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孕第11周:快速奔跑的小马

 风的味道与浪漫 2012-10-30
       借助超声波仪器,准妈妈可以听到胎儿心脏快速跳动的声音,有些人称之为快速奔跑的小马。 胎宝宝的生长 进入怀孕第11周,胎宝宝的身长已经达到45 ~ 63毫米,体重达到14克,胎儿开始能做吸吮、吞咽和踢腿动作。他可以把拇指放进嘴里,有时候也会嘬他的大脚趾,然后逐渐嘬他的小脚趾。现在胎儿的细微之处已经开始发育,他(她)的手指甲和绒毛状的头发已经开始出现。胎儿维持生命的器官如肝脏、肾、肠、大脑以及呼吸器官都已经开始工作。本周已能够清晰地看到胎儿脊柱的轮廓,脊神经开始生长。 子宫的变化 宝宝的小家现在看起来像个柚子,借助超声波仪器,准妈妈可以听到胎儿心脏快速跳动的声音,有些人称之为快速奔跑的小马。 准妈咪的改变 在这周准妈妈可能会发现在腹部有一条深色的竖线,这是妊娠纹;也许面部也会出现褐色的斑块,不必太担心,这些都是怀孕的特征,随着分娩的结束斑块会逐渐变淡或消失。同时在本周准妈妈的乳房会更加膨胀,乳头和乳晕的色素加深,同时阴道有乳白色的分泌物出现。 准妈咪日常健康计划 从现在开始,胎儿的骨骼细胞发育加快,肢体慢慢变长,逐渐出现钙盐的沉积,骨骼变硬。此时胎儿就要从妈妈体内摄取大量的钙质.如果孕妇钙质摄取不足,自己骨骼等处的钙质便会消耗,以补充血钙的不足来供给胎儿。这时应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多接触日光照射。 佝偻病是家长们颇为熟悉的一种小儿营养缺乏性疾病,大多是因出生后喂养不当等因素导致孩子体内缺钙造成的.而现在一些孩子从娘胎呱呱坠地就得上了佝偻病,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佝偻病”,孕妇长期生活在密闭的空调环境里,户外活动减少,是造成这种恶果的主要原因.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缺乏阳光照射就会生下先天性佝偻病患儿来呢?这得从影响佝偻病的两大营养物质——钙元素与维生素D说起。钙是人体骨骼中的重要“材料”,分布于绿色蔬菜、奶类、动物骨、豆制品等多种食物中。人吃了这些食物后,需要在维生素D的协助下才能被肠道吸收,同时,处于怀孕阶段这一特殊生理时期的女性,对钙的需求量伴随着胎儿的发育而不断增加(平均每天的需求量要较平时多500~ 700毫克,整个孕期约需要储备35克左右的钙)。换句话说,孕妇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较平时大大增加。而此种维生素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摄入动物肝肾,柑橘类水果,蛋类等食物,从这些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医学上称为外源性维生素D;另一个来源是晒太阳,让人体皮肤在阳光中紫外线的刺激下“制造”维生素D,医学上称为内源性维生素D。如果孕妇拒绝阳光,内源性维生素D势必减少,如果又有偏食习惯,冷淡上述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则外源性维生素D的来源也出现“赤字”,这样孕妇体内总的维生素D “入不敷出”,导致钙元素吸收不良,致使胎儿缺钙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先天性佝偻病就“应运而生”了。 明白了症结所在,就不难找到有效的防范措施了。 首先,是孕期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可偏食,挑食,食谱力求广泛,荤素搭配,切不可冷淡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第二,孕期要与阳光经常“亲密接触”,尤其是在冬季,更要多做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应让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照射(因为紫外线不容易透过玻璃窗)。 第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药物制剂,以防止缺钙儿降生。 准妈咪日常饮食 孕妇从现在开始要多喝牛奶,每天多吃一些高钙食品.由于钙离子与骨骼肌肉的兴奋性密切相关,孕妇血钙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小腿肌肉痉挛,在夜间发生腿部抽筋。 孕妇在这时还要注意控制饮食.以防体重增加过快,现在很多准妈妈生怕产前营养不够,猛吃猛喝,天天静躺.专家提醒,如果吃得过多,体形过胖,反而不利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据一家妇产科医院的统计,90%的孕妇在产前体检时被诊断为“超重”,从而要进行减重控制。 有数据显示,肥胖孕妇常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羊水过多,发病率分别为15%及10%.为正常孕妇的3~4倍,由于孕妇超重,当巨大儿经阴道分娩时,可导致产妇严重的阴道或会阴撕裂;产后也易因子宫较大.收缩乏力等原因,引起产后大出血或产褥期感染,其发生率是正常孕妇的2~3倍。 此外,超重和肥胖孕妇分娩巨大儿(指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4公斤)的发生率为6%。巨大儿因头颅大,颅骨较硬,胎头常不能进入骨盆而阻于骨盆入口处,医学上称头盆不称,为难产发生的重要原因。 国内妇产科专家指出:大多数妇女在妊娠的开始3个月,体重增加1.1公斤左右,第4~6个月增加4.9公斤左右,第7-9个月增加5公斤左右。正常情况下,孕妇在整个怀孕期体重以增加10~12公斤,肥胖孕妇(大于或等于标准体重20%者)以增加7~8公斤、妊娠最后一个月以每周增加0.5公斤左右为宜。 准妈咪备忘录 智力与遗传有何关系 无数事实表明,智慧与才能虽不是完全由遗传所决定,但是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遗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普遍使用的智力测量标准是“智商”,智商为200分制,即最高的分数是200,最低的是0。 90~110分者属于正常智力的范围:120~140分者为聪明人;1 40分以上的则是绝顶聪明的人或称天才。分数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的为智力低下,其中50~70分者属于愚笨,25~ 50分者为痴呆,0~25分者为白痴。较高智商父母的子女往往比较聪明,反之亦然。 据统计,父母的智力高、孩子的智力往往也高;父母智力平常,孩子智力也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孩子有可能智力发育不全。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子女的智商平均为128分,也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而对于精神缺陷者,他们的孩子有59%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 但是,智力的实际表现还要受到主观努力和社会环境的很大影响,后天的教育,训练以及营养等因素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没有这一条,再好的遗传基础也不行。可以设想,即使是具有特殊脑结构的“神童”,如果一出生就落入狼穴,也只能长成“狼孩”。 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高智能结构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家族的8代136人中,有50个人是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韦伯家族的几代人中都有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恒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智力的这种家族聚集性,一度被认为遗传决定智力的例证,然而,家庭也是智力发展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家庭提供了定向教育培养的优势条件。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由此可见,遗传提供了智力的基本素质,后天因素则影响其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要想使后代智力超群,就必须在优生和优育上一起下功夫,使孩子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