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 书法 欣赏

 白罂粟 2012-10-29

康
        温州博物馆收藏的康熙手书行楷立轴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于今年1月9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2004迎春拍卖会,乾隆皇帝300多字的四屏《开泰说》,经过数十轮争夺,最终以231万元成为本场最高价。无独有偶,在6月6日的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他的《枯木竹石图》又以297万元的天价创造了乾隆书法拍卖纪录新高。一幅原本存放在圆明园福海的乾隆书法《福田花雨》,1860年被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掠走,此次中贸公司将其征集回国拍卖。《福田花雨》以28万元价格起拍,却被一买家一口价叫到了100万元令在场之人震惊。最后《福田花雨》也以121万元被买走。在同场拍卖会上,康熙皇帝的《朱子五言诗》以660万元成交,更是创造了清朝皇帝书法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和康熙皇帝本人书法拍卖的世界纪录。从帝王墨迹价值的一路飚升,很能反映市场运作的成功,以及当代人审美情趣的微妙变化。

    单从两人的书法艺术上讲,在中国帝王中翰墨高手代不乏人。如唐太宗、唐后主、宋徽宗、宋高宗、金高宗等都决不在康乾之下,但由于年代久远,存世珍品极为罕见。而清代距今尚不远,在清代的十位皇帝中,前四位中顺治和雍正传世的作品凤毛麟角,而康乾之后的各任又无大作为,这样只能把尚翰墨又喜风雅的康乾推上前台了。特别是乾隆,可以说在多次大江南北的巡视中更是留下墨宝无数。

    乾隆喜欢书法与诗是出了名的。他的“御制诗”总数达43584首,竟可与唐代300年2200多位诗人存世诗的总和相比(《全唐诗》有48000多首诗)。这位诗数考第一的大皇帝竟没有一首名诗传世,优秀诗人之林里也没有乾隆的名字。只能说是应验了这样的话“自古时间最公正,从来不留贵人头”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他的御题书法的价值却坐上了灿若繁星的中国书坛的头几把交椅。但也应该承认,乾隆对书法的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最起码将王日旬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定为“三希帖”,并在《伯远帖》上题跋褒扬,于空白处补绘树石。冠以“三希”为名,编刻大型法书丛帖《三希堂法帖》。说明他对书法是真正投入的。那时是康、乾爷孙俩对“馆阁体”书法的钟爱及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的高峰期,“馆阁”也就很自然地成为那一时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尽管他们竭力倡导赵(孟兆页)、董(其昌)的书风,也身体力行,但个个珠圆润玉,只落下个“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其实“馆阁体”也属正统书法的路子,在其后的数百年依然很有影响,在当代的一些书家身上也可看到其影子,如沈尹默、郭沫若、启功的字里都有那种正统文化的功力。只是它抹杀了书家个性,千人一面,也就难有生机了。

    康
    今年北京迎春拍卖会上以660万元成交的康熙书法<<朱子五言诗>>

    温州博物馆收藏一件康熙手书的行楷立轴,从不多的几个字来看,的确没有什么个性,从字里行间也似乎找不出什么毛病。董、赵两人的的字本来比较柔媚,经过这两位皇帝一学,渐渐走向平庸和刻板。字就更加显得孱弱和疲软。如果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而言,康乾皇帝的字谈不上有多少价值。只是现在的传媒对这位盛世时代的帝王情有独情,不是戏说,就是朗朗一身正气,加几分浪漫人君。他们的书法被抬得如此之高,是否艺术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就不得而知了。

子非:笔精墨妙的乾隆书法
乾隆帝《行书五言诗句》书法立轴

  帝王书法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充满阳刚大气的帝王之气象,帝王书法往往多师法颜真卿、柳公权、赵子昂、董其昌等的正统书法风格,雄浑、厚重是帝王书法的主要特征;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取法对象,而另一方面则是帝王们的书写心态使然。由于书写着特殊的历史身份,帝王书法作品的价值除艺术本身之外,还包含历史、政治、文化等附加价值,因此倍受收藏家的青睐,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也非鲜见。

  嘉德在线8月小拍征集到一件乾隆帝《行书五言诗句》书法立轴,此幅书法为水墨绢本,尺寸为168×60.5cm。整幅书法笔画停匀,志满意足,释文如下:“国有铭勋典,家称继武徽。宅中思敉外,布德并宣威。波泛巫江渺,峰标剑阁巍。贤劳予所眷,四牡漫翊翊。御笔”。钤印一为“惟精惟一”,一为“乾隆宸翰”。诗中的诗眼乃在“铭勋”二字,“铭勋”语出《文选·张衡<东京赋>》:“铭勋彝器,歷世弥光。” 乃是一首帝王感叹群臣贤劳的诗句。

  从作品的材质看,此幅书法也可以从体现出御用文房制品——纸、墨、笔、砚制作工艺的精良。一般来说,绢本水墨作品是很难写墨色对比强烈,这多数情况是因为绢本的经纬线受墨不佳,要远逊于纸质纤维受墨。而乾隆帝此幅书法墨迹对比强烈,墨色清润通透。乾隆帝能诗、会画,尤精书法,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存世墨迹仅故宫博物院就藏有2000多幅。而他在古代书画和当时的名家绘画中题跋题诗不下万段,为历代帝王之冠。

  乾隆善楷书、行书和行草书,未见有篆书、隶书传世。他的书法师承,不见文献记载,但从其传世作品看,早年学的是其祖父康熙。而康熙帝的字受其老师沈荃的指导,康熙曾言“沈荃教朕字尽六十年弗衰”。沈荃的书法则师法董其昌和米芾,上溯至晋唐诸家,故乾隆帝早年之书,较多地受到董、米、钟、王的影响应该是可信的。约中年以后,乾隆帝酷爱赵孟的字。在他的影响下,清中期的书风从尚董转为崇赵。乾隆帝不仅大力提倡群臣学赵书,而且自己也临仿不息,力求肖似。

  从乾隆帝中后期传世之作分析,他的书法确实有赵字的秀媚之体、流润之笔和飘逸之韵,正如书法评论家马宗霍《岳楼笔谈》所说: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但马宗霍只说对了一半,乾隆之书除有较多的赵书遗风外,还有董书秀润、率真的特色。综观他的书法,其楷书规正端丽,圆润丰满;其行书飘逸劲健,豪放流润,这种书风实际是融合董、赵之书的优点而进行的变革,最后形成了与宫廷环境相适应的端庄、富丽、圆润、典雅的特色。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乾隆之书实有不足之处,“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威武之风”(《岳楼笔谈》)。缺少变化是乾隆之书最大的弱点,但由于“字画以人贵”,皇帝毕竟不是专业书法家,因此,帝王之书仍然是艺术市场一道风格独特的风景。
作为中国汉字的“寿”字,有简、繁体两种写法,其繁体写法为“夀”、“壽”。据说,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寿”字,从造字鼻祖仓颉创造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万六千种不同的写法。不同朝代、不同字迹、不同形式的寿字书迹,构成了中国历代书法奇观。从春秋时代周简王至清宣统二千五百余年间,历朝历代都有皇亲国戚、朝臣名士书写寿字。在众多的寿字中,清高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寿”字尤为独特,耐人寻味。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在举办的“千叟宴”上,为3000多个长寿老人共题一幅“寿”字。这个“寿”字笔触圆润、饱满,运笔流畅而稳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通畅自然。乾隆倾注爱心所写的这个“寿”字,在有意无意间创造了书法界的奇迹,细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这个寿字可分解为“一生平安”与“长生不老”两句吉祥语。其构思之巧妙,真乃神来之笔,巧夺天工。此“寿”字对字体的创造和运用,表现出十分惊人的想象力,对寿字既进行了变形变体的创造,又进行了巧妙的排列组合。而且它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通过复杂变化的组合形式,来表达对长寿、平安的祈望,不仅有深刻的内涵,更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出自天子之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寿”。
 
本人收藏的这幅拓片乾隆“寿”字,出处不详,规格为67X135厘米。“寿”字内又有99个不同字体的“寿”字,右上角题有“天下第一”四字,左下角题有“乾隆御笔”四字,并钤有“乾隆宝翰”、“皇帝之宝”两枚印玺,字俊深厚,以朱砂拓在黄宣金龙纸上,极具皇家雍容华贵的气息。但愿这幅乾隆御笔“寿”字,给天下人送上温馨的祝福,祝人人福如东海,个个寿比南山,社会和谐,国泰民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