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鸿墨轩3dec 2012-10-30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王穉登《行书秋声赋卷》(广东省博物馆藏)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王穉登 1588年作,行书。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王穉登 《行书丁亥初度条幅》,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王穉登 立轴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王穉登 扇面 书法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王穉登《义兴杂诗册》为纸本,纵24.8厘米、横15.2厘米,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义兴杂诗》册,纸本,纵二四点八厘米、横一五点二厘米,计二五页,每页四行,内有三页各五行,共一○三行,册首“义兴杂诗”下钤“刘康鉴赏”白文、“红豆山斋藏书”朱文、“武昌徐恕审定”朱文等三方印。册尾“王登”下钤“王登印”朱文、“王氏百”白文二印,左下角钤收藏印三方。全册五言律诗五首、六言律诗二首、七言绝句五首、七言律诗三首,共计十五首,所咏皆吴中山水名胜古迹。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义兴杂诗》册,整体来看笔墨不错,从风格来说有师承吴门书派领袖文徵明的痕迹,受其影响,其笔法率真潇洒,流畅自然,清雅平淡。用“率真”来概括王氏的书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因为“率真”毫无疑问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它不仅源于道家思想,而且也符合儒学的原则,“率真”介乎于人为与无为,雕琢与天然之间,是一个包容两端、不偏不倚的审美范畴。因此,在书画艺术中,“率真”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审美理想。他用笔偏瘦偏长,墨韵一气贯之,而无软弱无力、娇媚易折之态。笔笔中锋,遒劲秀丽,起落顿挫峻利自然,转折勾起俊洁峭拔,给人一种瘦不露骨、遒劲不凡之感。行书随意之中不失端庄遒丽,法度谨严,点画不悖。此册诚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王穉登[明](1535―1612),字伯谷,百谷、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广长闇主、松坛道人、松坛道士、长生馆主、解嘲客卿,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移居吴门。四岁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北京,在袁炜家任记室,辑《燕市集》。四十五年(1566)访慈溪、宁波,归著《客越志》。隆庆元年(1567)再至京师,辑《燕市后集》。万历十四年(1586)曾与汪道昆、王世贞、屠隆、汪道贯、汪道会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吴中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穉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同时期山人布也以诗名者十数,而穉登为最。万历二十二年(1594)与陆弼,魏学礼等被召参与御史。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云:“穉登妙于书与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游居录》谓其“隶书遒古,大胜真、草。”王世贞云:“百谷出入淳父,公瑕,而加尖峭。”周之士谓其“百谷瘦而不露骨。”著蛾《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


 

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王穉登为江苏江阴人,移居苏州,据说他“四岁能属对,六岁便能写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才气骏发”,①曾入衡山门,受其熏陶,诗文书法有一定影响,博学多艺,名满吴会。尤其在诗文方面,颇为当世推重。他的诗歌颇有才情,七律、五律、歌赋都很在行,诗风近“公安派”。《万历野获编》云:“近年词客寥落,惟百巍然鲁灵光,其诗纤秀,为人所爱。”他以个人风貌点缀于明代诗歌史上,“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②连睥睨不可一世的王世贞在《州山人稿》中亦说“百诗取独诣,婉尽人巧俏绝”。嘉靖末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未赴,以布衣终生。他一生著述颇丰,仅《中国丛书综录》所列其个人集子就有二十种之多,其中以《吴郡丹青志》最为有名,其主要作品大多收在《王百全集》中。
    明代中期,活跃于江、浙一带尤其是苏州地区的吴门派,在书法上也盛极一时,当时便有“天下书法归吾吴”(王世贞《艺苑卮言》)之说。在文徵明门生中,王宠、陈淳、彭年、朱朗、陆师道、钱、周天球、陆治、居节、王穉登等最著名。殆至嘉靖晚期及万历以后,文徵明等书坛巨擘相继离世,吴门派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在此情况下,王穉登及其余绪,“振华启秀,嘘枯吹生”。他处在两代青黄不接之时,顺理成章地遥接了文徵明的衣钵,周天球继领吴中书画,王穉登主词翰之席三十年之久。
    世传王穉登以隶书闻名于世,但流传于世的书迹多为行书、行楷书、行草书等,篆隶极为罕见。他的书法由宋元上追晋唐,在“二王”范围内活动,他在继承传统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的基础上,临写各家,融会己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兼工各体,造诣深厚。
    《义兴杂诗》册,纸本,纵二四点八厘米、横一五点二厘米,计二五页,每页四行,内有三页各五行,共一○三行,册首“义兴杂诗”下钤“刘康鉴赏”白文、“红豆山斋藏书”朱文、“武昌徐恕审定”朱文等三方印。册尾“王穉登”下钤“王穉登印”朱文、“王氏百”白文二印,左下角钤收藏印三方。全册五言律诗五首、六言律诗二首、七言绝句五首、七言律诗三首,共计十五首,所咏皆吴中山水名胜古迹。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义兴杂诗》册,整体来看笔墨不错,从风格来说有师承吴门书派领袖文徵明的痕迹,受其影响,其笔法率真潇洒,流畅自然,清雅平淡。用“率真”来概括王氏的书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因为“率真”毫无疑问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它不仅源于道家思想,而且也符合儒学的原则,“率真”介乎于人为与无为,雕琢与天然之间,是一个包容两端、不偏不倚的审美范畴。因此,在书画艺术中,“率真”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审美理想。他用笔偏瘦偏长,墨韵一气贯之,而无软弱无力、娇媚易折之态。笔笔中锋,遒劲秀丽,起落顿挫峻利自然,转折勾起俊洁峭拔,给人一种瘦不露骨、遒劲不凡之感。行书随意之中不失端庄遒丽,法度谨严,点画不悖。此册诚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王穉登虽擅长各体,却没有开创新局的才具,只能就文氏遗留的有限领域恪守基业,因此一旦董其昌异军突起,他便被取而代之。王穉登一生名位不显而声望既隆,《列朝诗集小传》称:“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可见他当时的书名就传闻遐迩。虽不能跻身大家之列,却也是极为难得的了。
    此册由湖北大收藏家徐行可后人在一九六○年捐献给湖北省博物馆。徐行可(一八九○—一九五九)名恕,号缰,江夏县城人。一九○七年留学日本,徐氏祖业富足,绝意仕宦名利,一切声色货利悉谢不顾,日汲汲于古籍的搜集,以藏书为乐。③南北书商每得善本,必致之徐,积五十年,藏书达千余箱,逾十万册,其中明清善本、抄本、校本、稿本尤夥,一时独步。为中国现代著名藏书家之一。徐氏生前将大部藏书捐献国家,一九五九年行可去世,一九六○年他儿子徐孝宓(原湖北省图书馆馆长)遵从父亲遗志又将余下藏书、字画、碑帖上千余件无偿地捐献给国家收藏机构。                                                                        (倚平)

注释:
①《明史·第二十四卷》第七三八九页。
②同上。
③《中国藏书家辞典》第三三七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