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审视河流文化 再次重视河流文化

 汾河图书馆 2012-10-31

重新审视河流文化 再次重视河流文化

——访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陈建祖

10月30日,首届“汾河论坛”在我市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国家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以及金融系统和兄弟市负责人齐聚在平阳,共同研究和交流国际、国内河流经济文化发展方向和趋势,致力于把临汾打造成为汾河文化研究中心、汾河文化展示中心、汾河流域发展示范中心和汾河生态建设示范中心。就临汾取得的宝贵经验,记者采访了“汾河论坛”主办方之一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陈建祖。
    陈建祖说,临汾市以汾河为龙头,充分发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的纽带作用,经过四年不懈努力,使汾河流域临汾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不仅是临汾的水绿了、天蓝了,更为关键的是看到临汾老百姓脸上那种幸福感和党员干部的那个精神劲,特别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下,这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汾河再次焕发了新的活力。这一切与临汾市委、市政府的文化自觉性分不开的,他们把汾河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来重视、来挖掘、来拓展,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相信临汾发展的势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强劲,临汾这个古老的文明之地在新的世纪、新的文化资源整合中会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关于此届“汾河论坛”的重要意义,陈建祖认为,汾河流经山西700多公里,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中国河流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命题,但是随着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好多著名的河流都在消亡,甚至曾经有作家发出过汾河“死了”的感叹。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转型发展怎么向生态宜居发展,如何在文化中找到一种适宜的契机,我觉得临汾市这几年做了非常有益、非常自觉的探索。在这个背景和基础下,我们选择在临汾举办这次“汾河论坛”,意义是在发展的转型期,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怎么解决河流的文明、河流的生态、河流的经济和宜居的深度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汾河论坛”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这次我们把很多专家请来,就是要在传统的河流文化中寻找一个引领者和示范者,从而呼唤或者是期待执政者把河流文化进行一个新的审视,再次重视起河流文化,回归经济转型、生态发展、环境改变、宜居生活的综合功能。临汾市委、市政府有这种文化自觉性和敏感性,首期11.2公里示范样板工程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和证明,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工程,论坛就没有支撑,是没有说服力的。             

                          本报记者 李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