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桥梁工程施工技木发展史

 问道翰墨 2012-10-30

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但不论哪个阶段,技术水平都与同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瑞“湖居人”就在湖泊和沼泽地打木桩搭台作为水住所,创打桩法。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造技术有着辉煌的成就,大量保存至今依然完好的古桥是极好的例证。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文工时,就已在宽阔的渭河架设过大型浮桥。而建于隋代的赵州安济桥、宋代的卢沟桥、清代颐和园内的工带桥、十七孔桥等则堪称石桥中的经典之作,其精15的程度和高超的建造技术确实令人赞叹,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建造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的古代桥梁当推宋代的泉州洛阳桥、潮州广济桥和漳州虎渡桥(江东桥)等。漳州虎渡桥重达200t的巨大石梁在当时是采用何种方法架设安装就位的,至今仍无从考证,足见我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高超

桥梁工程施工技木发展史 - 骆驼刺 - 骆驼刺博客(建设者之家)

桥梁工程施工技木发展史 - 骆驼刺 - 骆驼刺博客(建设者之家)

19世纪中期,钢材的出现使钢结构桥梁得到蓬勃发展,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从法国引进近代悬索桥技术后,于19世纪70年代发明了“空中纺线法(A·S法)编纺桥缆而在现代的悬索桥建造中,则多采用工厂预制的平行钢丝束作为主缆,其架设方法(P·P·W·S法〕也简洁、快速

20世纪初,钢筋混凝上得到广泛应用,随后在1929年法国工程师弗莱西奈(Frefyssiner)发展了预应力技术,使各种新颖的桥式结构不断涌现,相应的各种桥梁施工法也应运而生

悬臂施工技术最早是在前联邦德国采用的,特别是在1952年采用这种法成功地建成了莱菌河上的沃伦姆斯T型刚构桥后,很快就传播至全世界悬臂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大跨径预应力混凝桥梁得到了迅地发展。

50年代未,顶推法问世,并于1959年首次在奥地利的阿格尔桥上成功采用。5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座现代钢斜拉桥,到6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已开始大量修建60年代后,又创造了逐孔施工法、转体法等技术

8090年代,世界各国的桥梁建设事业方兴未艾,特别是大跨深水桥梁日益增多。到20世纪末,在世界各国已建成的桥梁中,悬索桥的最跨径已达1999m(日木明石海峡大桥),斜拉桥已达890m(日本多多罗桥),凝土拱桥已达420m(中国县长大桥),预力混凝梁桥已达301m(挪威Stolmasundet桥)。通过这四大型桥梁的建造,极大地提高了当今桥梁施工的技术水

桥梁施工技术发展到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种施工的方法和艺也在不断创新,以预计,未来的桥梁建设将更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方而的广泛应用,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管理和质管理也更加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