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国古代太上皇的成功秘诀

 冬天的虎丘 2012-10-31

  别人吃肉我喝汤,别人睡觉我叫床,我是和别人相反的。现在这段时间,别人特别的忙,我就特别的闲,我有自知之明。闲来无事,看看闲书,说说闲话,作个闲人。忽然想到莫言获奖了,于是,我要向他学习,莫言了,莫言正事。

  中国有个怪现象,皇帝多,但是太上皇就不多了,大家抢着当皇帝,但是,几乎无人会去抢着当“太上皇”。皇帝难当却抢着当,太上皇比较容易当,却相互推辞,这个是个怪现象。但是,要当一名成功的太上皇,却是难上加难,比当皇帝还要难。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太上皇,只有一位,那就是乾隆皇帝。

  2000年余的封建社会,一共经历了83个大小不等的王朝,有大小不等的559个帝王,而559个帝王呢?大概只有10个皇帝当上了太上皇,差不多是帝王数量的零头。而十个太上皇里面呢,只有一个是属于成功的太上皇,那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乾隆;还有一个太上皇,也是例外,当太上皇当腻味了,又改行皇帝了,他就是明英宗。我们来看看这些太上皇吧:

一、事出无奈,才当太上皇

  事出无奈,才当上太上皇的,一共有四位,全部是唐朝的,他们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顺宗李诵。

  唐高祖李渊: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里面的第一位太上皇,应该属于“开国”太上皇。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把自己的哥哥、弟弟全部咔嚓了,李渊一看,苗头不对,说不定哪一天把自己也咔嚓了,“皇位诚可贵,性命更宝贵”,于是乎,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荣升太上皇。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的小儿子,当过两次皇帝;武则天时代,他当上了武则天的“儿皇帝”,结果,连“儿皇帝”都没有当好,只好麻烦老娘武则天亲自当皇帝了;武则天死后,混乱了一段时间,最后,这个李旦在儿子的全力帮助下又当上皇帝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兵变,史称“唐隆之变”,帮助父亲李旦再次当上了皇帝。这个李旦,“儿皇帝”当不好,同样的,也当不好李隆基的“父皇帝”;他的帝位是儿子帮他抢过来的,儿子李隆基的本事比他大的多了,于是乎,“儿皇帝”、“父皇帝”都当不好,只好再去试试当“太上皇”了,也是万般无奈,只好荣升“太上皇”。

  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逃到成都,70岁了,还要四处逃亡,真的可怜。他的儿子、太子李亨自说自话就在肃州(即:酒泉)登基当皇帝了,即唐肃宗。真是冤冤相报,李隆基逼着他的老爸李旦当“太上皇”,自己也被儿子逼着当上了“太上皇”。不过,“安史之乱”是由唐玄宗导致的,最后由儿子唐肃宗平定的,唐玄宗也没有办法了,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只好承认自己是太上皇了。

  唐顺宗李诵: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当了26年的太子,却只当了200天的皇帝,就只能当太上皇了。也是事出有因,他在当太子时,已经中风了,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当个“瘫痪中风”太子还不要紧,但是,“瘫痪中风”的皇帝就不行了,于是,只好荣升太上皇了。

  唐朝的四个太上皇,如出一辙,都是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荣升“太上皇”。他们连皇帝也没有完全当好,荣升太上皇之后,也无所作为,属于不成功的太上皇。

二、撇下烂摊子,当上太上皇

  宋朝也出现过四个太上皇,比肩大唐。这四个太上皇,也是如出一辙,属于“撇烂摊子型”的太上皇。

 (北)宋徽宗赵佶:金兵南下,包围汴梁,宋徽宗写字、画画都不错,撇烂摊子的水平也不错,一看苗头不对,自己回天乏力,只好传位给了宋钦宗,撇下一个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自己当上了太上皇,第二年,金兵退去。宋徽宗以为可以安心当个太上皇了吧,没有想到,过了几个月,金兵又来了,结果就是“靖康之耻”。这个太上皇,是太上皇行列中最悲惨的太上皇,“坐井观天”、客死异乡,死在了五国城(现黑龙江依兰县)。现在依兰县还保留宋徽宗被迫“坐井观天”的那口井。

  南宋的三个太上皇,即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就不细细详述了,和宋徽宗一脉相承。当皇帝有遗传性,连当太上皇都有遗传性的,都是属于“撇烂摊子型”的太上皇。南宋积弱,内忧外困,于是乎,他们就和宋徽宗一样,一看苗头不对,算了,撇下一个“烂摊子”给继任者,自己当上了太上皇。那个年代,当太上皇还真的比当皇帝幸福,至少还可以左拥右抱,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搞到春夏与秋冬”,比他们的祖宗宋徽宗就舒服多了。

  宋朝的四个太上皇,竟然也是如出一辙,都是在内忧外困的情况下,撇下一个烂摊子,荣升“太上皇”,不过他们和唐朝的四个太上皇一样,连皇帝都当不好,哪有本事当好一个太上皇呢?于是乎,也是碌碌无为,属于不成功的太上皇。

三、一不小心当上了太上皇

  明英宗朱祁镇:统帅五十万明军,御驾亲征,结果被蒙古瓦剌军队活捉了,史称“土木堡之变”;蒙古瓦剌抓到了明英宗,就以为“奇货可居”,准备漫天要价了,没有想到,明朝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居然拥立明英宗的兄弟-—朱祁钰为皇帝,即明代宗,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蒙古瓦剌人,心里明白啊,皇帝值钱,太上皇就掉价了,好吃好喝的招待他,还换不到几个钱,千做万做,赔本生意不能做啊。算了,斩仓割肉,最后把明英宗送还给明朝廷。明英宗是不想当太上皇的,是一不小心成为了太上皇,幽居深宫,孤家寡人,心中实在不甘心,最后,找到机会,趁着兄弟明代宗病危时,发动兵变,夺回皇位,居然把自己从太上皇又贬低到了皇帝,史称“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了,明朝名臣于谦也就走到头了,他写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英宗也就成全了他。

四、实至名归的太上皇

  历史上,最成功的太上皇,只有一个,那就是清高宗乾隆。乾隆曾许诺“只当60年的皇帝”,他如愿以偿的当了“60年的皇帝”后,就兑现了他的诺言,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即清仁宗嘉庆,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从此以后,军国大事,由太上皇做主,鸡毛蒜皮的小事,那就全权交给和珅处理。嘉庆皇帝越看越觉得不是味道,自己这个皇帝,倒是真正的太上皇,好不容易熬成了皇帝,却成了太上皇,只好继续熬下去。终于熬到乾隆“龙驭上宾”了,他居然把一口恶气全部洒在和珅的身上了,和珅成了替罪羊。戏称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纵观历史,十位太上皇,只有一位,乾隆,是心甘情愿当太上皇的,只有他是心甘情愿当太上皇,也成为了唯一的一位成功的太上皇。而其他九位太上皇,都不是心甘情愿当太上皇的,于是乎,其中的八位太上皇,即唐朝四位、宋朝四位,最终都是郁郁而终。只有明朝的明英宗太上皇,觉得自己当不好太上皇,再去补补课,从头开始重新当个皇上吧,于是摇身一变,又当上了皇帝,实属不易,也仅此一例而已。

  纵观中国太上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太上皇的整体发展趋势是“越当越好”;最初的太上皇,都没有当好太上皇,可能是经验、理论准备不足,随着太上皇数量的增加,逐渐吸取教训,总结出一套当好太上皇的经验与理论,日臻完美,最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太上皇——乾隆,达到了中国太上皇的最高峰,成为封建社会唯一的、成功的太上皇。

  当皇帝不容易,当好皇帝更加的不容易;当太上皇容易,但是,要当一个成功的太上皇,那比当一个好皇帝还要不容易。

  我们要吸取封建社会太上皇的经验与教训。要当太上皇,绝对不可效仿唐、宋的八位太上皇,他们太不成功了,简直丢尽了太上皇系统的脸面。但是,效仿明英宗,似乎也不可行,要从太上皇再变回到皇帝,难度太大了,目前还没有这个可能。既然只能当太上皇,就要安心当太上皇,并且当一个成功的太上皇。以史为鉴,借鉴乾隆的太上皇经验,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太上皇。

  乾隆皇帝,可以被称为古往今来第一成功的太上皇,除了自身的一甲子当皇上时积累的深厚功力与道行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他有:和珅。和珅汇集忠心耿耿和大权在握两大优点,这个极其关键。日后的太上皇,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太上皇,除了自身因素外,还要能够找到自己的“和珅”,“和珅”未必找得到,那就只好找些小“和珅”了。太上皇不好当,和珅也不好当啊。天机不可泄露,点到为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取义“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资治通鉴》不是给普通人看的,是专门给皇上、或者有机会做皇上的人看的;而我,隐秘地带,效仿司马光,这篇文字,是专门写给准备当太上皇的皇帝看的。皇帝们多幸福啊,在位时,读读《资治通鉴》,以史为鉴;将要当太上皇了,就来看看我的狗屎文字,也是以“屎”为鉴。想不到,我的狗屎文字,竟然能和司马光的皇皇巨著相提并论。

  就是不知道,能否上达天听,否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