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上的九九《重阳节》

 青菁 2012-10-29
 
  

[转载]邮票上的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糕。其中最突出的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又叫“茱萸会”,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相传这一天人们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远眺等可以避难。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这天也是敬老日。 《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荣英,食饵(即重阳糕),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所以,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时有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今年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难,应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于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如言照办,果然平安无事,然而,夕还,却见鸡犬牛羊全都暴死。从此,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每到九月初九日,人们就登高、野宴、饮菊花酒、佩戴茱萸欢度节日。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已成千古名句。 

[转载]邮票上的九九《重阳节》 1989年,我国把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使它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2003年10月4日,农历九月初九,国家邮政局发行《重阳节》专题特种邮票,在方寸之中展现传统节日风俗。《重阳节》全套3枚,面值共360分。由刘赦设计,采用影写版印刷,图案分别为“重阳节·登高”、“重阳节·赏菊”和“重阳节·饮酒对弈”,这3枚《重阳节》邮票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形式设计,侧重水墨泼染,讲究环境氛围衬托,刻意体现悠闲散漫的意蕴。在构图处理上,设计了一个“圆”置于“方”形邮票中心,宛若一幅景色优美的丹青画卷,展示了重阳节传统的民俗活动风情。全套邮票延续了《中秋节》古香古色的基调,将古人在重阳节的三项主要活动展现在方寸之间,在朦胧的山川衬托下,以占据大幅画面为视点,通过充满诗情画意的怡情格调展现每枚邮票色主题,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转载]邮票上的九九《重阳节》 2003年10月4日(农历九月初九),经国家邮政总局批准,《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河南省上蔡县举行。为什么在河南省上蔡县举行首发式?这是因为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各地说法不一,习俗却大同小异。近年来,经专家考证,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南朝吴均《续  齐谐记》中关于桓景重阳日携家人登高躲灾避祸的记载。而位于上蔡县城西南的玩河楼,就是当年桓景登高避祸的地方。现今人们在农历九月九日这天登高饮酒,妇女带着茱萸香囊的习俗,就是从河南上蔡开始流行的。 

  这套《重阳节》特种邮票是继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后的"传统节日"系列邮票的第四组,3枚主图分别是"登高"、"赏菊"、"饮酒对弈"。小小邮票将重阳节的文化风俗简练地概括了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