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哥"的亮点不是挤住30平米的老房

 都市生活台 2012-10-27


来自浙江诸暨慈的何国苗,过自己的努力,获得87项国家专利,专利的生产应用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富起来的何国苗热衷公益事业,已向诸暨捐助1700多万,成为远近闻名的“公益哥”。今年5月,何国苗回家乡诸暨发展,他仍与妻儿、母亲一道挤在老家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公益哥”何国苗展现给社会的亮点,应该是他积极回报社会的精神,而不是一家老小挤在30平面的小屋。虽然挤住30平米的老屋让人感动,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更不值得其它有志于慈善的人去学习。


搞慈善是为了回报社会,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则是一个人应该负有的家庭责任。何国苗热心慈善,只是积极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何国苗不能为家人提供相对舒适的生活,那就是没有承担好自己的家庭责任。我们暂且不论30平面有多拥挤,就是这30平米要让孩子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学习,要让老人能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也是很难以办到。因此,我不觉得“公益哥”带着全家人挤在30平面的老房子是一家好事,是可供别人学习的亮点。


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利人不利己是一种美德。其实,这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泡影。这种道德上的泡影不仅没有变为实现的可能,更没有学习的必要。其一,这种道德规范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其二,这种道德规范要是成为人们生活的规范,必然要滋生一大批懒汉,反而会助长社会的惰性。其实,人们最合理的做法是利人利己,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共赢”理念。


再者,我们现在是商品社会,做慈善是回报社会,积极消费也是回报社会。何国苗既然有提高自己消费的能力,他就应该积极的消费,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有能力消费的人,都像何国苗这样把钱节约下来搞慈善,那么市场上的商品如何健康流通就会成为问题。当然,这种假设并不存在,因为没有几个人能为了慈善而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虽然如此,笔者还是觉得,新闻媒体不可以把何国苗一家人挤在30平面的老屋,作为自己报道何国苗事迹的亮点。这样做,或许对整个社会没有太大影响,但必然会误导人们搞慈善的价值观。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公益哥”何国苗一家人挤在30平米老屋不是他做慈善的亮点,但是他积极回报社会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亮点。人人要是能够在事业上升的道路上,积极回报社会,不仅能让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能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马振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