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状元罗殿《醒世诗》

 浮云感悟港湾 2012-10-29
作者:lian
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    昧昧昏昏为己谋


是是非非何日了    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    万万千千不肯修





善书--罗状元醒世诗

其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    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    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    到无求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    笑倚栏杆暗点头


其二

戈盾随身已有年    闲非闲是万千千

一家饱暖千家怨    半世功名百世冤

象简金鱼浑已矣    芒鞋竹杖兴悠然

有人问我修行事    云在青山月在天


其三

为人不必苦张罗    听得仙家说也么

知事少时烦恼少    识人外处是非多

锦衣玉食风中烛    像简金鱼水上波

富贵欲求求不得    纵然求得待如何


其四

新命传宣墨未干    节风沐雨上长安

低头懒进三公府    洗足著登万善坛

受戒固多持戒少    承恩容易报恩难

何如及早回头看    松柏青青耐岁寒


其五

要无烦恼要无愁    本分随缘莫强求

无益诺言休著口    非干己事少当头

人间富贵花间露    纸上功名水上讴

看破世情天理处    人生何用苦营谋


其六

尘世纷纷一笔勾    林泉乐道任遨游

盖间茅屋牵萝补    开个柴门对水流

得隐闲眠真可乐    吃些淡饭自忘忧

眼前多少英雄辈    为甚来由不转头


其七

有有无无且耐烦    劳劳禄禄几时闲

人心曲区湾湾水    世事重重叠叠山

古古今今多变换    贫贫富富有循环

将将就就随时过    苦苦甜甜命一般


其八

独对青山一举觞    醒来歌舞醉来狂

黄金不是千年业    红日能催两鬓霜

身后碑名空自好    眼前傀儡为谁忙

得些生意随时过    光景无多易散场


其九

得失荣枯总任天    机谋用尽枉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世事到头螂捕蝉

无药可延卿相寿    有钱难买子孙贤

得过一日过一日    一日清闲一日仙


其十

贪利遂名满世间    不如破衲道人闲

笼鸡有食汤锅近    野鹤无粮天地宽

富贵百年难保守    轮回六道易循环

劝君早办修行路    一失人身万劫难


其十一

自古为人欲见机    见机终久得便宜

事非干己皆休惹    理若亏心切莫为

得胜胜中饶一著    因乖乖里放些痴

聪明漫把聪明使    使日阴晴未可知


其十二

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    昧昧昏昏为己谋

是是非非何日了    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    万万千千不肯修


其十三

人情相见不如初    多少贤艮在困途

锦上添花天下有    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得金千两    运去难赊酒半壶

堪叹眼前亲戚友    谁人肯济急时无


其十四

别却家园出外游    当时冷眼看公侯

文章盖世终归土    武略超群尽白头

不如静坐蒲团上    莫惹凡间半点愁

一日三餐充饱腹    得休休处且休休


其十五

看破红尘待如何    犹如新燕补旧窝

到头辛苦还辛苦    一世逐波枉逐波

积万黄金空白首    争名夺利尽虚浮

万般算起浑如梦    何不回头念弥陀


其十六

荣辱纷纷满眼前    不如安分且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    名重山丘长业愆

淡饭尽堪充一饱    锦衣那得几千年

世间最大惟生死    白玉黄金尽枉然


其十七

宽意宽怀过几年    人生人死注生前

随高随下随时过    或短或长莫怨牵

家富家贫休叹息    自无自有总由天

平生衣食随缘好    才得清闲便是仙


其十八

为人不可不回头    名利英雄有日休

十种情怀十种恨    一分荣辱一分忧

红尘大厦千年计    白骨荒郊一土丘

开口对人闲借问    为谁不了为谁愁


其十九

终日忙忙无了期    不如退步隐清居

草衣遮体同绫缎    野菜充饥胜肉鱼

世事纷纷如电闪    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天不觉明天事    那有功夫理是非


其二十

衣食无亏便好休    人生世上似蜉蝣

石崇不享千年富    韩信空成十大谋

花落三春莺带恨    菊开九月暗含愁

山林幽静多清乐    何必荣封万户侯


其廿一

万世由天莫强求    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    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    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    各自回身看后头


其廿二

堪叹人心毒似蛇    谁知天道转如车

去年妄取东邻物    今日还归北舍家

分外钱财汤泼雪    骗来田地水堆沙

若将狡谲为生计    恰似朝开暮落花



醒世诗考辨


 

提要:《四库全书》本《寒山子诗集》所收“急急忙忙苦追求”一诗,并不见于更古的寒山诗版本。相反,佛教界称之为“醒世诗”,归于明代理学家罗洪先名下。其实,该诗早在明末清初即有可能和罗氏其它诗歌一起,被佛教界收入《醒世诗》一书。即便从该首诗的内容而观,也应该是罗氏在被罢黜之后所撰,且可视为表达禅意之作。清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以来,此诗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产生异文,有关其创撰背景也多有讹说。“醒世诗”少为正统文学界所重视、却在佛教界和民间广泛弘布,实乃中国文学传播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



主题词:醒世诗  寒山  罗洪先  禅诗  中国文学
――――――――――――――――――――――――――――――――――――――――――――

有一首充满禅意、情趣深远的诗偈,长期以来在我国佛教界和民间流传。然而至少自满清以来,其作者问题即纷坛莫定,或冠之以唐代寒山之作,或被归于明朝罗洪先名下。
它就是“醒世诗”。
该诗究竟是谁所作呢?其流变情形若何?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醒世诗”作者考
“醒世诗”乃寒山诗作的说法,可能最早出自《四库全书》集部二别集类一《寒山子诗集》。该书
在“寒山诗集”部分,收录了这首诗: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冷冷度春秋。朝朝暮暮营活计,闷闷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1]
今人在整理寒山诗时,多据此以补入。如錢學烈《寒山詩校注》将之作为“佚一二”,标名为“急急”。[2]项楚师《寒山诗注》亦列入“寒山佚诗”部分之“佚一二”,依首句而题为“急急忙忙苦追求”,并作说明曰:“此首载于四库全书本《寒山诗集》。”[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九,述寒山诗偈的搜集和流布过程曰:
寒山子诗集二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  浙江廵抚采进本
案寒山子,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居于寒岩,时还往国淸寺。丰干、拾得,则皆国淸寺僧也。
世传台州刺史闾邱允遇三僧事,踪迹甚怪,盖莫得而考证矣。其诗相传卽允令寺僧道翘寻寒山平日
于竹木石壁上及人家厅壁所书,得三百余首。又取拾得土地堂壁上所书偈言,并纂集成卷。丰干则
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允自为之序。宋时又名《三隐集》,见淳熙十六年沙门道南所作记中。《唐
书·艺文志》载寒山诗入释家类,作七卷。今本并为一卷,以拾得丰干诗别为一卷附之。则明新安
吴明春所校刻也。……且专集传自唐时行世已久,今仍着之于录,以备释氏文字之一种焉。……[4]
“闾邱允”,一般作“闾丘胤”。可见,《四库全书》所收之“浙江巡抚采进本”,源于明代新安吴明春所校刻之“寒山子诗集二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吴氏校刻本之首,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寒山诗集原序》、淳熙十六年(1189)禹穴沙门志南《寒山诗集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隠集记》,则吴氏校刻本又源于南宋志南辑本矣。而《四部丛刊初编》集部所收的民国十三年建德周氏景宋刻本《寒山子诗集》,前仅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之《寒山子诗集序》,并无僧志南之记;“寒山诗”之末,增加了“拾遗二首新添”(即“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再以双行小字注云:
巳上诗,除拾遗二首老僧相传其外,切依古印本排比次第耳。
显然,建德周氏景宋刻本除“拾遗二首新添”之外,保持了宋代寒山诗集的原貌,收录较为严谨;小注本身也暗示出,至少在当时坊间已有首数更多、内容更庞杂的寒山诗版本。《四库全书》本多出的“急急忙忙苦追求”一首,极有可能是浙江巡抚采进本所羼入。
总之,《四库》本所独多出的“急急忙忙苦追求”一诗,相当可疑。因为其他种种寒山诗版本,如上述《四部丛刊初编》所收本,以及日本宫内省图书寮藏《寒山诗集丰干拾得诗附》、日本正中年间刊本《寒山诗》等,甚至《全唐诗》[5]中,都并无此作。
与《四库全书》本相对、和《四部丛刊初编》本等相默契的是,佛教界和民间多认为“醒世诗”为
明代罗洪先所作。
虚云老和尚1955年7月1日在云居山开示曰: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难是对待法,难中有易,易中有难,
在各人所用不同。不讲别的,主讲贫穷布施难吧。佛弟子行菩萨道,布施为六度之首。施者舍也,
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舍就是布施,舍就能解脱。因为一切,皆非我有,能内外尽舍,自然解脱,
布施又有什么难?佛在世时,有一双穷夫妻,穷到不得了,住的是破草房,勉强能避风雨;穿的两
人仅共一条下裙,没有上身衣服,出门只能一人穿裙,一人赤身露体留在家里。所以二人每日轮流
出门乞食,也就轮流穿这一条下裙。……他二人穷是穷极了,但能把布施难这一关打破,就获如此
利益。可见难不难在乎一念,没有一定的。昔明代罗殿撰有《醒世诗》曰:“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
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
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这虽是浅白文章,似乎没有很深的道理,但全把我们业障鬼一生的行为描
写出来,谁人能脱离这诗的窠臼,谁就是大解脱人。[6]
台湾中台禅寺组织演唱并编辑出版的《禅诗音乐组曲》(2002年典藏豪华珍藏版)光碟[7],内有《醒世诗》,亦标词作者为“罗殿”。
 实际上,虚云等人所讲的“罗殿”,乃谓明代著名的学者罗洪先。
根据之一,台湾于凌波居士[14]选辑《醒世诗词选》,收罗状元、无际僧、杨升庵等人之作,以“罗状元醒世诗”打头,罗氏之作多达22首,“急急忙忙苦追求”为第12首。[15]可见,此“罗状元”正“罗殿”,而罗洪先恰中过明代状元。《冷庐杂识》卷五“明阁臣状元”条:“明阁臣百六十八人,史无传者二十六人:权谨(洪熙)……明状元八十九人,史有传者三十八人而已:吴伯宗、任亨泰、黄观、……罗洪先、唐汝楫、申时行(嘉靖)……”[16]明言罗洪先为嘉靖年间状元。《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
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17]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亦言:
……嘉靖八年己丑,帝亲阅廷试卷,手批一甲罗洪先、杨名、欧阳德,二甲唐顺之、陈束、任
瀚六人对策,各加评奖。[18]
可知罗氏中进士是在嘉靖八年(1529)。朱保烱、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亦谓:“(罗)洪先  江西吉水⑩  明嘉靖8/1/。”[19]“明嘉靖8/1/1”,谓明嘉靖八年第一甲第一名也。同书《历科进士题名录》,在“嘉靖八年乙丑科(1529)”之下,亦载:
        第一甲三名
        罗洪先  程文德  杨名[20]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21]其姓名或别号中,并无“殿”字。为何称之为“罗殿”,尚待大方之家。
根据之二,非家叟着、弟子心亮录《旅泊庵稿》卷四《罗念庵状元醒世诗跋》云:
罗公洪先,江西吉水人。嘉靖八年状元。天下之士望中状元如望登仙,而不可得。公中状元,极荣显矣。又能乘机休官,游方学道。此中境量,岂世人所得而知之乎。中状元花世人之眼目,休却官了自己之性命。盖由智眼精明,彻底看破世上功名富贵、是非荣辱,与夫死生梦幻,一毫瞒他不得。譬诸鹤出樊笼,翱翔云表,月离薄蚀,圆照无方。故其所作《醒世诗》,字字针砭,句句痛切。若能默识心通、豁然醒寤,不惟解世桎梏,亦可以洗心瑕疵。古德云:“只知朱紫贵,辜负本来人。”呜呼!公可谓不辜负矣。兹因重镌梓流布,乃发其意如此。[22]
明确地称《醒世诗》乃罗念庵状元所撰。显然,无论是虚云之说、还是于凌波之行为,皆有一定根据。
非家叟,即为霖道霈(1615~1702),明末清初曹洞宗僧。福建建安人,俗姓丁。号旅泊、非家叟,
字为霖,法名道霈。永觉元贤之法嗣。主要在江浙、福建等地弘法。有关事迹,见于《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六十三、《五灯全书》卷六十三、《禅祖念佛集》卷下等。[23]

《旅泊菴稿》卷首,有龚锡瑗于“康熙甲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所撰《[24],并无“急急忙忙苦追求”一首,也并无标明“醒世诗”者。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罗氏《念庵集》之类,所收皆正统的诗文,而其“醒世诗”属于劝人为善之作,直白浅显(请
参考下揭文、本文附录),难于登大雅之堂,更不被认为是代表作,故而被摒于集子之外吧。
“急急忙忙苦追求”一首诗在语言上的最大特色,是大量使用叠词。然而仅凭这一点无从断定其
创撰时代。比如首句中“朝朝暮暮”一词,唐法照述《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卷二中已有“五会响扬出云霞,清音寥亮遍恒沙。朝朝暮暮常能念,世世生生在佛家”[25]之语。[26]。至于尾句中“万万千千”一词,不但至少在隋代以前即已使用,敦煌写本《维摩诘经讲经文》中也有“万万千千皆倜亻当(傥),势似沧溟排巨浪。杂沓奔腾尽愿行,卓荦神资魔胆丧。……炉焚沉檀杂宝香,万万千千皆合掌。文殊谦,世尊奖,菩萨声闻小为长”之语,天宝三年(744)建《兴文塔铭》亦曰“东西南北总铜山,万万千千弥亿千。钱坊日铸百万算,功匠千人若神仙。天宝三载置此塔,不朽不坏与天连”[27]
倒是于凌波所辑罗氏“醒世诗”之七,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所抒内容皆颇为类似: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禄禄几时闲。人心曲区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古古今今多变换,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
而这种风格,却与寒山诗相龃龉。
如前所言,“醒世诗”之名当源于明代为霖道霈作跋的初梓本“罗念庵状元醒世诗”,而这可能并非罗氏原题。于凌波只是将罗氏22首诗歌当作其所辑“醒世诗”的一部分。倘依于凌波所辑,“急急忙忙苦追求”一首当称作《醒世诗》之十二;如非,则以“罗洪先/罗念庵《醒世诗》(‘急急忙忙苦追求’)”为妥。
综上所述,“急急忙忙苦追求”诗,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明代罗洪先所撰,《四库全书》本《寒山子诗集》属于误收。
二、罗洪先创撰“醒世诗”的背景
佚名《罗状元醒世诗话——罗状元修行心路历程全纪录、罗洪先醒世诗23首》,取于凌波所辑20首,
再加上其他3首,打乱顺序重新编排;每首之前,简要叙述创作的背景。“急急忙忙苦追求”一首的说明文字为:
结果他辞了官,逍遥自在,居家教子,其子已十岁,一日欲试其子的学力,把“对”作试题问:
“天对什么?”只因儿子幼稚,尚未顺口答对,看见母亲在傍,指地教示,即见地上一堆鷄屎,答
云:“天对鷄屎。”状元发现了儿子愚钝而失望,又问:“父对什么?”又不会。母亲拍拍胸前,子就
答云:“父对乳!”状元喝道:“冤枉你!读书何用?”状元懊恼了,怀疑着为什么辞了官?所谓清闲
在那里?[28]
认为罗洪先因为儿子之愚钝而怀疑自己辞官仍然得不到清闲,故作是诗。这种说法在社会上颇为普遍,如黄怡君《把心找回来》:
有一个公案:从前有位罗状元,当官十几年,育有一子,他亲自教导孩子,希望将来儿子同父
般有成就。然而不管他如何努力,儿子仍然十分愚痴,罗状元非常难过,“自己如此有成就,竟生了
个愚痴儿子,人生所为何来?意义何在?”于是他出家修行,留予后世此偈:“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
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
肯修。”[29]
显然,此类故事多属于民间口耳之传,添油加醋不小,甚至可能全是水分,不可信从。
其实,佚名氏所加之3首,即难以置信。如所加第3首:“斗米千钱我不收,十三年返故乡游。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3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实为民谣,类似言句早已在民间流行。如宋阳枋撰《字溪集》卷九:“山谷先生言:‘……只是不可悖理伤道,贪黩货财,以愚子孙。谚所谓不为儿孙作马牛者是矣。不是都管他也,父母于儿女无恩慈,却要儿女尽孝敬,有是理乎?’山谷之语,近佛老矣。”[31]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十,录宋代徐神公语录曰:“汲汲光阴似水流,随时得过便湏休。儿孙自有儿孙计,莫与儿孙作马牛。”[32]元杨英《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卷六《邓斈可》:“倘秀才积书兴子孙,未必尽収;积金与子孙,未必尽守。我劝你莫与儿孙作马牛,恰云生山势巧,早霜降水痕收,怎熬它乌飞兎走。”[33]明陶宗仪(?-1396?)《南村辍耕录》卷十七“耍孩儿”:“安贫知足神明佑,好聚敛多招悔尤。王戎遗下旧牙筹,夜连明计筭无休。不思日月搬乌兎,只与児孙作马牛。添消瘦不调,相鼎恣逞戈矛。”[34]
进而考之,即便是于凌波所辑22首,也羼杂了其他人士的作品。其三:
为人不必苦张罗,听得仙家说也么。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锦衣玉食风中烛,像简金鱼水上波。富贵欲求求不得,纵然求得待如何。
第二联“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外处是非多”,实为唐末五代僧齐己语。宋代僧雷庵正受编《嘉泰普灯录》卷二十《庆元府东山全庵齐己禅师》:“卭之蒲江人。族谢氏。[35]南宋僧普济撰《五灯会元》卷二十《庆元府东山全庵齐己禅师》[36]、《蜀中广记》卷八十六[37]等处,亦有类似记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