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方医案(2——2)

 杏林博览 2012-10-29


1、特征症状:呕吐呃逆,饮食不得下咽,口不渴。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下利,或者身黄、目黄而小便不黄。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或者弦
滑。
[条文荟萃]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
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8)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
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
五。20)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病脉证治第十七。12)
96. 枳实芍药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或者胁部胀满而痛。
2、主要症状(烦证):烦满不得卧,小便微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烦躁易怒,或者腹胀纳少,或者腹痛则
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略干结难解,或者妇人少腹痛,恶露不
尽。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
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4)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
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要略。妇
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5)
97. 金匮肾气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消渴证:小便多,口渴明显者;(2)水饮
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短气,少腹不仁,腰酸或者腰痛,或
可见到心下痞满、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眩晕;
(3)肢体萎痹证:四肢萎软无力,或者麻木不仁。
2、主要症状(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
感。
3、可伴随症状:或者自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
细无力。
[条文荟萃]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金匮要
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5)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
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十二。17)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
脚气中)。(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4)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
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
愈,宜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9)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
证并治第五。附方)
98. 猪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水饮证:呕吐或者咳喘,或者胸胁胀满、短
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
或者头面、肢体浮肿。(2)淋证:发热或者见有洒淅恶寒,小
便不利(尿频、尿急),血尿,小便淋漓涩痛。(以热淋或者血
淋多见)
2、主要症状(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
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
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便秘或者腹泻。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滑,脉浮数,或滑。
[条文荟萃]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
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
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
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
参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
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
之。(319)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猪苓汤: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
服七合,日三服。
99. 防己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肢浮肿,甚者四肢聂聂动,或者身体困重,兼
有手足麻木不仁或者发凉,汗出。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

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
晕。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者厚腻,脉
浮,或沉弦。
[条文荟萃]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
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22)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
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
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
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
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金匮要
略。水气病。1)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
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
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
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
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金匮要略。水气病。4)
100. 真武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头眩,身润动,腹痛。四者其中之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
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者头面、
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2)或者咳喘,或者呕吐,或者小便数,大便硬,或者
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腰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
无力。
[条文荟萃]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
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
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
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
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101. 茯苓四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口渴烦躁而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
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
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
3、可伴随症状:或者头眩,身润动,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
或者腹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
无力。
[条文荟萃]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
枚)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102. 芪芍桂酒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身体肿重,如有物在皮中状。
2、主要症状(里热轻证):汗出,口干口渴,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出黄汗,色如黄柏汁(有阳黄之症),或腹
满;或者太阳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
状,见一两者即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红,舌苔黄,脉沉。
[条文荟萃]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
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
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
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一方用美酒额代苦酒)。
103.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痰浊寒证):咳喘不能平卧,咳吐涎沫,色白而
多,胸膈痞满。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
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眩晕、呕吐、心悸。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浮滑或缓滑。
[条文荟萃]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二枚(去皮子炙
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04.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苓桂味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咳嗽逆证:咳嗽、气喘,咯痰清稀。(2)
冲气证: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因复下流阴股,其面翕热如醉状,
时复冒。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
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2)或者多唾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或兼浮;或者寸脉沉,尺脉微。
[条文荟萃]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
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
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金匮要略。痰
饮咳嗽病。32)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105.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逆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显,遇冷
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
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或眩冒。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
姜、细辛,以治其咳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7)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106.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呕逆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显,遇
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眩晕呕吐,呕吐白痰。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
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者白腻,脉沉
紧或沉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
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
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8)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107.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逆证+水肿证或肢痹证):咳嗽、气喘,胸胁
胀满明显,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头面、肢体浮肿或者
肢体厥冷,疼痛。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
不利,或眩晕呕吐,呕吐白痰,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
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
麻黄发其阳故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9)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
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108.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逆证+胃热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
显,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或者黄白相间,面色红,大
便难(干结)。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
不利,或眩晕呕吐,呕吐白痰,或心悸,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者肢体厥冷,疼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者有微黄色,
或白腻而兼有黄色,脉略数,沉紧或沉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金匮要
略。痰饮咳嗽病。40)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
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109. 外台》茯苓饮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胃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
小便不利,或眩晕呕吐,可见有呕吐白痰,或心悸,或者头面、
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虚
弱。
[条文荟萃]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
痰气,令能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
《外台》茯苓饮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
进之
110.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短气(或者喘
气),可有咳嗽,咯吐涎沫。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胃脘部胀满或胃肠间水声
辘辘,小便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弦,或滑。

[条文荟萃]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
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6)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
更服
111. 枳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痞重证):(1)自觉症状:心下痞胀或疼痛,
身重纳差;(2)腹诊:视见腹大满,其形状可见,按之心下痞
坚,大如盘状,边界清楚。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呃逆噫气,小便
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弦,或滑。
[条文荟萃]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金匮要
略。水气病。30)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

112. 泽泻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冒眩证):头晕目眩,甚至视物旋转,如坐舟车
之中,甚者可有呕吐,见有呕吐白痰。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
小便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弦,或滑。
[条文荟萃]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
病。25)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13. 葵子茯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淋证):洒淅恶寒,小便不利(尿频、尿急),
起即头眩。
2、主要症状(水饮证):心下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身重。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弦,或
滑。
[条文荟萃]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
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8)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114.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晕动证):起则眩晕,平卧则已;头晕眼花,不
耐久视,久视则昏暗不清晰,或生云翳或赤痛多泪;气上冲胸,
短气胸闷;身为振振摇,平素无畏寒者。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
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痰多色白清稀,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
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16)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
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1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15. 桂枝去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脉促,胸满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
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1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恶寒,脉微
主要症状(太阳证):胸满,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
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17. 桂枝加葛根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项背拘急不利
2、主要症状: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1)津液不足证:以“血”代汗(血证),大
便干结等;
(2)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或者头晕,身体疼痛,鼻
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条文荟萃]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
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
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
忌。
118.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喘息

2、主要症状: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或者头晕,身
体疼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芍药
(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厚朴(炙,去皮,二两)杏仁(五
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
汗。
119. 桂枝加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冷汗,汗出不止;(2)身体疼痛或者四肢
拘挛,小便难。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
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少阴证):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者。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弱浮大,或沉迟。
若是桂枝汤证见有少阴证者,此为太阳少阴病(少阴外证),此
时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区别在于有无汗

出。
[条文荟萃]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
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
(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
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
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120. 桂枝新加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身体疼痛。
(2)、主要症状:痞满、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小便清。
(3)、可伴有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
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沉迟。
[条文荟萃]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
加汤主之。 (62)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三
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121. 桂枝加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气冲证):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呈发作性,腹中
无形质可查,痛苦不堪。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
鼻塞流清涕,小便清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滑。
[条文荟萃]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
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17)
桂枝加桂汤
桂枝(去皮,五两) 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
(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
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122. 奔豚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气冲证):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呈发作性,腹中
无形质可查,痛苦不堪。
2、主要症状(少阳证):胸痛烦闷,胸胁胀闷,噫逆呕呃,急
躁易怒,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红,舌苔白黄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条文荟萃]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
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
升,日三夜一服。
123.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饮停胃证):心下满微痛,或者胃肠间水声辘
辘,小便不利但色不黄,无汗。
2、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
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滑,脉浮缓。
[条文荟萃]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

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8)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
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12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神志病证:失眠多梦,心悸或怔忡或烦惊,
易惊恐,心神不宁(或心神不定),谵语,或者表情漠然 ;
(2)汗出异常证:盗汗、自汗、半身出汗;(3)水气证:小便
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注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汗出异常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
神志病证;神志病证或可或无兼有汗出异常证;有时神志病可与
水气病同见)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
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1)阳明俯实轻证:便秘而无承气汤证,小便
时黄;(2)失精家证: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也包括了精微物
质长丢失耗尽者;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湿润,舌苔薄黄少津或苔厚黄腻,脉
弦数,或沉紧。
[条文荟萃]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
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0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
苓(各一两半) 半夏(洗,二合半)大黄(二两) 牡蛎(熬,
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
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125. 桂枝加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腹满时痛,下利,喜按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口不渴,
小便清
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或弦而无力
[条文荟萃]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
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
(擘,十二枚) 生姜(切,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
今加芍药。
126. 桂枝加黄芪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两胫自冷,身体肿重或疼重烦躁,
身润动,如有物在皮中状,小便不利;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
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无口干口渴。
3、可伴随症状: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出黄汗;
黄疸而色晦暗;或腹满。或者食已汗出,身常暮盗汗。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或弱。
[条文荟萃]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
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
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膶,膶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
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
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
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
十五》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 芍药(各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
枚) 黄芪(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
余,以助药力,温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127. 苓桂枣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冲逆证): 感觉气从少腹上冲,呈发作性,腹中
无形质可查,一般无“发作欲死”濒临死亡的恐怖感。
2、主要症状:脐下悸动,腹中痛或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
(病机在于脐下水饮欲上冲,大量茯苓利水,因为在条文中提
到,发汗后,就是说明可能兼太阳表证。在临床中也可能不见太
阳表证。脐下水饮欲上冲,有小腹部悸动不安。)
3、可伴随症状:眩晕、呕吐、心悸,或者太阳轻证,如汗出恶
风,鼻鸣,鼻塞流清涕,脉浮其中一二个症状。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滑。
[条文荟萃]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5)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
(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
千颗相逐,取用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