大夫和军民依然忠诚地维护晋朝的正统地位,再看自己统治区内的中原晋人百姓依然忠于晋朝,身边的汉族官僚大部分都在内心奉晋朝为正朔,单靠少数民族强大的武力是无法改变这些的,他本身就有谦逊、务实的品德和才能,知道采用晋藩天王是笼络其统治下的晋人最好的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收买人心,也保全了在他朝廷中众多原晋朝官僚的荣誉,免除了他们背国叛主的道义罪责,换取他们忠于现政权,使在整个中原地区处于少数的羯族人能够建立巩固的政权。在其统治下的中原地区,羯族和匈奴已经结了深仇大恨,其他少数民族暂时还不能联合、依靠的情况下,北方还有晋藩代国,东北地区还有慕容氏、段氏等忠于晋朝的政权,西部凉州的张氏集团和青海的吐谷浑等势力都还依然忠于晋朝,在这种环境下还需要同晋朝保持形式上的友好关系。石勒甚至还向晋朝纳币修好,但是遭到拒绝,在整个石勒统治时期一直采用晋藩天王体制,直到石虎统治的时候,他从西部迁徙了大批羌氐等少数民族充实京师,在有了众多少数民族支持的基础时,才试图称帝,但是还是引发了民族冲突,尽管石赵政权的灭亡原因主要是残暴的统治和内部的自相残杀,但是破坏天王体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