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文化生态旅游的思考

 苏迷 2012-10-29

 作者 张开卫

  我喜欢旅游,尤为喜欢踏遍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的每一个角落,如白马涧龙池风景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树山、阳山温泉……在那里,我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享受阳光、蓝天、碧水、森林、鲜花、温泉、寺庙文化、温馨的美丽生活。所以,我想随着苏州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实施,可否抓住机遇,实施“文化生态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把高新区的旅游业推向更高的经济,科技、文化层次。

  有学者建议“精品三带游”,即京航大运河文化休闲旅游带、姑苏大阳山山水休闲旅游带、太湖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带。因为有两条水陆旅游通道可以将高新区内众多景点串联起来,游客可轻松到达各景点,从而带动世界性人流、物流、资金流、文化流。对此我也有几点思考

  思考一:开拓文化生态旅游营销产品新观念。用开拓创新的文化观念重新认识高新区旅游资源,如开发太湖石、太湖泥,像南京的雨花石一样诱人,还有双面绣手绢,可以给手绢绣上景点图广告语等,让人爱不惜手。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紧系境内外游客商客文化旅游消费,突出苏式生活、姑苏文化特色。

  思考二:开拓旅游促销新途径、新思路,做到“走出去推销,请进来观赏品尝”。一是可以与上海,浙江、北京、广州、南京等强省市合作进行营销造势,二是充分利用境内外文化旅交会的有利时机用活用足,三是充分利用媒体进一步提高高新区旅游业知名度,四是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如清明、端午、春节等节假日,吸引境内外游客、商客来苏观光旅游购物消费。

  我相信,高新区文化生态旅游事业在经过新一轮的整合包装后,整体形象将进一步提升,并以一流的改革创新、一流的文化旅游服务、一流旅游新产品、一流的生态环境以及一流的智慧旅游管理,在苏州这片东方水城赢得境内外游客商客的青睐。
友情提醒:

  即日起至12月15日,由苏州市环保局与本报联合主办的“我眼中的苏州生态文明”美文征集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朋友们踊跃参与,只要大家把自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或是对苏城环境变化的切身感受写成600~800字的美文(可以是诗歌)与其他读者分享,就有机会获得2000元现金奖励。

  投稿时,可发送email至377105221@qq.com,或寄往“苏州市十梓街458号姑苏晚报时政财经部”,邮编215006(信封上标注“我眼中的苏州生态文明征文”字样),勿忘留下姓名、职业、联系电话等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