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的 500 家公司连续两年强劲增长,其发展趋势与国际金融危机趋势出现偏离。根据以往经验,《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的率先增长必将带动全球整体经济的恢复,因此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并不是那么悲观。 中国内陆有 69 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 500 强排名,第一次超越日本。中国企业群体异军突起令人高兴。但是,大不等于强,更不等于是全球公司。中国企业的真正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年一度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根据公司的营业收入对全球企业进行排名。把该榜单多年的数据联系起来,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企业的发展、全球产业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走向。 一,500强公司的全球化发展 今年发布的数据首先引人关注的是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连续两年强劲增长,其发展趋势与国际金融危机趋势出现偏离。 1995年《财富》杂志第一次推出把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排列在一起的世界500强公司排名。自那以来,《财富》杂志已经连续17年发布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我们把这17年排行榜的主要数据排列出来,制成了表格(见表1)。 在一定意义上,《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往往反映全球经济的动向。全球经济出现下滑或危机,《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经营业绩相应下滑。 1995年以来,全球500强公司营业收入处于增长趋势,从11万亿美元增加到近30万亿美元。17年间,全球500强公司的营业收入仅有两次下降。这两次下滑恰恰都是因为全球经济或重要产业出现危机或下滑。 第一次发生在2002年,世界500强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2%。世界500强公司2002年的经营利润则同比下降56.4%。而在前一年,世界500强公司的经营利润已经大幅下降,从2000年6,672亿美元下降到3,061亿美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2001年IT产业的泡沫破裂,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受挫。 世界500强公司的营业收入第二次下滑是在2009年。这一年营业收入23.1万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下降8.3%。与营业收入下降不同的是,世界500强公司营业利润在2008年即出现下滑,这一年500强公司营业利润8,217亿美元,同比下降48.4%。2008年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资产也从上年105万亿美元缩水至100万亿美元。17年来,500强公司总资产比上年缩水仅此一次。全球500强公司2008年利润与总资产以及2009年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始于2008年秋天第四季度,先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后来是欧元危机,全球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落。 值得注意的是,2010和2011两年世界500强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当不错。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欧洲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但是2010年榜单上500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已经比2009年增加了12.7%,利润则大幅度增长59.0%。今年发布的榜单显示该数字达到29.4万亿美元,同比增加 13.3%,利润1.63万亿美元,同比增加6.7%。显然,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经营状况与全球宏观经济走向发生了偏离。世界500强公司在遭遇全球经济危机时应对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当危机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还处于困难之际,这些公司已经成功调整了自己的经营战略并初步走出危机。 这种大公司经营状况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偏离的主要原因在于这500家公司多数是跨国经营,其中许多已经成为全球公司。 我们的研究表明,从1991年底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迅速形成,跨国公司从跨国经营走向全球经营。他们的跨国经营战略扩张为全球经营战略;跨国经营管治结构转变为全球经营管治结构;他们的以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也相应提升,开始强调承担全球责任。与此同时,这些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程度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海外经营规模超过总部所在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资产和雇员来自海外。这样的公司实际上已经超越原有的跨国公司而转型为全球公司了。 以跨国指数可以衡量一家企业跨国经营的程度。所谓跨国指数是指一家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销售和雇员占总资产、销售和雇员的比例。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不断提高。在1994年前后,这些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为40%多一点,到2010年,这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已经超过60%,其中80家公司的跨国指数超过50%。而这100大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都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以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公司前10名的企业为例,皇家荷兰壳牌、埃克森美孚、BP、雪佛龙、丰田等公司的跨国指数均超过50%。 全球公司超越国家地理界限在全球吸纳资源,在全球布局价值链,在全球市场经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效用,同时有效地规避了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市场经营的风险。 春江水暖鸭先知。根据2001年IT泡沫破裂后经济恢复的经验,《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率先恢复增长意味着全球企业经济和产业经济随后的复苏,进而将带动全球整体经济的恢复。因此,世界500强公司近两年强劲增长的事实表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并不是那么悲观。另外,世界500强公司全球化发展的经验也表明,企业为做大做强应当融入全球化潮流,价值链在全球布局,吸纳整合全球资源,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中国公司群体的崛起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榜单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看点是中国企业异军突起。排行榜中有中国内陆企业69家,如果加上中国另外两个独立关税区的企业中国共有79家(香港企业4家,台湾企业6家)上榜。今年日本企业上榜的共68家。中国内陆企业的数量第一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美国132家企业上榜)。中国大企业数量超过日本与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是相应的。 17年前,中国仅有中国银行、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三家企业上榜。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企业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地位不断攀升。2001年当年,中国内陆11家企业上榜,当时美国197家和日本88家企业上榜。2006年入世5年后中国内陆企业已经有22家上榜,当时美国162家、日本 67家企业上榜。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企业在该榜单上的地位则急剧攀升。2009年中国内陆42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美国 139家、 日本 71家;2010年中国内陆57家企业上榜,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33家和68家。2011年中国内陆企业上榜数量69家,第一次超越日本。中国企业群体的崛起与中国整体经济的崛起实现了同步发展。 中国企业群体在世界500强公司中异军突起,说明20年来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经济不仅促进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崛起,而且造就了一大批达到世界级规模的企业。 其实,中国企业的崛起也反映了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崛起趋势。与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地位上升的同时,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地位也在上升。2001年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的企业中,巴西4家,印度1家,俄罗斯2家。2006年进入世界500强公司榜单的企业中,巴西5家,印度6家,俄罗斯4家。 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国家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中,巴西增加到8家,印度增加到8家,俄罗斯增加到7家。10年间,这三个金砖国家进入世界500强公司排名榜的企业从7家迅速增加到23家。与此相应,欧、美、日本等国家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地位则逐步下降。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企业群体在世界500强公司榜单中地位迅速上升,反映了最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成长壮大。新兴国家经济体及其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中国公司做强做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群体在全球化潮流中异军突起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企业大不等于强。我们不少企业规模确实超过了许多老牌跨国公司,然而多数还不是真正的跨国公司,更不是全球公司。我们的企业缺乏在全球市场布局从而吸纳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缺乏在全球市场与全球公司竞争的能力。 中国企业发展经历了或将经历“国内公司-国际公司-跨国公司-全球公司”四个阶段。国际公司指企业通过国际贸易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跨国公司是在2个以上国家投资经营的企业。全球公司则是拥有全球战略、全球管治和全球责任并且跨国指数超过50%的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公司多数已经是国际公司或跨国公司,但是成为全球公司的企业还不多。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提供的资料,进入全球发展中国家最大100家跨国公司排名榜的中国企业有9家,包括中信、中远、中石油、中海油、联想等。这几家公司跨国指数只有中远公司接近50%,其他都远远低于50%。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数据,这100家最大的中国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为13.37%,不仅远远低于“2011世界100大跨国公司”60.78%的平均跨国指数,而且还远远低于“2011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40.13%的平均跨国指数。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前10大企业中7家为石油能源公司,他们是皇家荷兰壳牌、埃克森美孚、BP、雪佛龙和康菲以及中石油和中石化。5家外国石油能源公司跨国指数分别达到77.1%,83.7%,67.1%,58.9%和45.0%,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跨国指数都不到1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大企业的全球经营水平还不高。跨国指数低,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经营的能力弱。当世界500强公司多数走向全球公司,从而打造全球价值链,在全球吸纳资源整合资源之时,中国多数企业还仅能在中国自己的市场上利用中国自己的资源与全球公司竞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差距是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做强和做久的重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内陆进入世界500强公司排名的69家企业中,民营企业还不多,仅有平安、沙钢、吉利、华为等几家。民营企业是完全市场化经营的企业。中国企业群体的崛起需要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崛起。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表明,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规模达到世界级的大企业,但是,中国企业的真正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在企业做大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真正做强,只有如此,才能做久,成长为“百年老店”。 作者为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