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上直播自杀是对社会公益的“透支”

 都市生活台 2012-10-26

“昨天凌晨,小丽在某论坛发帖直播自己吃安眠药自杀,幸亏警方与众多网友的竭力营救,才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昨天傍晚,小丽吃着记者带来的饭菜,露出了一丝笑容。”(10月8《华龙网》)


“不负责”的男孩与“心太脆”的少女,差点合演了一部网络版“危情时刻”。令人欣慰的是,警方与众网友爱心大接力,展开急速大营救,最终使危机化险为夷。类似这种网上直播自杀的“惊悚片”已上演过多部,人们多关注于解救成功的圆满结局,而忽略了这种血腥残忍的传播方式既是对公众的感官污染、心灵亵渎,更是对伦理道德的败坏,同时也是对社会公益心的挤占和透支。


为了挽救即逝的生命,甚至为了一场所谓的自杀 “恶作剧”,公安、医院、居委会等单位全面发动,展开同城或异地的“拯救冲刺”,这本身就是对社会应急力量和公共资源的侵占和浪费。众网友出于爱心与善良,一次次的伸出援助之手,不惜一切代价的挽留和呵护生命,当他们得知这可能就是一场为了“被关注”而自导自演的“自杀秀”时,公益之心遭受挫折,仁爱之愿受到打击,长此以往的“狼来了”,必然导致个体心理疲倦,社会回应疲劳。以至于真自杀发生时,漠不关心或反映迟钝,丧失了救命的第一时间,以至于真害了命。同时,这种网络末端受众不确定,可能是成年人也可能是未成年人,可能是健康人也可能是有心理或身体有疾病的人,因点击观看或误点“被传播”而引发身体疾病和心理过激反应,这对被刺激者来说,网上直播自杀就是一种精神伤害和心理损伤。


鉴于这种行为可能存在呼唤“被关注”的主观恶意,以及诸多危害后果,对网上直播自杀行为的人,必须在挽救生命之后,依法追究其扰乱公共秩序的法律责任,接受道德与良心的“审判”。同时,家庭、社区、单位和社会要加强沟通和相互关爱,及时有效的疏解个体固执、愤懑、不满和厌世的情绪与心理,避免一时冲动的“魔鬼”,再次戕害无辜的生命。


王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