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朝为臣话冯道

 tjhx0526 2012-10-26
唐未,国家大乱,军下干政,后晋成德节度使重荣每谓人说:“今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这可能是唐代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原理。在这样的社会大乱世中,世态失常,黑白颠倒,许多人能够把命保住,就已经不容易了。但恰恰有这么一个人,不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长寿;不但活得很长寿,而且活得很富贵。司马光说此人:自唐庄宗世始显贵,后累朝累代,不失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从唐庄宗算起,他先后臣服过十个皇帝,有李姓,石姓,刘姓,郭姓皇帝,其中还臣服过两名姓耶律的契丹皇帝。共历五个王朝,十二个皇帝。每一朝,每一个,他不但能保住自已的身家性命,还保得住自家富贵,而且官儿越做越大,最后死时,被周世宗封为瀛文懿王,这个人就是五代名臣----冯道。
冯道不是武人,他自为自已是一名书生。 冯道在未出仕时有一首诗:
  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1. 李克用的掌书记
他一生的经历,可以从这首诗里看出一点。他刚出仕,做庄宗李克用的掌书记时,碰到一件事,当时的中门使郭崇韬向李克用进言,说军中每次宴请,陪食的人太多了,请减去一些人员。李克用大努,他说:“我招待这些为国家效死战场将士们吃几顿饭,都决定不了,还要我做什么主帅?”他要公告军中,外罚郭崇韬。让冯道写告示。冯道劝说道:“大王才平定河南,郭中使所请也不是什么大过错,何必要让天下人知道大王将帅不和呢?”
    郭崇韬听说后,产即向李克用认错,这件事也就了结了,但不管是李克用,还是后唐军中的将士们,都觉冯道是一个敢说话的君子。郭崇韬后来变成了一方封疆大吏。
李克用做皇帝后,因为跟他打江山的许多人文化程度低,所以有许多时侯,连臣子的凑章都看不懂,所以李克用就请冯道做他的端正殿学士,做皇帝的待讲,给皇帝读读凑章,或补补文化课。这个位置到也不是什么实权的官儿,但却是容易显眼。
          2.明宗的待讲老师      
庄宗上台后,明宗上台。冯道官职没有变。还是新皇帝端正殿学士。当时天下可能太平了几年,所以许多人喜欢狩猎,玩老鹰。明宗下令放生。冯道向皇帝进言说:“连野兽都感受到了陛下仁慈啊。”
明宗很受用,他说:“我从前和武皇狩猎时,多是在秋天,有时为了狩猎跑到农田里,兽是抓住了,但庄稼也踏得差不多了。现在想想狩猎对于老百姓有害无益,不能做啊。”

      3.转向李从珂,位极人臣。
后来明宗的一个兄弟叛乱。明宗才跑出了城。其中一个大臣说:“天子走了,但太后还在宫中,我们是否应去看看她老人家啊?”
冯道说:“主上已丢失了江山,人臣只知道谁做君,就服从谁。现在宫国无君,恐怕去了不合适。又况且潞王(反叛的李从珂)已贴出了告示,不如我们先回去等侯消息吧。”
在回家的路上,有人告诉他,潞王来了,宰相帅百官至谷水奉迎哩。所以冯道就停下来不回家,在一座寺院里召集流失的官员。中书舍人卢导至。冯道说:“我们大家等舍人久了,现在最紧要的是劝进文书,请舍人快快起草啊。”
卢导是一个书呆子,他在紧要关头,他的政治嗅觉失灵了。他说:“潞王入朝,百官迎接就可以了。还要什么劝进表?如果有废立,也应是太后来做主啊。”
  冯道说:“事当务实。”
卢导争说:“安有天子在外,人臣用大位劝人者?如果潞王来责怪我们,我们怎么回答?你最好是帅百官进宫门,进名问安,听听太后怎么说。”
  冯道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旁边有人说:“潞王来了,太后后已派中使迎接,我们朝中百官怎么能不到?”在家都纷纷跑去。过了好一会儿,潞王还是没有到,卢导从冯道跟前走,冯道还想要他写劝进表,卢导还是认为,让太后决定。这个时侯,有一个大臣叫李愚说:“卢舍人言之有理啊,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罪过,就是把头发拔光了,也数不清。”
李从珂来后,他责备大臣说:“我父皇去世,谁来做皇帝是你们说了算,现在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是你们陷我的皇弟于不义!”大臣们大惧。冯道们赶紧上筏劝进。潞王拜谢,冯道等再上劝进表。潞王说:“我来些,情非得已,等新皇帝到位后,我会回到我的封地的,你们要我做皇帝,太没有意思了。”过了几天,太后下令,让潞王接皇帝位。新皇帝下诏:任合冯道为司空兼门下待郎,同平章事,充匡国节度使。
一年后,李从珂诏冯道任司空。当时好长时间,没有人正式做三公之职。当时许多人都怀疑冯道的能力。当时的权臣卢文纪想让冯道做祭祀扫除一类的官。冯道呵呵一笑:“司空也好,祭祀也好,不都是为皇帝效力吗?”卢文纪听说了这话后,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4.石敬唐的顾命大臣。
几个月之后,李从珂兵败。后晋主石敬唐称帝。李任命冯道兼职门下待郎,同平章事。后事无巨细,悉委于道。不但如此,皇帝还向冯道求教一些军事方面的事。冯道说:“征伐大事,只能让陛下您圣心独断了,我是一个书生,只知道历代的规规。”皇帝对冯道说的话相当赞赏,认为这个人一是自知之明,二是没有野心。用冯道用得比较放心安全。所以当冯道想称病退职之时,皇帝命令郑王到他家里去探视,并且说:“如果冯卿不出来,我只好亲自上门了。”冯道只好出来。石敬唐对于冯道的宠遇,是其它人不能相比的。到石皇帝病重时,一日冯道前去探视,石敬唐让他的幼小的儿子出来,拜见冯道,并且让宦官把幼小的儿子抱起来,放到冯道怀里,请冯道在他死后,能辅佐幼主。但石敬唐一死,就有大臣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所以就选石敬唐侄子石重贵做皇帝。冯道当时是顾命大臣,他最后点头同意。

      5   .石重贵的开国元勋。

应该说,如果没有冯道的首肯,齐王石重贵可能就走不上皇帝之位,一,因为他不是石敬唐的儿子。二,在齐王之外,还有石敬唐信任的侄子郑王。但当时的实权派,天平节度使景延广与齐王重贵交好,他极力携荐齐王。而不是在冯道有病时去冯家代皇帝探视郑王。但齐王登基后,景延广引为已功。处处想排挤冯道,让一些勋旧,也就是有军功的人出面,要冯道把枢密使的职位让出来,冯道连续三次请辞,皇帝都不允许。后,石重贵为契丹人所掳。

      6.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之降臣。
契丹人下大梁,德光废东京,降开封府为汴州,德光因为喜欢中国的文化,所以他服中国衣冠,并让百官起居皆如旧制。分派使者到各地,诏示后晋各藩国,各藩国不但上表称臣,而且只要被召见的,就“奔驰而至”。这时冯道为会武节度使,也入朝朝拜。德光早就听说过冯道的大名,所以对他很礼遇。
当时匡国节度使刘断勋也入朝,德光怀疑是他策划了后晋与契丹的绝交行为。所以当面责斥。刘断勋说:“冯道当时为首相,与景延广实谋,我是一个位卑的外臣那有什么发言权啊?”
契丹皇帝德光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冯道说:“比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这个老头是一个老实人,你不要瞎说。
德光后来北归,让冯道等随之北上。两年后,德光病死。兀欲做了大辽皇帝。

      7.领导北方汉民起义抗辽。
当时辽主兀欲想征伐后汉。所以召冯道等人随军。就在这时,名州辽军中的汉人军官李荣等人密谋起义。他们剩辽军外出时,在名州城里四处放火,占领武器库,把武器发放给汉人起事。名州城内大乱,但汉人没有一个有权威的统领,所以大家请冯道出来。冯道困于辽久了,也想归汉,所以帮义军四下安民,慰问士兵。因为冯道在南方名声大,所以士兵们看到冯道更加振奋。当时许多人想推冯道做节度使。冯道说:“我是一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现在应选有军事能力的人来做我们的主帅。”所以大家就推选了一个叫李再荣的将军做主帅。
起义军很快得到了后汉军的救援。冯道等人回到后汉。次年,冯道被刘知远封为太师。
后汉刘知远死后,太子承佑即位,是为后汉隐帝。在位一年余,就被郭威赶下台来。
         
        8. 投靠郭威

困为隐帝时,河中,永兴,凤翔三镇叛乱,郭威带兵镇压,在三镇乱平之日,也是郭威坐大之时。后来隐帝对郭威失信,杀了郭威一家,所以郭威叛乱。隐帝兵败身亡。郭威至京城,又是冯道帅百官迎接。这种事,冯道一辈子做了好多资,而且每次都做得比较成功。
一见面,冯道帅百官下拜,郭威连忙回拜,冯道这时居然还象平常一样,受了郭威这一回拜,同时他慢腾腾地对郭威说:“待中此行不容易啊。”一句话,说得郭威感慨万千。郭威称帝后,封冯道不中书令。(宰相)
事后,新皇帝想要诛杀参与叛乱的兖州官吏,冯道等人劝皇帝说:“他们是被逼的啊。”皇帝才肯赦免了他们。
这个时侯,冯道他们年轻的时做的一件好事,让冯道影响力更大了。就是他还是在唐明宗时,请朝庭校正《九经》后用刻板印好了,发行。当时虽然是乱世,但这本书流传甚广。

到周世宗称帝后,显德元年,冯道去世。被周世宗封为瀛文懿王。可谓位极人臣。当进人认为他清廉宽弘,喜努不形于色,而“滑稽聪明”,浮沉自容,是一个有修养,有德量的人。但用儒家思想看,他绝对是文人的耻辱。欧阳修认为他无廉耻。司马光认为他:“尊宠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哄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虽兴亡接踵,(冯)道则(总)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者?”
对于古人的标准,我们已无可改变,但对于冯道这样一个人,可能放到中国历史,或者说世界历史上来说,也是一个罕有。也许从他身上,我们能得到点什么启示。
附冯道所从十一个皇帝名单:
1. 唐庄宗李克用。
2. 唐明宗
3. 唐未帝李从珂
4. 晋主石敬唐
5. 晋主石重贵
6.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
7. 契丹皇帝耶律兀欲
8. 后汉皇帝刘知远
9. 后汉稳帝刘承佐
10. 后周皇帝郭威
11. 后周世宗柴荣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五代演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