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时任两广总督为。如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叶名琛是中国旧传统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翰林清望,仕途腾达。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谙外务,更不喜与外人来往。主动屏蔽和拒不接受来自外部的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英国人屡次投书要求修改商约,叶名琛一概掷回不理。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集结广州,再度攻城,时人谓 以渊默镇静为主,毫无布置 。27日,英法联军兵临广州城下,向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叶名琛48小时内让出广州城。广州军民纷纷要求备战,僚属们要求调兵设防,叶名琛不许,请求召集团练,叶名琛又不许,他说: 何必慌张,过十五日后,必定没事。 为何如此镇定?原来叶名琛的父亲叶志诜在两广总督衙门内建了一个 长春仙馆 , 仙馆 内祭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和诗仙李太白,经常进行扶箕活动。扶箕,亦作扶乩,是传统中国的迷信之一。人们通过扶箕进行人鬼交流,可以向 箕仙 问科考试题、问前途功名、问生死。 当英法联军兵临城下之时,像往常一样请出两位进行扶箕,根据 箕仙 所示,广州过十五日必定无事,于是信以为真。但广州城终被攻破,包括叶名琛在内的城中全部官吏都成为俘虏,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广东巡抚柏贵投降。叶名琛在1859年饿死于印度加尔各答。 七玄河上钓叟讥: 命悬于乩语,谋决于答诗,其蔽至于斯也。 时人将叶名琛称为 六不总督 ,嘲笑他: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广州城亦有内容各不相同的多首民谣流传,其一曰: 叶中堂,告官吏,十五日,必无事。十三洋炮打城惊,十四城破炮无声,十五无事卦不灵。谶诗耶,乩笔耶,占卦耶,择日耶。 又有一首曰: 洋炮打破城,中堂仙馆坐。忽然双泪垂,两大仙误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