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婆家的桑枣树

 上至善若水 2012-10-27
“文革”前夕,我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养蚕是我的一大乐趣,每年初春,我把蚕宝宝当成朋友,天天给它上桑叶,清理卫生。看见蚂蚁似的蚕宝宝长成白嫩嫩的肉虫时,心里十分高兴。
  养蚕需要桑叶。村子里养蚕的孩子多,桑叶紧张。我于是跑到4里外的大宋湾,爬上外婆家的一颗大桑树上,找嫩桑叶摘。
  那年我有10岁,父母在队里劳动。他们不担心孩子贪玩,今后没有出息。我出门时跟妈妈打了招呼的,免得妈妈到处找人。
  沿着一条小河,走呀走,很快就走到了自己喜欢的地方。过了高埠桥就是外婆家,家门前有一口小池塘。外婆家的院子里长有一颗高大的桑树。
  我偷偷爬上桑树的。当桑叶摘满了一个挂包,舅伯父发现树上有人,他先哼了一声。我看见树下是喜欢我的舅伯,先喊道:“舅伯,我来摘桑叶养蚕。”
  “小心点,不要掉下来了。”他亲切地对我叮嘱。
  摘完桑叶,我就坐在树杈上摘桑枣吃。
  吃下第一颗乌红的桑枣,口里甜甜的。吃完一个又摘一个。就像孙悟空到了花果山,见到桃子嘴馋死了。
  吃饱了桑枣,满嘴黑黑的。当时我一点也不知道,待回到家里,妈妈看出来的。
  养蚕纯属于好玩。养蚕的整个过程简直使人发现了一个真理:“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护理。”蚕宝宝需要人的精心护理,蚕宝宝经过几次蜕皮后,全身黄亮,我找来油菜梗用线一扎,把肉坨坨的蚕宝宝转移到那儿吐丝。吐丝玩了,蚕变成了一只椭圆形的蚕茧。等两周后,蚕茧里面钻出一只蚕蛾,它在一张我准备好的纸张上生子,开始是很小很小的黄色豆子,密密麻麻的,几天后变为黑色的。
  夏季炎热,养蚕结束。我把蚕丝藏起来,其实不能换钱。又把蚕子藏起来,等来年再养蚕乐乐。
  我的儿童时代没有幼儿园,几乎在家里,在田野上,在小河边尽情地玩耍,与小伙伴们不是滚铁环,就是捉迷藏。游戏很多,天天吃了饭就出门玩,玩够了就回家吃饭,睡觉。
  那段美好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足足有半个世纪呢。我想起童年,仿佛看见家乡的小山,看见家乡的小河,看见村头的大椿树,看见油榨房。这些现在都不在了,记忆里的家乡环境没有污染,人们的疾病也少些。只是生产力很低,日子过得很苦。但庄稼人的精神很旺盛,心眼很好,很爱集体事业,很愿意参加生产劳动。
  一个时代一个特点。我再看不见外婆家的那棵大桑树了,那儿做了一栋高大的楼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