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才女:元代篇《珠帘秀、郭真顺》

 愚雅轩 2012-10-30
 
 
 

愚雅轩祝您全家幸福、安康

 
 
 

中国古代才女:元代篇

 
 

珠帘秀、郭真顺

 
 

      珠帘秀

    珠帘秀是中国元代早期的戏曲演员。一作朱帘秀。生卒年不详。

    中国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青楼集》说她“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可见她在元杂剧演员中的地位,元代后辈艺人尊称她为“朱娘娘”。珠帘秀与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诸如关汉卿、胡祗遹、卢挚、冯子振、王涧秋等相互常有词曲赠答。关汉卿曾这样形容她:“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又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珠帘秀现存小令一首、套数一套。其曲作语言流转而自然,传情执着而纯真。曾一度在扬州献艺,后来嫁与钱塘道士洪丹谷,晚年流落并终于杭州。

珠帘秀:色艺双全、侠肝义胆   

    在中国女演员史上,元代的珠帘秀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戏剧皇后,可惜当时没有梅花奖、金鸡奖、百花奖这样的表演评奖,不然,珠帘秀绝对能大满贯,弄不好,她反串男角,扮个帝王将相,连同最佳男主角的桂冠一并拿下。  

   夏庭芝的《青楼集》中,称珠帘秀“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珠帘秀家境贫寒,貌美如花,虽在勾栏,却并不沉沦,而是将自己的才艺发挥到极致,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形象。   

珠帘秀与关汉卿

    珠帘秀是官妓,伺候的都是达官贵人,搁那些梦想嫁入豪门的“灰姑娘”来看,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啊。比起寻常女性“嫁汉吃饭”的想法,珠帘秀更具有现代职业女性的独立精神。她与当时身份最卑贱的文人墨客交好,其最著名的绯闻男友,就是响当当的大杂剧家关汉卿。关汉卿不惜笔墨,为珠帘秀打造了《望江亭》、《救风尘》等脍炙人口的剧作,而今天戏曲舞台上上演这些戏时,我都会不禁想象,谭记儿、赵盼儿那优美的唱腔和程式,是否仍沿袭于珠帘秀的表演方式?   

    古代的艺妓色艺双全,既是美女,亦通琴棋书画,随手一首诗、一个小令,拿到现代,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博士水平。美女并才女的珠帘秀与另一位绯闻男友卢挚诗词互答,写道:“山无数,烟万缕,憔悴杀玉堂人物”,而她传世的元曲中,一句“风柔,帘垂玉钩。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生动活泼,一个怀春少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1958年,田汉的《关汉卿》第一次在现代舞台上展现关汉卿与珠帘秀的爱情故事,将珠帘秀塑造成胆识不凡、刚烈正直的侠女式艺妓。剧中,关汉卿有感于朱小兰一案,写《窦娥冤》,珠帘秀慷慨道:“你敢写,我就敢演!”显示了女中豪杰本色。  

    2007年,北方昆曲剧院推出王新纪、王仲德编剧的新编大型昆剧《关汉卿》,这一版的女主角当仁不让是珠帘秀,比起田汉版的珠帘秀,新版珠帘秀温柔妩媚许多。剧中,珠帘秀视演戏为生命,终撕去脱籍文书,与卸去官职的关汉卿重返舞台。   

    历来扮演珠帘秀的,都是我国戏剧界名伶,如舒绣文、红线女、魏春荣,她们以精湛的演技在舞台上复活珠帘秀,在生活中却是命运各异。红线女80多岁的高龄仍活跃在粤剧舞台,“70后”魏春荣早早拿下梅花奖,成为昆曲旦角翘楚……而历史上的珠帘秀从大都市流落江南,委身于一个道士,关汉卿作词云:“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聊寄相思,这一对艺术伴侣终是劳燕分飞,未能结为百年之好。

寿阳曲·别珠帘秀 

[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 

  名称: [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

  作者: 卢挚

  作者简介

  卢挚(约1243~1315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一百二十首,其数量之多,在前期散曲作家中仅次于马致远。

  体裁: 散曲 

  年代: 元

  原文

[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①

卢挚

              才欢悦,早间别②,痛煞煞好难割舍。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③,空留下半江明月④。

  【注释】

  ①珠帘秀:元代名伶。 

  ②早间别:很快就分别。 

  ③载将春去也:意思是说她乘的船把聚会的快乐也一同带了去。 

  ④“空留下”句:意思说所思念之人走后他只能同半江明月作伴。

  【赏析】

  这是一支送别曲。作者与珠帘秀虽是短暂相聚却是感情弥笃,在她要到别处去时,他前往送行依依不舍。他觉得今后只有半江明月与己为伴,实在凄清难耐。这里用“半江”显示出作者的体物之细腻,也加强了人不团圆的悲凉感。这里虽不乏当时文人追逐声色的因子,但那感情的真挚与深厚,却绝非是纨绔子弟之流所能比的。

 
 
 
 
 

郭真顺

    郭真顺古今中外第一长寿女诗人 

  郭真顺

  郭真顺(1312~1436) 庵埠郭陇村人,教授郭宗文之女,自幼承父教,

  通经学,旁及史百家,能诗,尤擅古体。嫁潮阳周伯玉,夫妻隐居乡间。为人有见识,善论断世事是非得失。元末明初,世道多艰,潮阳一带,常有骚乱。明洪武四年(1371)明政府派指挥俞良辅出兵征剿潮阳未归顺诸寨,兵临溪头,真顺出而当道,呈上《颂俞将军引》诗篇,陈请改征剿为安抚。全诗三十二句,言词恳切,句句肺腑之言,果然打动指挥俞良辅,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潮阳一带才免遭兵祸。一个人活到100岁本来就很少见,

    活到120岁还能写诗,在文学史上可说绝无仅有。郭真顺于120岁从潮阳回母家省亲,写下了《归宁自叙》。正统元年(1436)卒,享年125岁。真顺不迷信,临终遗嘱“勿修佛用,勿烧纸钱”。著有《梅花诗集》。

  【 题 】:归宁自叙

  天甲年来度二周,暮桑榆景雪盈头。

    五经立业儒家雅,三子成名壮成酬。

        乔梓有光联俎豆,柏舟无憾泛横流。

        阶前兰玉森森秀,斑采扶来到首邱。

  【 题 】:颂俞将军引

  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鳞。

    烟云惨淡遍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

  前年引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

    马蹄带得淮河冰,洒向江南作晴雪。

  潮阳僻在南海滨,十载不断干戈尘。

    仁风溥被万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

   将军高名迈千古,五千健儿猛如虎。

    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此时待奉明主恩,金印斗大龟龙纹。

    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明君。

  宣威布德民大悦,把菜一笠谁敢夺。

    黄犊春耕万陇云,牦龙夜眠千江月。

  去岁壶阳戍守时,下车爱民如爱儿。

    壶山苍苍壶水碧,父老至今歌咏之。

  欲为将军纪勋绩,天家自有如椽笔。

    但嘱壶民歌太平,磨崖勒尽寒山石。

  诗人郭真顺死于125岁,是史上最长寿的诗人。郭真顺120岁的时候,由于怀念娘家,就命令她的孙子们(丈夫儿子均已不在人世)陪她回乡探望。她瘦小颤抖的身体站在故乡的土地时,眼前景象一如往昔:水牛晃着脑袋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远处池塘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蛙鸣,老槐树依然屹立在村口,孩童裸露着黝黑的上身,奔跑在暮色之中……看到熟悉的景色,郭真顺不禁诗意盎然,现场创作一首《归宁自序》:“天甲年来度二周,桑榆暮景雪盈头。五经立业儒家雅,三子成名壮志酬。桥梓有光联俎豆,柏舟无憾泛横流。阶前兰玉森森秀,斑彩扶来到首丘。”这首诗写的超然。这位“大龄诗人”先是回顾过去:活了120年了非常幸福,子孙们均已成家立业,算是放心了。展望未来:我希望还能再多活几年,看灿烂的朝霞和明亮的太阳,它们也像我一样充满诗意。由此可见,这位郭真顺真是知天乐命、活出了境界。如她所言,她又活了5年,于明正统元年(1456年),以125岁高龄辞世。

郭真顺60岁时,做了人生中最漂亮的一件事。明洪武四年(1371年),大明王朝派兵马指挥俞良辅率数千官兵到潮阳徵伐尚未归顺明朝的乡村,兵至峡山都溪头寨。郭真顺得知这个消息后,深恐当地百姓遭受屠杀,就决定会会这个俞良辅。郭真顺心想,论刀枪棍棒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干脆比诗吧,诗歌也是投枪和匕首啊。于是她绞尽脑汁,创作了一首长诗。在俞良辅骑马经过的时候,上前将诗稿呈上。此诗题为《上指挥俞良辅引》:“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麟。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马蹄带得淮河水,洒向江南作晴雪。潮阳僻处南海濒,十载不断干戈尘。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也念遐方民。将军高名迈前古,五千健儿猛如虎。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此时特奉圣主恩,金印头大龟龙纹。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明君。宣威布德民大悦,把菜一笠谁敢夺。黄犊春耕万陇云,牦龙夜卧千村月。去岁壶阳戍守时,下车爱民如爱儿。壶山苍苍壶水碧,父老至今歌咏之。欲为将军纪勋绩,天家自有麒麟笔。愿续壶民歌太平,磨崖勒尽韩山石。”

 郭真顺写此诗的目的,是想表明溪头寨人没有反对朝廷的意思,所谓“骚乱”纯属子虚乌有。细读这首七言古体律诗,不得不佩服郭真顺的“拍马”功夫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她先是赞扬俞良辅劳苦功高,不愧是大明王朝的栋梁。后说俞良辅爱民如子高风亮节,深受百姓爱戴。接着又说当地百姓饱受战乱、民不聊生,他们坚决表承认“只有一个明朝”的事实,并对那些试图搞分裂的不轨分子表示强烈谴责。最后再次赞扬俞良辅给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功德值得当地人代代铭记,永世不忘。郭真顺不愧是个诗坛高手,在白色恐怖下不慌不忙,愣是写出了如此“应景”的作品。只能说她临危不惧、绰而不群,不是一般人。

俞良辅阅罢此诗,先是脸一沉,但很快就喜形于色。就对手下说:“这里都是良民,并无谋反之心,撤退。”之后俞良辅还邀请郭真顺喝了几杯,了解了一下当地民情,这事就算了结。如此说来,说俞良辅深明大义,倒不如说郭真顺技高一筹。以一首诗平息了一场屠杀,古今也是罕见。后清朝著名诗歌评论家沈德潜在《说诗语》中评价此诗:“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此诗被选入多种版本,郭真顺也由此一跃成为为著名女诗人。历史上的郭真顺除了诗人身份之外,还是一名成功的家庭教师。

她的儿子周矿考上榜眼,主考官看完他的答卷后告诉皇帝:“这个周矿有些奇异,虽然是个大老爷们,但写出的文章却是秀逸飞扬,带有浓重的女人味儿。”

  皇帝很感兴趣,就找来周矿问:“你的老师是谁?”

周矿答:“我自由家贫,没钱上学,平生所学都是我妈教的。”

皇帝闻听龙颜大悦,就说:“你妈真是个贤母也。”

就封郭真顺为“郭氏贤母”,并立了牌坊。

  现存郭真顺作品仅有《归宁自序》二首,《渔樵耕牧四咏》,《悼冢妇死难》二

首,《劝家雍睦》、《松竹梅兰四咏》、《赣州十八滩》18首。但郭真顺最著名的还是

那首《上指挥俞良辅引》,因为诗歌背后的故事,让很多男性诗人汗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