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历史上的女天皇

 tjhx0526 2012-10-30
在日本历史上,共有八位女性即位登基为女天皇,共拥有十个谥号。

一、推古女天皇

钦明天皇之女,母为王太夫人苏我坚盐媛,生于554年,名额田部。18岁成为异母兄敏达天皇妃,生有二男五女。敏达天皇后广姬死后被册立为后。32岁时因敏达天皇去世,称太后。当时,统治层政争激烈,贵族势力代表苏我氏独揽朝政,凌压皇权,皇室地位极其不稳。592年,苏我马子杀死崇峻天皇,因朝臣一再请求,在飞鸟丰浦宫即位而为推古女天皇。

推古女天皇虽以苏我氏外甥女身份践祚,但他崇尚贤明政治,主张加强皇权。为避免与苏我氏直接冲突,特意立厩户皇子(后称圣德太子)为摄政,朝中实权均委其掌管。在推古女天皇支持下,圣德太子自上而下推行社会改革,倡导佛教,兴建佛寺;制定冠位十二阶,建立新的官僚制度,打破原先的氏姓门阀制度;颁发《十七条宪法》,规范道德和精神体系。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体制。在致力国内改革同时,推古朝还制定与中国隋朝平等交往的外交方针,开辟了日本外交史上的新时代。607年,遣隋使节所携的日本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尔后的第二次国书则名明言:“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天皇”称号首次出现于正式外交场合。以后,推古朝又屡遣使节和学问僧、留学生往隋朝,发展两国关系,汲取先进文明。另一方面,为提高日本在东亚的国际地位,圣德太子执政期间,继续对朝鲜半岛发动侵略战争。622年,圣德太子去世,推古朝改革不了了之。一度受到抑制的苏我氏专权依然如故。推古女天皇曾予以抵制,无奈当时皇室的政治、经济基础脆弱,难以从根本上改观局面。628年,推古女天皇未及预定皇嗣便以74岁的高龄离开人世。根据遗诏,与其英年早逝的爱子竹田皇子同葬于今大阪府的矶长山田陵。

二、皇极女天皇

茅淳王的王女,母为妃吉备姬王,舒明天皇的皇后。生于594年,名宝。舒明天皇去世时,皇太子中大兄皇子才16岁,遂以皇后身份即位而为皇极女天皇。

皇极朝期间,苏我氏专权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还大兴土木,征调徭役为自己一族立私庙,筑巨墓,建宫室,以致民怨鼎沸。苏我虾夷患病不起后,又私授其子苏我入鹿紫绶,使之续掌朝政。苏我入鹿“威权过父”,为立苏我氏血统的古人大兄皇子为皇嗣,甚至逼杀山背大兄皇子一族。苏我氏蔑视皇室,翻弄国政于股掌之上,也在统治阶级内部积愤甚深。于是形成以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为中心的反苏我氏政治集团。中大兄皇子为舒明天皇和皇极女天皇之子,他目睹苏我氏长期以来排挤父皇和母皇的种种僭越行径,立志革新现实政治,增强皇室权威。中臣镰足原属于物部氏一族,他深感苏我氏“失君臣长幼之序,挟窥社稷之权”,积极协助中大兄皇子实现社会改革。645年6月,三朝使者向日皇进贡礼品。中大兄皇子等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消灭苏我氏。仪式之中,中大兄皇子当机立断,持长枪冲入大殿,直刺苏我入鹿。苏我入鹿带伤逃至皇极女天皇座前询问何故,中大兄皇子回答:“苏我入鹿尽灭天宗,将倾日位”。听罢,皇极女天皇不言退下。刺杀苏我入鹿后,中大兄皇子等又布置各种应变措施,防止苏我氏势力反扑。翌日,苏我虾夷见大势已去,在邸宅焚火自尽。

宫廷政变后第三天,皇极女天皇退位。在这之前,发出让中大兄皇子继位的敕命。但中大兄皇子采纳中臣镰足的先于古人大兄皇子(中大兄的异母兄)和轻皇子(中大兄的舅父)即位,有悖情义的建议,固辞不受。遂由皇极女天皇之弟轻皇子继承皇位。

三、齐明女天皇

孝德天皇去世后,皇极女天皇于655年再次在飞鸟板盖宫即位而为齐明女天皇。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重祚。

齐明朝时的国家体制,皇权已较强大,这使中央政府有可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上马大规模的工程项目。齐明女天皇即位不久,便开始组织营造新宫,相继竣工的有冈本宫、两槻宫、吉野宫等大型建筑。后又征集数万劳夫,计划开渠运石,但为完成这项巨大工程滥征税项和徭役,以致国内怨声载道,建成的冈本宫也被人纵火焚毁。孝德天皇之子有间皇子以齐明女天皇治政失当为由,试图谋反。案发后,有间皇子被处绞刑。同时,日本与新罗间的纷争渐趋激烈。651年,新罗使者着唐服赴日本,暗示背后有唐朝援助可恃,当时的孝德天皇一怒之下,将新罗使者驱逐出境。日本转而与百济携手对抗新罗。中国唐高宗即位后,派兵十余万与新罗军队一同攻陷百济。660年,百济守将鬼宝福信向日本求援,齐明女天皇决定亲自西征,遂率中大兄皇子以下政府要员至九州朝仓郡建立大本营,屯兵备战。因朝鲜半岛战事缘故,659年抵达唐朝的第4次遣唐使团也涉嫌被扣留十个月之久,直至661年5月才循北路回到日本。在朝仓待战的齐明女天皇又在当地大兴土木,建立行宫。661年盛夏,年迈且操劳过度的齐明女天皇终于病倒不起,享年68岁。葬于今奈良县的越智岗上陵。

四、持统女天皇

天智天皇的第二皇女,母为嫔苏我远智娘。生于645年,名鸬野讃良。十三岁嫁叔父大海人皇子为妃。性格沉着、冷静,在宫中以足智多谋而著称,一直是大海人皇子政治活动的得力帮手。壬申战乱时,随丈夫与亲兄长大友皇子为敌,并参与策划军事。大海人皇子即位为天武天皇后,被立为皇后,成了天武朝治世的重要辅政者。天武天皇去世后,便以皇后身份临朝听政,为日后将政权交于自己所生草壁皇子作过渡。

当时,草壁皇子虽已法定为皇太子,但因天武天皇和大田皇女所生大津皇子文武双全,在宫中有一定威望,被视作草壁皇子继位的强有力对手,所以,在天武天皇去世不久,便以谋反罪处死大津皇子。当鸬野皇后处理完天武天皇丧事,准备让爱子即位时,草壁皇子却因精神病突然去世。鸬野皇后便有意于草壁皇子之子轻皇子继位,但这时轻皇子才7岁。为等待轻皇子长大成人,遂于690年自己登基为持统女天皇。持统女天皇的治政,基本上继承天武朝的政治路线,并在巩固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方面有所发展。689年,持统女天皇将完成的《飞鸟净御原令》正式颁发各地,付诸实施。翌年,制定对官吏的考评规则和“庚寅年籍”,并制订了朝廷的各项仪式。大化改新以来国家法典制度的建设和官僚组织的整顿,大部分是在持统朝完成或开始的。694年,持统朝迁都于仿唐都长安城建造的新京城藤原京。697年,持统女天皇将皇位让于15岁的轻皇子,自称太上天皇,作为少年天皇的监护人。这是日本历史上太上天皇称号的肇始。702年,持统上皇病逝。根据其遗言,实行火葬,骨灰合葬于天武天皇长眠的桧隈大内陵。

五、元明女天皇

天智天皇的皇女,母为嫔苏我(女至)娘,持统女天皇的异母妹。生于661年,名安(外门内下)。早年嫁给草壁皇子为妃,生有轻皇子(文武天皇)和冰高皇女(元正女天皇)。文武天皇英年早逝后,为给尚年幼的孙子首皇子登基创造条件,遂于707年即位而为元明女天皇。

元明女天皇治世八年所进行的最大事业是组织修建新都平城京。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广泛,原都藤原京因地形偏狭,交通不便而不能适应统治需要。元明女天皇即位后,决定在平坦开阔的平城营造新都。建都工程浩大,历时数年。为确保人夫的征调,元明朝新定庸役制度,强迫人民服役,也耗费国家大量财力。710年,元明朝廷迁入新都平城京(今奈良)。平城京仿唐都长安、洛阳兴建,中有正方的宫城和大小寺院相衬,城内以南北走向的朱雀大道两分市街,显示了当时已有相当程度的建筑工艺水平。

元明朝继续强化中央集权统治,为抑制豪强势力的抬头,主要采取严格督察地方官吏和限制亲王及豪强兼并土地的措施。712年,公布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和处分原则。次年,规定对超过法律允许范围的所占之地,一律充作公用;并禁止大户隐匿逃亡农户;同时,对原有的国郡区划根据自然状况重新调整,以含有吉祥之意的汉字新命名一些郡、乡。714年,立首皇子为皇太子。

元明女天皇颇重视文化建设,曾授意纪清人等撰修国史,并命各国编纂反映当地物产自然概貌的《风土记》,太安万侣的《古事记》即完成于这一时期。715年,元明女天皇让位于冰高皇女,成为太上天皇。721年故世,享年61岁。葬于今奈良县的奈保山东陵。

六、元正女天皇

草壁皇子的皇女,母为元明女天皇,文武天皇的同母姐。生于680年,名冰高。为确保日后将皇位顺利过渡给文武天皇的儿子首皇子,根据母皇元明女天皇的旨意于715年即位而为元正女天皇。

元正女天皇问政不久,诏令藤原不比等在《大宝律令》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情况,增补成律10卷、令10卷的《养老律令》。《养老律令》的编成,作为律令制度的最后一章,标明日本古代天皇制国家政体的最终确立。由舍人亲王领衔仿中国正史撰修的《日本书纪》30卷也完成于这一时期。

元正朝为发展社会经济,先后实行裁减兵员,减免农民债务,奖励种植大、小麦等措施,同时整顿吏治,加强巡察使对的地方官督察职能,禁止寺院非法垦田及占田。723年,颁布“三世一身法”,规定开垦新荒地可传至三世,开垦熟地可一生私有。“三世一身法”刺激了农民开荒屯田的热情,使农田面积一时迅增。

717年,元正女天皇派出第8次遣唐使团。使团一行共550多人,其中有学问僧和留学生玄昉、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对等人。元正女天皇终身未婚。《续日本纪》记载:“其性格远识深沉,言必称典礼”,是一位富于涵养而又略显保守的女性,治世期间的大部分政事都委于左大臣石上麻吕和右大臣藤原不比等处理。724年,根据与元明女天皇的约定,让位于已经成年的首皇子,成为太上天皇。748年,元正上皇去世,享年69岁。葬于今奈良县的奈保山西陵。

七、孝谦女天皇

圣武天皇的第一皇女,母为光明皇后。生于718年,名阿倍。阿倍内亲王的即位,是当时宫廷政治斗争的产物。由于皇弟基皇子早逝,光明皇后和藤原氏唯恐皇位为非藤原氏血统的安积亲王所夺,便违反惯例,于738年立阿倍内亲王为皇太子。744年,安积亲王去世,遂为阿倍内亲王登基铺平了道路。749年,因圣武天皇让位而为孝谦天皇。孝谦天皇虽正式即位,但朝中权柄均操于藤原氏之手。光明皇后升为皇太后之后,将原有侍奉机构皇后宫职改为“紫薇中台”,这实际上是取代天皇处理国务的执政机关,紫薇中台位级极高,长官为正三位,且握有京畿及各国的兵权,当时由光明皇太后的表兄右大臣藤原仲麻吕兼任。藤原仲麻吕权势的膨胀,迫使左大臣橘诸兄从政界引退。于是,太政官和内廷诸权均在藤原氏控制之下。圣武上皇弥留之际,曾遗言立道祖王为孝谦女天皇的皇嗣,但圣武上皇死后,孝谦女天皇根据光明皇太后和藤原仲麻吕的意向,改立与藤原氏有关系的大炊王为皇太子。

孝谦女天皇在政治上备受钳制,难以有甚作为,不过在宗教和外交上却取得一些进展,不仅完成了东大寺的营建,还派出第11次遣唐使团,推进与中国的文化交流。758年,孝谦女天皇以在天皇之位无法对母尽孝为由让位于大炊王,成为太上天皇。

八、称德女天皇

764年,孝谦上皇平定藤原仲麻吕反叛后,废黜淳仁天皇(即大炊王),随即重祚而为称德女天皇。称德朝为加强皇权,与藤原氏贵族势力抗衡,在政治上利用一度收到藤原氏排斥的寺院势力。765年,颁令禁止开垦私田,而寺院不受此限,并继续重用僧侣道镜,任其为太政大臣禅师。次年,道镜当上“法王”,享受准天皇待遇。僧侣位居国家权力中枢,这在日本历史上乃空前绝后。道镜的弟弟弓削净人也在短时内由一介平民官擢从二位大纳言,家族中有10人出任五位的高官。同时,称德女天皇也起用杰出政治家吉备真备为右大臣协助政务,完善法制。

称德女天皇晚年,热衷于仿唐朝风格建造宫殿和寺院,著名的西大寺、西隆寺即竣工于此时。称德朝的崇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道镜的政治野心。称德女天皇终身未婚,故无子嗣,正当她为皇位继承人苦思焦虑时,道镜唆使其弟弓削净人炮制了所谓宇佐八幡神宫的“如以道镜为天皇,天下将太平”的神托事件。称德女天皇虽愿道镜继位,但无奈世俗贵族和部分寺院势力的竭力反对,为不致扰乱原有政治秩序,立皇嗣一事遂悬而不决。770年,称德女天皇病逝,藤原百川等拥立白壁王为皇太子,失去政治支持的道镜被流放至下野国(今枥木县)药师寺囚禁。称德女天皇被葬于今奈良县的高野陵。

九、明正女天皇

后水尾天皇的第二皇女,母为皇后源和子。生于1623年,名兴子。1629年,因后水尾天皇退位而为明正女天皇。明正女天皇即位时年仅7岁,是日本历史上第七位女天皇。明正女天皇在位15年,正值将军德川家光主持幕政。德川家光在此期间最终确立了幕藩体制,使武家政权的统治大为加强,并颁布一系列锁国法令,禁止西方文明和天主教的传入,把日本变为仅与中国、荷兰等国保持有限联系的闭关自守的国度。在处理与皇室、朝廷的关系上,德川家光继续前代将军的抑制政策。1634年,从各地调集30万兵员进驻京都,充作监督、钳制公家的威慑力量,同时也稍微增加皇室和公卿贵族的领地收入,使京都朝廷的财力维持在一个中等大名的水平。由于朝廷在经济上完全受制于幕府的施舍,政治上也越发对其唯命是从,天皇除了制定年号,授予官位以外,其他公务仅剩进行传统的行事和宫中仪式。

明正女天皇的即位,是因当时后水尾天皇没有皇子的过渡型安排。1643年,后水尾天皇的第三皇子绍仁亲王年届11岁,明正女天皇遂让位于这位皇弟。1696年,74岁的明正上皇去世,葬于今京都市的月轮陵。

十、后樱町女天皇

樱町天皇的第二皇女,母为藤原舍子。生于1740年,名智子,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代女天皇。1762年,其兄桃园天皇去世时,皇嗣英仁亲王还只有五岁,遂由姑母智子内亲王即位而为后樱町女天皇。后樱町女天皇在位八年多时间,此期虽因宝历事件尊皇思想受到压制,但以勤皇为政治理想的人士用地下活动的方式继续批判幕府的专权。1767年,兵学家山县大弍因在传授兵学时讲述王道思想,批评以武道称霸天下,被幕府定为谋反罪处以死刑。1770年,天性慈仁的后樱町女天皇自知在政治上不会有所作为,便将皇位让于英仁亲王,即后桃园天皇,然后以上皇身份致力于对少年新皇的辅导。后樱町上皇精通和歌和国学,汉学功底也很深厚,为培养后桃园天皇,特地用易懂的假名标译《大学》《中庸》等中国经典,供其学习,自己则也专致于学问的修习,以此渡过了四十多个春秋,她为后人留下数十卷亲笔日记。1813年,后樱町上皇去世,享年74岁,葬于今京都市的月轮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