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攻略(2)

 文之有节 2012-10-29
论文完成后,不要急于投稿,建议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处理,放置几天或更长时间后再看,这样可以发现文章刚写好,自己处于兴奋状态时所难以发现的语病和逻辑问题,以便进一步修改论文,使之更加严谨耐读。
1.3 贵在创新
论文的价值取决于其创新性,“新”是论文的灵魂。对于人所共知的宏观情况、历史情况、负面情况可不介绍或简要介绍,如图书馆人员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与事业无益,徒费笔墨,可直接谈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不要固守一反一正、先抑后扬、非昨厚今的老模式。碰到那种陈陈相因、似曾相识、俗不可耐、叙述失禁、内容空转、套话连篇的“大路货”式的文章,编辑们通常比较反感,容易一眼就将其否决了。
 为了使论文出新,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我训练和实战运用:
 1.3.1 提炼新概念
大多数学者对炒概念十分反感,这是一种偏见。在我看来,学者应具备的才能之一就是擅长提炼新概念,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炒概念,概念是理论的种子,理论都是从概念生发出来的,无能力创造新概念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创造新理论呢?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国家,表现之一就是其炒概念的能力举世无双,从总统到百万富翁都是炒概念的高手,大家经常可以看到,当美国总统在某个重要场合的演讲中运用了一个新名词,马上就能引起全球学术界的大地震,而这个词不一定是个政治名词。如果您记忆不是很差的话,不难想起,风靡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个词就是由曾担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在任上提出的。即便是在美伊战争中,美方的一个个攻击行动也都被赋予了既具有威慑力又好记易懂的名称,如“沙漠风暴”、“斩首行动”等,可见在美国,炒概念也是武夫的必备才艺。在我们所熟悉的图书馆学领域,那些曾经或者至今仍在引领风骚的时尚概念,诸如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信息资源管理、CIO、知识管理、元数据、信息构建、学科馆员、数字图书馆、后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知识导航、信息鸿沟、e-knowledge、web2.0等,无一不源自美国。这一系列概念,在原有的图书馆学知识体系中难道完全没有吗?不是的,其中一部分的确是结合新技术所产生的新概念,另一部分则不过在修补旧知识的基础上,给旧概念涂上了新油彩,如知识管理、元数据等。美国同行最善于通过概念创新和分析模式创新来带动理论体系的全面更新,不但在理论上新词不断,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也为许多项目和产品注册了典雅的名称,如“美利坚记忆(America Memory)”、“独角兽自动化系统(Unicorn system)”、甲骨文公司、复合数字对象解决方案“桶(Bucket)”等。
反观我国图书馆界,概念创新的能力极端不足,令人汗颜。在理论上,对外开放后一味崇洋媚外,严重缺乏学术的本土化意识,对我国古人创造的概念从不放在眼里,陷入了言必称美国、亦步亦趋、步步拾荒的学术怪圈,离开了美国式概念,唯一的结果就是哑然失语、重度伤残、不能自理。在实践尤其是方兴未艾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上,也暴露出了概念创新的惊人缺席,上马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不是命名为这工程那工程、这计划那计划,就是命名为这中心那中心,因为名字太长,又把其英译名称的词首字母捏到一起当成缩写,一个CALIS,讲坛上的专家有人念成“开利斯”,有人念成“卡丽思”,也不知道谁的更标准,谁应该笑话谁。如果碰上一个第一次听到该词的外行,他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CALIS是什么的干活,是外国美女的名字?是一种香肠的品牌?还是中国哪个航空机构的缩写?中英文溯源一番就得折腾半天。
在我们这个创造了回文诗、璇玑图,唐诗宋词万古传,最会玩弄文字游戏的国度,居然创造不出像“美利坚记忆”这样典雅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名称,简直是天大的讽刺!不知道后人看到我们今天在国家项目中玩弄洋泾洴是何感想,会不会像我们今天看到上世纪20和30年代那些充斥媒体的中英文混排的文章那样感到好玩和可笑!显然,在概念创新方面,我国的图书馆界确实也应该举一举本土化的旗帜,该出手时就出手,力争创造出也能让全球的同行欣赏或产生共鸣的有价值的概念。
目前国内炒概念意识比较自觉,而且能炒出本土概念的行业的代表当属房地产业,它们炒概念的技巧俨然已驾轻就熟,每推出一个楼盘,利用温泉的就冠名“汤House”,能提供宽带网的便美曰“韦伯(web)时代”,想卖给北大教师的猛吆喝“教授花园”……煽动性的概念确实给客户们带来了改善生活质量、跟上时代的良好感觉。信息时代缺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学术研究特别是像图书馆学这样的社会应用性学科的研究,应该学会设法把自己的发现用最精当、最响亮的概念提炼出来,最好是中英文概念一块提出来,让学术界通过你的新概念就知道你的理论的大意。采用新概念容易给整篇文章的表述都带来奇崛和陌生化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消解枯燥感,增加新鲜感和可读性。
如果你消耗了大量脑细胞,沥血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就不要藏在袖桶里,像冬天的陕北人,双手抄着装闷憨,琢磨着趁人不备,当暗器一般发出,一举中在学术界的脑门上。说实话,这样做其实很难得手,倒容易被文字的流沙连人带暗器给埋没了。常规的容易见效的做法是像程咬金耍板斧一样开门见山,尽力把新概念甩出,使之骄傲地戳在标题和引言中,让编辑和读者一眼就能发现这个亮晶晶的新货。在这一点上,作者们不如多学一些新闻学知识,掌握了新闻记者们拟标题的技巧,就是修得了写作上的画龙点睛术,会让您的论文因为标题词序的调整而瞬间脱俗刺眼。举例说,某位先生写了一篇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再思考的论文,核心思想是提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那么他的文章标题与其拟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论》,把新概念“可获得性”留在正文而不是标题中,就不如拟为《文献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识》,这样就可以让作者着力创造的新概念“可获得性”冲出窝窝囊囊的盖头而走向T形台,闪亮登场,引人注目。
当然,学术研究的炒概念是有前提的,应做到严谨,合乎尺度,不可夸大其辞、无中生有地狂炒滥炒。学术上的炒概念严格地说是提炼概念而不是乱扣帽子、哗众取宠,是为了把自己的观点和理念简洁地表达出来,显豁其特色,这与伪劣新闻中牵强附会、虚张声势、反复报道某一概念的炒法是不同的。按照惯例,学术论文的标题的字数一般不能超过20字,因此也不能为了突出新概念和论文的中心思想而把标题起得过分特指和冗长,那样新概念反而会被不必要的字词遮盖得密不透光,无疑于珍珠藏在乌贼肚,明珠暗投了。
1.3.2 阐发新观点
学术论文不是讲义,讲义是对成熟的优质知识的汇编,可以述而不作,允许收集前人的口水,照着讲,学术论文是创造新知,交代学术史的小述是为了创造性的大作,必须从前人讲完的地方接着讲,发前人之未发,所以最忌讳陈陈相因、老生常谈、重复老掉牙的旧说。
要想灵感如泉涌,头脑起风暴,成为新话题、新观点的连环制造者,经常有学术论文顺着核心期刊满坡滚,让同行们一不小心就被您的大作撞闪了腰,那就需要娴熟掌握三板斧。
第一斧,别具只眼,细察深思。最近,我国有五位年富力强的图书馆学理论家成果丰硕,引领着学术潮流,在专业论坛和博客社区中被称为“五虎上将”,他们是范并思、李国新、王子舟、程焕文、蒋永福。五虎将的共同特点就是博学、慎思、明辨,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诊断出行业发展不前的症结和瓶颈。如范并思对图书馆精神的研究、李国新对图书馆法和信息自由的研究、王子舟对知识援助的研究、程焕文对晚清图书馆史的研究、蒋永福对制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是瞅准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或者学术研究的空白点、软肋或者说是七寸,猛然发力,以大胸襟、大格局的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来救学济业。
第二斧,面向未来,把握先机。优秀的学者对新事物总是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敏感,善于观察专业大势,能够选准国际上最新鲜、最前沿的热点,开展研究与对话,如刘国钧对MARC的引介,汪冰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董小英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刘嘉对元数据的研究等。这些研究犹如诸葛亮茅庐纵论三分势,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指导性。
第三斧,冷眼观潮,审视批判。真理并不一定总是站在地位高的或名声大的人的一边,也不一定总是为多数人所拥护,对既有的理论和形成热潮的东西保持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多一些独立的冷思考,对相沿成习的东西多存一份怀疑,想想有无改进的可能,往往也可以得出发人深省之论,或拿出高明的改进方案。如黄俊贵对图书馆学研究中某些丑陋现象的批判、李金荣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的误区的揭示等,都起到了棒喝当下、扶正固本的作用。
有新鲜观点的文章,上品当然是具有建设性、开创性的文章,可以快速直接地推动理论创新和事业进步,反思文章、翻案文章、批判文章等可以为创新卸掉包袱、披荆斩棘,也各有其意义。

1.3.3 切入新视角
同样的材料,由于切入角度不同、组织方式不同,就能说明不同的问题,从而产生新意。例如围绕着书籍的历史研究,如果只见书不见人,就是书籍史,如果既见书又见人,就是出版史或阅读史,如果见书见人又见场所,就是图书馆史。这些不同科目的历史所依赖的素材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只是因为分析、重组、阐释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而垒砌出了不同的理论大厦。
循规蹈矩、习惯了纵向切苹果的人,永远也不知道苹果如果横切的话,果核的切面会呈现出美丽的五角星状,面对常见的素材,高明的学者总是能够转换一下切入的角度,就能打开别一洞天,把被习惯所遮蔽的长期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的本不应然而被误认为应然的东西揭示给我们。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图书馆创收的大量事实素材,多数学者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图书馆应该大力提倡创收,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实行一馆两业、以文补文;而少数学者却从中看到了对公共图书馆精神的践踏、对社会信息保障制度的背离,批判这种集体非理性的传染性失误拉大了社会信息鸿沟,疏远了弱势群体,侵犯了部分读者的合法权益,消减了图书馆的政治优势,反而陷图书馆于不义,使图书馆全盘丧失了政治、精神、道德、人文、制度的立足点、制高点,损害了自身的生命力。显然,后一部分学者是站在绝大多数读者的立场,以历史的眼光研究问题,而不是从惯常的图书馆员的短视的角度研究问题,结果在众声捧扬中发现了潜在的危险因素,所以他们的结论更催人警醒,更有益于事业的长远发展,当然也更具创新性。
1.3.4 例举新举措
新观点需要由新论据来支持,对图书馆学论文来说,新论据通常不是史料也不是经典著作中的言论,而是图书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可能很多,但不能全部拿来,过度堆积容易造成“叙述的失禁”。作为论据的实践经验最好是新近采取的新举措,新举措的例举也是有讲究的,不仅可以列举已经实现的,也要讲理论上可行,未来能够实现的,即所谓的思想实验,如FRID技术在图书馆到底可行否,如有现成的成功运用的例子固然很好,如果没有,周全地设想一下应用前景也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另外,有些新举措,如果成功开展的不止本馆一家,在谈本馆经验之前,最好也介绍一下著名的图书馆的做法,以提高论文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如推荐书目的编制,北大、清华开列的书目可能更受关注,倘若你所在的是一个不太知名的高校图书馆的话,只谈本馆的做法显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若是能把北大、清华最新的且它们自己忽视了宣传的举措也连带披露分析一下,就会加大论文的信息量,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编辑选稿,受主办机构宗旨和读者兴趣的制约,首先会对论文内容的代表性、普遍性、新颖性、可读性等进行考量,这样来自偏僻地区的小型图书馆或者专科大学的图书馆的论文,如果只谈本馆的具有个别适应性的新举措,就很可能因为缺乏普遍性和代表性而被否定,解决的要诀之一就是扩大阅历以解决亲历范围之不足,把文献中其他图书馆类似的举措总结一下,扩大信息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果您所在的图书馆不是明星大馆的话,标题最好不要拟为《我馆……》或《某某学院……》,因为读者都是势利的和追星的,这样的标题并不吸引人,而杂志并不是为作者办的,而是为读者办的,满足了读者就是赢得了市场,所以当您和您服务的图书馆处于声望弱势的时候,拉大旗做虎皮也是一种叙述策略,可以在重视普遍性的前提下宣传一点本馆的特色,但不能相反,否则您的论文就很难被采用。
1.3.5 升华新理论
概念和观点的交代都是为了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所以在对既有成果的追述等方面一定要从简,但对自己的心得及自认为对理论发展有独特贡献的地方一定要浓墨重彩、说深说透,充分加以表达。理论的升华是新颖鲜活且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概念,科学、规范、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优美的语言表达的化合反应。只有这三个方面都操作到位,理论的升华才能更璀璨、更成功。在编辑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有的论文对现象的描述很到位,有的论文调查数据很认真,但结论却一点也不出彩,辛辛苦苦的分析和实证只是为一句常识性的结论作了垫背,让编辑很为作者惋惜。实际上写论文是在发现问题,而不是为现行的政策和工作找论据。如果作者改换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与预期不同的现象和数据上,往往能发现新问题,为现有的理论找到修正方案,或创造新的理论,为学术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读中西方学术大师的名著,让我们惊叹的往往是他们于众人不疑之细微处质疑,于众人忽视之细微处探询,以客观零度之感情执手术刀精密解剖问题的精神。只有把平淡的东西焦化和馏化才能升华、抽象出纯粹的理论。
1.4 不落俗套
 当前的图书馆学论文中有几类常见的问题,如果在写作时注意加以克服,会明显提高论文的质量。
1.4.1样本要有代表性
实证研究是当代学术界非常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图书馆学领域对实证方法的应用也有越来越广的趋势,文献计量和问卷调查分析一类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实证方法正确应用的前提是科学选择样本,如果样本选择不当,研究就毫无意义,结果就毫无价值。好的样本应该有代表性、示范性,最好是公众感兴趣的对象。很多作者不重视样本的选择,在样本的确定上不动脑筋,比如对本校或本校某个学院的读者阅读倾向、利用图书馆的情况等的调查,对某种专业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对本馆核心期刊的计量分析和遴选研究等。这些基于小样本的研究论文,特殊性强,普遍性差,发表在本校的学报上应该是合适的,但是要发表在全国性的期刊上,感兴趣的读者能有几何?从编辑的立场看,显然是不适合发表的,而且这类文章易于仿制,每个图书馆的馆员都可以把文中的数字对照本校的情况改一下或编造一下,再投给编辑部,那编辑部要不要发呢,不发必然被指责厚此薄彼,发了必然被讥为千篇一律。所以,作者在给编辑部投寄实证性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站在编辑的立场审视一下稿件中样本的代表性,看适合投到哪种类型、哪个层次的期刊。
多年以来,图书馆界养成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对图书馆学期刊发文的计量过于频繁,几乎一两年就有多人计量多次,而且动机不纯,对刊物的褒奖多于建议,结论毫无新意,占的是刊物不好意思拒绝作者为刊物投入大量劳动来歌功颂德的便宜。这种一步一回头的做法,浪费了大量版面,实为有识见的期刊所反对。今后此类文章不是不可有,但一定要大力加以遏制,刊物每隔5年、10年可以有一篇计量文章,这样时间跨度大、样本大,或许能发现些问题。至于1年、2年便计量、便总结的文章,就只能发表在费纸篓里了。
1.4.2谨慎翻译
因为牵涉到版权问题,我国图书馆学期刊绝大多数不发或少发翻译文章,没有给翻译文章单辟发表栏目,只有个别刊物,如《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有“海外链接”栏目,《图书馆杂志》有“新视野”栏目,接收翻译稿。打算发表的翻译稿应征得原作者许可,将作者的信件等许可凭证和文章一道投寄到编辑部,编辑部才能择优选用。将多篇外文消化吸收,烂熟于胸后,把大意带上个人的评价转述出来,称作编译稿。编译稿加入了自己的智力成果,无须征得所引用的外文作者的许可,信息量大,侵犯版权的风险小,通常比单纯的翻译稿更受编辑部欢迎。
1.4.3严守规范
近几年学术界违反学术道德的恶劣事件不断出现,全社会要求整肃学术规范的呼声很高,措施之一就是强化学术论文的形式规范。由于文献计量方法是从图书馆学生发的特有的研究方法和科研评价方法,学术论文的规范,特别是参考文献的规范,会提高核心期刊遴选等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的准确度。加上国家参考文献标准的历次修订都吸收了图书馆学家的参与,充分考虑了图书馆界的意见,所以图书馆学期刊对加强学术规范的响应一贯相当积极,所发表论文的形式规范程度一直高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很多期刊。为提高对学术规范的要求,2005年《大学图书馆学报》等杂志进一步细化了投稿格式,对注释、引用、参考等提出不同的格式要求。今后,要想写出更加符合学术规范的图书馆学论文,就要在论文完成之后,详细阅读各家杂志社的投稿要求,把参考文献等附加项按要求著录详尽,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在收集资料时就重视记录出处的好习惯,养成优良的学风。对待学术规范,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败坏学术道德的事千万不能做,一旦被发现,身败名裂,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2 投稿攻略
写作是播种,投稿是收割,“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治学态度已经过时,如果不注意及时收割学术庄稼,时效性强的学术成果就会发霉变质,沦为垃圾;耐放的学术成果也存在着被学术田鼠剽窃、抄袭的危险。投稿也有投稿的知识和技巧,应该有所了解,在投稿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1 扫描病毒
在长达9年的编辑工作中,为职责所系,笔者一方面为人作嫁,广结善缘,另一方面辣手摧稿,四海结怨,退掉的来稿不计其数,退稿的理由千差万别,分类总结一下,稿件落选的原因主要有18种。大家可以视这18种原因为病毒定义,在投稿之前对自己的论文扫描一遍,删除或隔理各种病毒和bug,这样您的论文才有可能顺利突破编辑的经验防火墙,离被选用更接近一步。
(1)结合现实选题,有新意,但同类来稿太多,“撞车”严重,已留相关稿件,不便再用。例如信息高速公路热时谈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热时谈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热时谈知识管理……随着热点的转移,同类稿件便一窝风地投来,殊不知,第一个形容女人为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形容女人为花的是庸才,编辑部选留了一篇同类来稿,就算是对这个问题表了态,对以后的来稿的要求相应就提高了,如不能超越前文,是很难发表的。可惜的是,很多作者不明此理,不断追风,不断落选,还为同样的选题,前面发了,自己未发,而鸣冤叫屈。
(2)题目太大,类似题纲,未能深入展开。有的作者,喜欢宏大叙事,写文章动辄就是纲要、论纲、战略,内容却十分单薄,全篇都是大标题和小标题,好像文章刚列了个提纲,便投到了编辑部。对这种电报体、古龙体未完成的作品,编辑部还是等其竣工再说吧。
(3)选题不新,炒冷饭,未能跳出以往讨论的窠臼。这类来稿很多,比如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区别,明明吴建中、黄宗忠等名家圣手已经给出了高明权威的见解,可是很多作者还要用口语再罗索一遍寄来,分明是小看编辑们的知识积累。作者们应该了解,编辑们阅稿无数,各个编辑部之间还有互赠刊物的礼节,所以编辑在把握学术进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任何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试探都是不明智的。
(4)立论牵强,提法不妥,论证不足。如图书馆要走市场化或产业化道路的提法,新世纪以来已经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其进行了彻底否定,图书馆界拨乱反正,已经重新回到了公益性服务的基本原则和轨道上来。但是当前仍有一些文章,参考上个世纪90年代的论文,大力鼓吹图书馆开展营利性服务,进行产业化。事过境迁,这样的文章显然是不会被发表的。
(5)内容虽新,但移植痕迹太重,文章前后缺乏有机联系,给人“两张皮”的印象。学科发展的跨学科趋势使移植现象在学术论文中大量出现,善于移植是图书馆学论文的一大特点,但移植要成功,首先要解决排异反应,才能做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而很多论文并非如此,往往用大半篇幅介绍要移植的东西,再用小半篇幅轻描淡写在图书馆的应用,前后结合不紧,给人以“两张皮”的印象,而且结论多是猜想式的,理论上想当然的,至于具体怎么应用?应用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作者所在的馆尝试过没有?对这些读者很容易发问的问题,却一概没有解答。对这类文章,编辑也只能敬而远之。
(6)写得全面、系统,但无新意、无新的突破。有的作者善于综合,能把当前讨论的某个热点问题面面俱到地熔于一炉,像教科书的一章,写得全面系统,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观点都是他人的,作者自己毫无创见。相比起来,期刊更欢迎对某个小问题深入掘进的文章,宁要有心得、有创见,但想法不一定成熟、表述不一定完美的论文,也不要这种四平八稳,显示不出创新精神的文章。
(7)内容较空,可行性差,无实际意义。有的论文只追求理论上求新求异,哗众取宠,不考虑落实的种种困难,看起来很美,实际上一无可用。对于图书馆学这样的社会应用性学科而言,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落实不到现实的论文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呢?
(8)涉及面窄,无普遍意义。有相当一部分投稿,内容是本馆的业务总结、本馆的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经验和评测等,这样的论文对该馆的业务促进可能是十分宝贵的,但是作者似乎忘了,由于各个图书馆所处的地域、所属单位的类型、所形成的传统、所确立的特色、所选定的自动化系统等等的不同,事实上各个图书馆在某些具体业务上不一定有共同语言,其平台和做法都各有一套,如果作者所在的图书馆,不是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等这样的业界表率,他所写的经验总结论文实际上代表面很窄,并没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编辑自然不会拿其占用版面、广而告之了。
(9)内容过简,理论深度欠缺。有的论文选题过小,只是谈装订、分编等具体业务上的一个小经验、小窍门,自有刊物发表这类论文,但对于挂着“学报”、“学刊”这类名头的期刊来说,理论深度几乎没有,显然是不够格的。
(10)重复讨论,知识性内容偏多,创新不够。有的作者投机取巧,把中外百科全书、中外图书馆学教材上的内容复述一遍,就当作论文投到编辑部,这样的行为,从法律上讲是侵犯知识产权,从知识创新的角度讲是无效劳动,这是令编辑部最反感的,不但不能发表,严重的还要进行批评教育。
(11)图表过多,不便排版,图表中某些内容与文字叙述重复。这是从形式上对投稿进行要求,当前的学术论文中,图表是一种常见的内容分析和表达方式,好的图表的确能起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的作用,但是在有的投稿中,明明图表已经说清楚的问题,作者还不厌其烦地用文字再说一遍,一来容易造成叙述重复,二来累赘无用的图表容易造成排版印刷的不便,面对这样的稿件,如果还有表述简洁、主题近似的来稿,编辑们肯定会倾向于选择后者。可以说,图表当用而用是优点,当用而不用或滥用便成了缺点。
(12)引文分析、期刊分析和调查研究样本偏少,流于形式,没有采用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这一条前面已经讲过,无论再繁琐、再庞大的实证研究,如果结论平淡无奇,跟不调查所想象的一个样,那这样的调查研究还有什么意义?
 (13) 篇幅过长,且内容一般化。图书馆学期刊的承载力有限,拥有的作者群又比较庞大,为了以有限的版面照顾更多的作者,因而选用的稿件的篇幅不可能太长,通常以3000字到6000字为宜。对优秀的稿件,虽然可以适当扩大版面,但通常也只能以连载的方式最多分两期发表。为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作者在投稿时应自觉精简文字、压缩内容,争取在篇幅上合乎编辑部的要求,不要因篇幅问题而给编辑部留下退稿的理由。
(14)综述文章意义不大。综述文章泛滥和文献计量文章泛滥是多年来图书馆学论文的两大痼疾,其共同的毛病或者是选题缺乏时代感,或者是概括力不强,或者是时间跨度不够长,或者是样本偏少等,综述每年或更长时间发表一篇,信息量必然大,有助于人们把握学术前沿,但是如果针对一个问题,扎堆写综述,月月出综述,那信息量必然稀薄,读起来寡淡如水,发表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
(15)编译水平欠佳,食洋不化,生涩难懂。国内的图书馆学长期以来追踪西方,亦步亦趋,因而介绍国外新动态的编译文章受到各个图书馆学期刊的普遍欢迎。但是在编辑部收到的大量编译文章中,绝大部分的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其主要问题是作者还没消化,就生吞活剥地转销,句子保留着外语语式,不合汉语习惯,别扭晦涩,硬译误译之处满篇皆是,理解起来一头雾水,这样的以其昏昏还想使人昭昭的文章,当然入不了编辑的法眼。
(16)非图书馆学论文,与刊物不对口,或体裁不是学术论文。在编辑部收到的来稿中,夹杂着漫画、诗歌、小说、散文,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论文等,更不用说图书馆学的亲缘学科,诸如新闻学、出版学、档案学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都是找错了对象,投错了胎,期刊有分工,图书馆学期刊自然要发表图书馆学论文,纵然你是经济学的泰斗、政治学的巨擘,论文可获诺贝尔奖,图书馆学期刊也不太可能发表你的论文。另外,编辑虽然是杂家,但也不能杂到行行是专家,越俎代庖的地步,不识货就不能乱发,这是他的职业要求和职业道德。奉劝作者在投稿时,一定要看准目标,否则无异把雪莲种在沙滩上,木耳栽上仙人掌,瞎耽误功夫。
(17)缺摘要、关键词,或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学术论文有一套行头,就像和尚必须穿袈裟、戴念珠、敲木鱼,这是行业规定、职业形象,违背不得,做学问就得有做学问的样子,要老老实实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把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著录齐全。时间长了,您就会认同、欣赏这种学术论文的严谨、繁琐之美,偶尔抛出一篇光秃秃的只有正文的文章,就会觉得好像没化妆就走到了大街上,无脸见人,浑身不自在。据说,搽掼香水的人,一日不搽就感觉好像没穿衣服,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了学术论文的形式美,对参考文献的依恋就像美人对香水的依恋,你在学术上基本上算是登堂入室,离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学者已经不远了。相反,学术论文的附件不全,就像女人不穿礼服、不戴首饰、不化妆就参加高级酒会一样,人家很可能会将你拒之门外的。
(18)抄写潦草,打印质量差,稿件看不清;或写作欠认真,语句不通,层次不明,逻辑性较差。这两项是对稿件的最起码要求,大部分投稿都能达到要求,但遗憾的是,仍有个别稿件连这两项要求都达不到。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再简陋的稿件也不至于写在手纸上、香烟盒上,手写稿已经是稀有品种,打印稿占了绝大多数。影响编辑阅读的主要是那些打印在废纸的背面,墨色又太淡,字迹挂了白道,难以辨认的稿件。编辑部不要求投稿都要用新纸彩色打印,但字迹容易辨认是最低要求,希望作者在投稿时能稍微讲究一些,保持稿面整洁、字迹清楚,也算是对编辑部的起码尊重。这跟面试还得穿套西装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一种稿件,也让编辑们一接触就头疼,其特点是一上来就表态,希望编辑部高抬贵手,予以发表,那么他将“不甚感激”。一看到“不甚感激”,编辑就知道遇上语言高手了,果不其然,正文里满篇都是别字,喝醉了酒的句子颠倒错乱、纷至沓来,对这种读着废劲的稿件,编辑们的“贵手”想抬也抬不起来。
 “18”谐音“要发”,作者们投稿的目的就是“要发表”,可是稿件中常见的上述18种不足,影响了作者们愿望的实现。学术论文的写作实际上是比赛周密、比赛严谨的过程,希望作者们每写一稿,都能痛快淋漓地扫除这18种障碍,彻底征服编辑,如此在学术之路上才能要风得风、风风光光,要发就发、发得漂亮。
2.2谨慎投稿
2.2.1精校稿件
投稿之前要对稿件作最后一次认真检查、审校,仔细校对、推敲所有文字,尽可能杜绝错别字。尽量做到附件完整,中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完备,论文附件存在的瑕疵很容易被编辑判断为做学问不严谨,累及整篇文章的选用。例如编辑有的时候本来是对来稿中的某个事实或某个观点的来源产生怀疑,但亲自核实这些资料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那他就会从作者的论文格式是否严谨、错别字是否多等能表现一个人学风的细节上来判断其正文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决定来稿的取舍。所以对摘要、参考文献等这些正文以外的要项的正确性千万也不能忽视,以免因小失大,累及论文的落选。

2.1.2精选期刊
投稿的关键一步是选择期刊,要争取把自己的论文投给与其风格、主题最切近的期刊。我国的图书馆学期刊虽然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绝大多数为综合性期刊,如撒胡椒面似地发表图书馆各个业务方面的文章,专题性期刊极少。但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协调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刊在选稿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特色。因此在投稿前要了解各个杂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稿。如大型课题文章优先投给《中国图书馆学报》,该刊近年把课题文章作为选稿的重点,每期课题文章占的比例很大。广义信息管理领域的文章,举凡知识管理、信息管理、编辑出版、竞争情报、政务信息投给《图书情报工作》和《图书情报知识》,因为前者重视图书情报学与社会环境的互动,重视刊物的论题和读者覆盖面的扩张,重视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宏观研究,后者是图书情报学院办的刊物,随着学院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扩张,需要容纳更广泛的学科内容。具有新、洋、实、快特点的纯粹的图书馆学论文投给《大学图书馆学报》,该刊十分重视论文的指导性、实践性、时效性和国际性,拒绝发表与大学图书馆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宏观信息管理领域的论文,把图书馆学论文和非图书馆学论文进行严格区分,强调所发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落实到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当中。传统的以体系设计和概念辨析为特点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文章投给《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这两种刊物一以贯之地注重发挥理论、理念、精神对事业的引导作用,其善于制造理论气氛的特点得到读者的认可。文献学文章投给《图书与情报》、《四川图书馆学报》,这两种刊物偏居于神州腹地,受差可称为时代病的工具理性主义影响较小,人文气息高于他刊,能够气定神闲地关注传统文化,为包括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等在内的文献学研究保留了一块绿洲和净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总的投稿原则值得注意,那就是论述大学图书馆的文章投给图工委系统办的杂志,论述公共图书馆的文章投给各省学会办的杂志。由于期刊刊名的制约,投给《大学图书馆学报》的来稿,标题上不应有“公共图书馆”的字样。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众刊中选定目标刊后,应把该刊最近一两年的论文浏览研究一遍,衡量一下自己的论文有无新意,有无发表的必要。只有内容、风格等和预投刊物的要求相匹配,才更容易被选用。

2.1.3准确投递
初次投稿或很少投稿的作者总是把投稿方式神秘化,不知道采用哪种方式才能把辛苦之作安全快速地发送到编辑部,并引起编辑们的注意。实际上投稿并不神秘,把内容完整,格式完备的文章,按照编辑部公布的最新地址,邮寄给编辑部即可,挂号最好,不挂号也行,根据编辑部的经验,中国邮政的信誉相当好,只要编辑部工作认真,极少发生丢失稿件的情况。为确保投递安全,最好能找到编辑部通过网站、期刊等发布的投稿指南和论文格式要求,严格按照编辑部的要求办理。一般情况下,编辑部更欢迎接收页面整洁、项目齐备的打印稿,为保险起见,作者在寄发打印稿的同时,可发去电子稿。当然也可以不发,但切记不要只发电子邮件。从利于审阅的角度看,打印稿最好,手写稿次之,稿件上最好写清楚电子信箱,以便同行评议通过后,编辑部向您提供修改建议并索要电子稿。为了控制编辑成本,非紧急和重要事务,编辑部通常不会主动给作者打电话,所以在稿件上留电话一般必要性不大,但也没有坏处。

3 余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评价毕竟是一种主观评价,因为各个期刊的宗旨、办刊方向、学术旨趣、选稿重点和倾向不一样,不同编辑的才、学、识、德有差别,对同一篇文章的价值判断的差别有时会较大,同一篇文章在此刊收到冷遇,在彼刊受到热遇,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经验丰富的大教授和编辑也难保没有被退稿的经历,收到退稿信后,若有编辑部的意见,可揣摩编辑部的意见认真思考修改,没有编辑部意见的,可跳出主观意气,设想自己处在编辑的位置,再来反思一下自己文章的优劣,完全没有必要沮丧、难受,修改完善后,再改投其他刊物就是了。编辑部退稿除了稿件的质量问题,还有多种非学术的原因,有时候是同类稿留下的太多,即便有更好的,也不宜再用;有时候是会议报道任务比较重;有时候是约稿发表不过来;有时候是期刊的口味、风格和作者的刚好不同,等等原因;并不完全是稿件的学术水平不行。作者应对编辑部的工作特点有所了解,不要因为退稿而影响情绪、影响工作。
一个合格、正直、有职业道德和学术精神的编辑,自己也要写稿、投稿,对写作学术论文的甘苦是非常了解的,对广大图书馆员的需求和期望也非常了解,只要稿件达到了用稿水平,是一定会公正选用的。编辑部通常实行的是三审制,编辑初审——副主编再审——主编终审,特别专深的文章,有时候还要约请专家编委评审,每一关都有淘汰的权力,所以也请大家理解编辑的难处,不要把发表论文的希望寄托于与编辑的人际关系,多在稿件的质量上下功夫。
 最后祝广大作者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论文越写越好!投稿顺利!成为图书馆学的学问家!

论文评审之后

在一段超忙的时间里,又接到中图学会发来的评审论文(今年年会征文),只能见缝插针地评审。论文很多,让我感觉到像一座爬不完的大山,总也看不到尽头。直到生活恢复了正常,我才能全力以赴地完成了分配给我的任务。
集中看了这么多的论文,有些话想说一说。当然这也是基于有这个博客,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有一个“平台”。需要事先说明,我在评审过程中对“问题”作了记录,但并没有记录作者和文章,当我向评审系统提交了所有的评审论文,实际上我已经看不到那些文章了,所以,我只说问题,与论文作者无关。如果哪位碰巧看了此篇博文,请不要对号入座,如果你心里认定这个“问题”与您有关,您也别吱声,您不吱声谁知道啊。
据说学会总共收到一千多篇论文,肯定有相当一部分论文要被“枪毙”。有些作者是初学者,还没有写作的经验,我只是想让他/她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枪毙”,“死”也“死”个明白,等明年您再撞上我,我很希望看到您的进步。
下面是基于我记录的问题而作的分析/点评:
1. 立论常识化,没有论述的价值。这个问题最为普遍,所以雷同的文章很多。提醒朋友们,当您构思文章的结构并列出要写的那些点点,您得想想,这样的结构和这样的点点别人就想不到吗?其实您列出来的点点都是一些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比如一说到“图书馆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下面123就是:促进全民阅读、关怀弱势群体,开展个性化服务等等。一说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必定首先解释什么是弱势群体,然后弱势群体有何信息需求,再然后就是图书馆如何如何。这样雷同的文章我都数不过来,太多太多了。当然,您可能要说,难道道理不是这样吗?当然,您说的都对,但文章不能这样写,不是说您说的道理是对的就成,您得找角度。
2. 有很多文章采用的是公文文体,比较多的是社论式文体,比如,领导要怎样、馆员要怎样;首先要什么,其次要什么。没有立论,当然也就没有论述。
3. 参考文献少,我很后悔没有统计,凭印象估计,参考文献超过5篇的不会超过50%,超过10篇的决不会到10%。相当多的文章只有2-3篇参考文献,还有部分文章竟然只有1篇参考文献。还有一篇写国外图书馆服务现状分析的文章却没有一篇外文参考文献。这样的文章,很难让人对您的研究产生信任。
4. 经验介绍。这类文章也不少,虽然题目是一篇论文的架势,但内容却是单位或者个人的工作经验。
5 . 事例的选择有问题,比如用国家图书馆不允许青少年入内来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公众服务质量,并尖锐地批评国家图书馆的做法。我记得这篇文章我犹豫再三还是给了一个等级,是因为整篇文章相对而言还是有质量,我认为不能因为一点瑕疵就完全否定,但我在评语里写了修改建议。
5. 标题公文化,就是用逗号分割的那种句型,而且是祈使句,读起来有唱进行曲的感觉。
6. 详细解释概念,比如写图书馆要关注弱势群体,必定要先对弱势群体进行详细的解释,而不是简洁地引用。
7. 立论不严谨,如基督教伦理道德与图书馆职业道德的融合。角度倒是独特,但宗教和一个职业怎么可能融合,哪怕是道德层面?
8. 未经求证的理论就以“应该怎样”的话题方式进入论文,如“面向大众的图书馆关怀应以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念为指导”。
9. 在已经提出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后,明确表示“限于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只论述其中一个方面”,这让人怀疑作者是否有能力研究这个问题。因为明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你却只有能力论述其中一个,说明你对该问题缺乏整体把握的能力。
10. 有些文章里面的小标题冗长而且逻辑混乱,比如“加快边远落后地区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是图书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大众关怀之理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使命”,面对这样的标题,你不晕吗?
这么大量的文章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评审,我不敢保证没有疏忽与差错,但经验和判断力让我对自己的判断还是有自信的,更何况每一篇论文都要经过三位评委的评审,所以,如果您最后落选了,一定要从自身的角度去总结,抱怨是没有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