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州时空 文化频道

 终归一梦 2012-10-28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11 

 老字号存活于现代的商标意识
   
老北京几乎没有不知道通三益秋梨膏的,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通三益秋梨膏不仅畅销北京和国内各省,还远销到了东南亚各国。民国初年,为了参加在太庙举行的食品博览会,通三益还特意为自己的名牌产品注册了一个商标——“醉翁”。我们现在买到的通三益秋梨膏上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商标。六种口味的秋梨膏盛放在大缸里等待灌装
    然而到了现代,老字号的归属却扑朔迷离起来,“醉翁”成无家可归的可怜老人。1993年,国内贸易部授予北京益华食品厂生产的秋梨膏“中华老字号”称号,并颁发了铜牌,确认它的老字号身份。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当益华食品厂将通三益秋梨膏的资料上报给国内贸易部老字号编辑部时,麻烦出现了。老字号编辑部称,他们同时还接到了一份关于通三益秋梨膏的材料,也自称是老字号。
   
原来1996年,内贸部又发了另一块“中华老字号”的铜牌给另一家秋梨膏生产厂。那家厂直接将“通三益”加入厂名中,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醉翁”和“通三益”两个商标。
   
最后的调查结果是益华食品厂生产的通三益秋梨膏才是正宗的,国内贸易部收回了错发的铜牌,一场为期一年多的老字号纠纷画上了句号。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但老字号们从中获得的教训却是深刻的,靠口耳相传,靠良心靠信誉建立起的老字号,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还要依靠法律的理性保护。如果延续了通三益秋梨膏生产的益华食品厂能够早一些意识到商标法的重要,为自己的品牌注册商标,也许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秋梨膏的制作得人不离左右

    类似的事例也曾发生在信远斋老号上。信远斋蜜果店和信远斋饮料公司曾就老字号的归属问题打过官司,直接传承者信远斋蜜果店不仅在历史渊源上证据充分,在法律上也完全占得稳脚跟,它注册了“信远斋”商标。
   
现代企业中同样存在忽视自身品牌保护的例子。某次和朋友在饭局上谈到效仿潘石屹现代城出现的“后现代城”们,有人说,老潘其实有苦难言,错就错在他当时未曾想到要去做商标注册,现在只能看着“后现代城”们扼腕叹息却无可奈何了。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指尊重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也包括尊重自己的成果。对于保留了较多旧传统的老字号企业们,这一点也许显得更加重要。

庞大的自动清洗机在给秋梨彻底的清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