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李岩被杀说起

 一个好老头 2012-10-29

上文说到了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明末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制度下最后一次改朝换代的大起义。其中李自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位,但他仍然不能摆脱局限性,这点从李岩的被杀一事就能看出来。

李自成的能力远远不如李岩。李自成自起义以来,苦战十余年,一筹莫展。自打遇见李岩,采纳了李岩诸多建议,发展十分顺利,直至进入北京。到了北京后,李岩提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其中有四点特别重要:1、驻大军于城外,严守军纪;2、支队少数贵族贪官追赃助饷,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定民心;3、以大国封明太子,安抚明臣;4、招抚吴三桂父子,重视边防。但此时的李自成已不是未坐龙庭时的李自成了,对李岩的建议漠然视之,结果招致大败。这一切均被大家看在眼里,李自成自己也心知肚明。而正是这一点促成了李岩被杀。李自成感到,李岩有被大家拥护,取代自己成为领袖的可能,不如早日杀之,以绝后患。于是,当起义大军败退出北京欲退往西安,而李岩提出暂退河南(无疑是正确意见)时,借口李岩有“异心”将其处死。

自古以来,凡靠暴力夺取政权且地位低微的人大都诛杀功臣,如:刘邦、朱元璋。李自成则是尚未成功就开刀了,哪儿能不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