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城公主的故事

 tjhx0526 2012-10-26
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德祖赞的妃子赤尊生了一位王子,长的威武英俊,如天神降临人间,因为其母是羌族姑娘,所以给他取名“姜擦拉温”,意思羌族的外甥,天神的子孙。

王子渐渐长大,到了该取亲的年龄了,赞普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选王妃之事。言道:“先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娶大唐之女文成公主为妻,使两国和睦相处,使吐蕃繁荣稳定。今王子长大成人,应有一美丽贤慧的姑娘作其妃子。我闻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美而娴,故欲娶之”。于是派使臣携重礼前往长安请婚。

唐中宗看过奏函和聘礼,决定将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王子,金城公主知道后,不知是喜是忧,吐蕃遥遥千里,远离家乡,更不知王子人品如何。幸好公主有一面宝镜,可照未来和远方的事物,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砻河谷美丽富绕,王子神俊。于是满心欢喜答应嫁给姜擦拉温。

公主悲伤摔宝镜

金城公主带着皇帝的嘱咐,带着大量的物品前往西藏,但行至半路,不幸的事发生了。吐蕃王臣、百姓听到金城公主要嫁到吐蕃的消息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善擦拉温他骑上骏马,带着随从,高高兴兴地前去迎接金城公主。谁料想,王子在途中打马奔驰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命丧黄泉。

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突然心绪烦燥,就拿出宝镜观看,谁知镜中原来年青英俊的王子不见了,代替他的是一位满脸胡须的老头。公主迷惑不解,内心悲痛,不觉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就是青海境内的日月山。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金城公主心想即已嫁到吐蕃,虽然王子死了,怎可再回故里,更何况父皇再三叮咛,一定要为汉藏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做些事情,于是到了吐蕃并嫁给了赞普赤德祖赞。

公主痛失小王子

后来,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儿子,赞普听到喜迅,急忙从外地赶回。不料,他回来时,金城公主的颖荒赡壹易宓腻酉驳乔廊チ恕5毕驳抢辞烙ざ保鸪枪饔制旨保拮藕暗健罢馐俏业暮⒆印薄M被鼓糜心痰娜榉恐っ鳎氲剑赡义釉缫汛嫘那篮⒆樱孪仍谌榉可贤苛艘?布烦瞿讨矗虼四值么蠹腋悴磺搴⒆拥降资撬摹W詈螅故潜荒赡义邮亚壳廊チ恕?/p>

为了判断孩子到底是谁生的,赞普想出了个办法,把孩子放在宫殿的另外一头,让两个妃子去抱,谁先抱到,孩子就是谁的。金城公主拼命先跑到那儿,把孩子抱到怀中,喜登后到,见孩子被金城公主抱去,又急又恨,心想:孩子死就死了,也不能让你抱去。便不管死活地向公主怀中去抢。扯来扯去,金城公主害怕把孩子抢伤了,便大声说:“孩子本是我生的,你这泼妇,别把孩子抢伤了,让你抱去吧。”就这样,孩子被喜登抱走了,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也就清楚了,但纳囊家族权大势众,谁也不敢明说,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小王子明辩亲舅舅

过了一年,王子已经周岁了,要举行庆祝会,赞普心想要趁这个机会,判明王子的亲生母亲。于是,就把汉族亲友和纳囊氏亲友都邀来参加,等大家坐定,赞普拿起一只金杯,杯中盛满美酒,然后交给王子,并说道:“把这杯美酒献给你的真正的舅家亲,由此来判谁是你的亲生母亲。”纳囊家族的人手中拿着各种令孩子喜欢的东西逗引小王子,但小王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说道:“赤松德赞我是汉家的好外甥,纳囊家族怎能当我的亲舅舅!”说完,举起酒杯,坚定的走向汉家舅亲一边。金城公主见此情景,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连声叫到“我的好儿子”,小王子终于回到金城公主的怀抱。
 
当时的历史背景

 公元7世纪初,雄才大略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继位后,先平息内乱,后迁都逻些,刨造文字,建立各种制度,又兼并了今青藏境内的羊同、苏毗、白兰、党项等,巩固、发展了吐蕃王朝,此时,中原的唐朝兴盛强大,唐蕃为发展关系,松赞干布于唐贞观八年(634),派遣使臣入唐聘问,唐也派冯德遐入蕃并致书抚慰。贞观十年,吐蕃、突厥、吐谷浑都遣使向唐请求修好通婚,唐太宗以衡阳公主嫁突厥王子,以弘化公主许吐谷浑王,而对吐蕃的请婚却婉言谢绝。贞观十四年(640),赞普又派大相禄东赞携带札品,去长安求和请婚,唐太宗许以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太宗命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公主入蕃,当文成公主一行抵吐谷浑境内时,弘化公主夫妇在今青海共和一带筑馆迎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则率军至柏海(今扎陵湖、鄂陵湖),亲迎公主于河源,赞普见道宗,执婿礼甚恭,之后亲领公主回吐蕃,于藏历四月十五日到达逻些,唐蕃从此建立了舅甥关系。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完婚以后,唐蕃间的友好关系更加密切。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征服高丽回来,赞普派禄东赞来长安献金鹅奉表致贺。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命王玄策出使天竺,他们所携扎品及别国之贡物等,被中天竺王阿罗那顺所劫掠,玄策求援于吐蕃。吐蕃、泥婆罗都发兵相助。打败并俘获阿罗那顺,收回被夺之贡物。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大宗去世,松赞干布献金绯十五种供于昭陵。次年,高宗继位,赞普致书唐宰相长孙无忌说:“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对于赞普的友好诚意,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同年,松赞干布逝世,高宗为他举哀,派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携诏书去逻些吊祭。文成公主于永隆元年(680)去世,她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公主入蕃除带有大批嫁妆外,其随行人员中有各种工匠、乐队,还带去谷物种子、乐器、药物、经史、诗文、工艺书籍、佛经、日用器皿及释迦佛像等,不仅对西藏,而且对青海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赤德祖赞继赞普位,吐蕃多次遣使向唐请婚,唐景龙三年(709)八月,吐蕃再次派大臣悉薰热来献方物,为赞普请婚。唐中宗以雍王女金城公主相许,同年十一月,吐蕃派尚赞咄、名悉腊等率千人迎亲使团到长安迎亲。景龙四年(710),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今兴平县),引王公宰相及吐蕃迎亲使臣入宴,命群臣赋诗饯别。赦免始平县人犯,免百姓赋税一年,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名其乡为凤池乡,地为怆别里,席间中宗谕吐蕃使臣以公主年幼,此次和亲,系割慈为国,全为敦睦唐蕃关系。陪送各种锦缯数万匹,随带杂技诸工、诗书、龟兹乐及其他丰富的妆奁。金城公主一行人,在左骁卫大将军杨矩的护送下,踏著前人开辟的驿道,取道青海入蕃。吐蕃赞普为迎金城公主,派人在唐古拉山凿石铺路,在逻些营建宫室。这是继文成公主之后,唐蕃间的第二次联姻。

  金城公主与赞普赤德祖赞完婚后,唐蕃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赤德祖赞给唐玄宗的奏章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但由于双方边将好大喜功,屡次起衅,仍致战事不断,金城公主用她自己的特殊身份,尽力在双方间斡旋,开元二十一年(733),金城公主向唐请求树碑立界,得到玄宗允准,第二年立碑于赤岭,双方以赤岭为界,避免了争端,使藏汉友谊更为密切。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于开元二十七年(739)病逝,吐蕃仍遣使告丧,并再次求和,玄宗为金城公主举哀于光顺门外,辍朝三日。

  唐蕃联姻促成了“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民族融洽关系。

  唐与吐蕃200余年的相互关系中,虽时有兵戎相见,但和平交往则是其主流。唐贞观八年(634),吐蕃遣使到长安与唐通好,唐给予热情款待,并以冯德遐为使节,随吐蕃使入蕃回访,开创了两王朝间使臣友好往来的先河。随著唐蕃第一次联姻的实现,友好关系得到迅速友展,双方使臣往来更加频繁。从贞观十六年到贞观二十三年的七年中,吐蕃赞普年年遣使入唐献方物。贞观二十年,吐蕃大论禄东赞还奉表祝贺平高丽,并献金鹅。贞观二十二年,吐蕃、泥婆罗还出兵随唐使王玄策伐中天竺,吐蕃还遣使献捷。唐蕃第二次的联姻,唐蕃关系得到新的发展。据史籍记载的不完全统计,从唐贞观八年至唐武宗会昌六年的210年中,唐蕃共互遣使臣191次。其中,唐出使吐蕃66次。在一年中遣使两次的有八年;吐蕃出使唐朝125次,在一年中遣使两次的有十四年,遣使三次的有六年,遣使四次的有三年。如果悉数加上局部性及漏载的往来,总次数当大大超过200次。使臣们的任务是:通好、和亲、献物、会盟、报捷、朝贺、报聘、报丧、吊祭、请互市、迎送僧、求诗书、求医、求匠等等。使臣往来,每次少的也有几十人,多则百余人至数百人。唐蕃联姻,公主入蕃,迎送官员加上随行艺技、工匠等,竟达千人以上。古道上出现“岁时往夏,信使相望”的景象。

  会盟是唐蕃政治关系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几乎贯穿于双方关系的始终。唐蕃会盟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止于穆宗长庆二年(822)。期间双方会盟的次数很多,但在当时较有影响的有八次,且大都发生在双方帝王更迭之初,在安定内部,促进边界稳定的形势下进行的。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继位,年仅七岁,由其祖母没禄氏辅佐,为求得唐朝支援,安定内部,派使臣前往长安要求和盟并请婚。次年,唐应吐蕃之请,派豆卢钦望、魏元忠等22人与吐蕃悉薰热在长安和盟,双方重申修好,促迸唐蕃第二次联姻。

  唐开元元年(713)十二月,吐蕃派大臣入唐求和。开元二年,又派大论坌述延墀松致书唐宰相,请求盟会,第一次提出定境划界。玄宗命左散骑常侍解琬持神龙年订的誓文,前去河源与吐蕃尚钦藏、名悉腊等商定二国封疆,定国境于河源。

  唐蕃二次和盟不久,吐蕃坌达延、乞力徐等无视盟文约束,率军攻打临洮、兰州、渭源,最后唐蕃大战于洮河,蕃军战败,和盟被破坏,唐拔去独山、九曲两军,撤除黄河桥,恢复以黄河为界的局面。经金城公主居间敦促,唐蕃双方往来仍在继续,开元十九年(731)吐蕃遣使向唐提出划界和互市的问题,请求交马于赤岭,互市于甘松岭(四川松潘县境),开元二十一年(733),唐派张守珪、李行帏与吐蕃使莽布文会盟于赤岭,商定双方以赤岭为界。次年,唐派金吾将军前往赤岭监督树碑,实现了“金城公主请立碑于赤岭,以分唐与吐蕃之境”的请求,达到了“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的目的。

  赤岭会盟是唐蕃间八次有较大影响的会盟中的第三次。 赤岭会盟后,吐蕃西攻小勃律,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发兵袭吐蕃于青海湖滨,吐蕃又在河西出兵,唐陇右节度使杜希望调鄯州兵夺吐蕃所架的黄河桥,毁赤岭界碑。

  开元二十九年(741),吐蕃夺石堡城,天宝八年(749),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调重兵且付出重大伤亡夺回石堡城,唐蕃关系又恶化。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唐无暇西顾,吐蕃乘隙进抵陕、甘一带。在内优外患的情况下,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唐廷派宰相郭子仪与吐蕃论芒赞在灵州(今宁夏中卫一带)会盟,商定双方息兵,划定边界,互不侵扰。并由唐朝每年给吐蕃赞普绸绢五千匹,这次会盟的实际结果,只是唐蕃暂时的息兵。

  唐蕃第四次和盟的第二年,吐蕃乘机侵占了凤州(陕西凤县)以北数十州及西域四镇。宝应二年(763),吐蕃攻陷唐都长安,居城十五日后退屯原、会、成、渭等地。永泰元年(765),唐代宗派元载、杜鸿渐与吐蕃使臣在长安进行第五次会盟。盟誓声言互不侵扰,应恪守诺言,付诸实践。由于双方并无诚意,所以这次会盟的结果仍是暂时的息兵。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继位。赤松德赞赞普于同年退养,由其子牟尼赞普继位。双方都有寻求和解的愿望,建中二年(781),唐派崔汉衡、常鲁入蕃,牟尼赞普亲自与之会商,为唐蕃第六次会盟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建中四年(783)正月,德宗派凤翔节度使张镒与吐蕃相尚结赞会盟于清水(今清水县),在唐作出让步的情况下,划分了唐蕃管界,签了盟约。规定:“泾州(甘肃泾川县北)西至弹筝峡西口,陇州西至清水县,凤州西至同谷县及剑南西出大渡河东,为汉界。吐蕃守镇在兰、渭、原、会、西至临洮,东至成州(甘肃成县),抵剑南西界磨些诸蛮,大渡河西南,为蕃界”。

  清水会盟后,唐蕃仍在不断发生军事冲突,吐蕃相尚结赞看到,只有翦除唐将李晟、马燧、浑咸三人,才能再攻取长安,于是尚结赞在贞元三年(787)初,派使到马燧军中,卑词厚礼,恳求请和,唐不知有诈,答应与吐蕃议和。五月,派浑咸为盟使,崔汉衡为副使,郑叔矩为判官,与吐蕃尚结赞盟于平凉。尚结赞早已暗中埋伏骑兵3万于坛西,唐使收无备,蕃军武力劫盟,骑兵鱼贯、无阻,乱箭齐发,在唐将反击下,浑咸脱险,唐兵部尚书崔汉衡等数人被俘,死伤将士四五百人,被俘千余人。由于吐蕃劫盟,唐蕃第七次会盟遭破,双方战事又起。

  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和赤祖德赞执政时期,唐蕃双方内部矛盾加深,杰安定内部,缓和对峙的紧张关系,都在寻求重开会盟的可能性和途径,经长期往返嗟商,互作让步,唐释放战俘,吐蕃则送回府官员的灵柩,以此互表各自的诚意,终于为长庆会盟创造了条件。长庆元年(821)十月,吐蕃派论纳岁与唐宰相崔植、王播、杜元颖等在长安西郊会盟。次年,穆宗命刘元鼎力去盟使率使国入蕃,与钵阐布、尚绮心儿等又盟于逻些东郊。盟誓称,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神圣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不渝替!这次会盟之盟文,以汉藏两种文宇,全部镌刻在长庆三年、彝泰八年(823)的唐蕃会盟碑上,此碑至今保存于拉萨大昭寺前供人凭吊瞻仰。长庆会盟之后,唐蕃使节频相往来,各管本界,边境安宁,结束了时战时和的局面,进入“社稷如一,团结和睦”、“烟尘不扬”、“乡土俱安”的新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