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针在面部损美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yituwj图书馆 2012-10-31
粗针在面部损美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 ??
(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

粗针源于《黄帝内经》中的 九针”, 是长针与大针的结合体。粗针疗法是以针灸学理论为基础, 所采用的较为特殊的一种针法。粗针直径约0.4mm, 4~ 6 , 由针柄、针体与针尖组成, 为不锈合金钢针。采用粗针治疗与毫针比较具有针感强, 刺激量大, 针刺时间短, 进针不易弯曲,很少有滞针和折针现象的优点。但其缺点是针体粗, 刺入时易损伤组织, 留针时间较长, 患者易产生晕针和恐惧感。两年来笔者通过运用粗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囊肿结节性痤疮、严重黄褐斑、颜面再发性皮炎等损美性皮肤病, 感觉效果不错, 对于内服中药效果较慢, 疗效不佳者有显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粗针疗法的具体操作

进针用捻转进针法: 在严格常规消毒下, 医者左手持针体中部, 右手持针柄, 边用力下压边捻转刺入。运针手法有: 1 提插法: 针刺入穴位后, 将针上下运动提插。用于肌肉较丰富的穴位及部位, 是常用的一种手法。2 捻转法: 针刺入穴位一定的深度后, 将针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交替旋转。3 留针法: 将针留在穴位内, 根据病情及效果留置4~ 10h 后再出针, 多用于督脉穴。
达到针刺目的后即可出针, 手持针柄, 快速顺势拔除粗针, 再用挤干的酒精棉球按压针孔, 以免出血和感染。对于实热者可不按压, 使其放出少量血液, 泄热效果好。当日不可沾水, 以免感染。隔日1 , 10 次为1 疗程, 两疗程间隔3 天。
粗针在损美性皮肤病中的适应症
1?? 严重的囊肿结节性痤疮及反复发作难愈性痤疮?? 目前因生活条件的好转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日趋增大, 痤疮患病率明显增加, 年龄范围扩大。部分痤疮患者特别是男性青年全面部及胸前、后背出现严重的囊肿结节性痤疮, 表现为多个较大的囊肿、结节、脓疱, 此起彼伏, 经久不愈。服用中西药物效果均不甚明显。还有一些痤疮患者面部散在小丘疹、粉刺、小脓疱反复发作数年, 用中药内外治疗,治疗期间好转, 但停药后又发, 缠绵难愈。笔者常给予粗针治疗, 隔日1 , 大椎透陶道或陶道透身柱, 10 次为一疗程, 一般治疗2~ 3 疗程。
2?? 颜面再发性皮炎?? 好发于青中年女性, 在颜面部出现轻、中度的红斑鳞屑性皮炎。发病原因与化妆品、温热、光线刺激、尘埃、花粉等过敏或刺激有关。发病突然, 自觉瘙痒, 可反复发作, 反复再发者可出现色素沉着。粗针大椎穴放血拔罐, 陶道透身柱每日1 , 5 次一疗程, 中间间隔休3 , 可再行下一疗程。
3?? 顽固难愈性黄褐斑?? 黄褐斑是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两颧部、额部、上唇部的深褐色或淡褐色色素沉着斑片, 一旦发生较难退去, 特别是病程长久者, 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 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病。西医认为其发病原因多为内分泌紊乱、阳光照射、遗传因素、肝病、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妇科病等, 对此病无特异性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发病原因中医认为多是情志不遂, 饮食不节, 劳伤脾土或肾精亏损, 影响肝、脾、肾三脏, 而使气血不能上荣于面。笔者在临床经中医辨证内服中药调理, 同时给予粗针背部督脉穴陶道透身柱或神道透灵台, 以通阳活血,调畅气机, 对于顽固性长久性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一般也是隔日一次, 留针4~ 9h, 10 次为一疗程。

病案举例

病案1: 患者某, , 21 , 学生, 2003 5 9 日初诊。面部丘疹、粉刺、结节、囊肿反复发作三年余。三年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 面部油腻, 开始陆续出现丘疹、小脓疱、粉刺, 随着病情发展后又同时出现囊肿、结节, 散发全面部, 并伴有色素沉着。就诊时检查: 全面部油腻伴皮疹, 以额部及两面颊为主, 密集的丘疹、粉刺、结节、囊肿, 并伴有色素沉着。诊断: 顽固囊肿结节性痤疮。治疗: 先给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中药内服, 外搽抗菌外用药物。用药时效果尚好, 皮疹有所消退, 但停药后皮疹又有反复, 缠绵难愈。后给予同时粗针治疗, 大椎透陶道, 陶道透身柱, 隔日一次, 10 次一疗程后停用。皮疹明显减少、消退且不再复发新皮疹。同时, 睡眠及月经均有改善。随访一年未有新皮疹发生。
病案2: 患者某, , 24 , 2004 1 5 日初诊。颜面部反复出现潮红, 肿胀, 脱屑伴瘙痒一年余。患者自诉体质过敏, 因从事娱乐业, 故每天要化妆, 常因化妆而致面部皮肤潮红肿胀, 脱屑瘙痒, 反复发作已有一年余, 曾用过西药抗过敏药, 服时好转, 停药又发。检查: 两颧部潮红、肿胀, 皮肤干燥、脱屑。诊断: 颜面再发性皮炎。治疗: 给予粗针治疗, 每天一次, 大椎粗针放血, 陶道透身柱, 留针4~ 10h, 5 次后改为隔日一次。面部未擦药膏,也未内服药物, 粗针治疗10 次后, 面部皮疹完全消退, 皮肤正常光滑、不痒, 随访半年未发。

粗针的治疗体会

粗针疗法是祖国针灸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将粗针疗法运用于难治性的损美性皮肤病中,是对这种特殊针法的继承和发展。
1?? 医患沟通, 掌握手法?? 粗针因其较毫针明显粗长,且要留针4~ 6h, 患者很易产生恐惧心理, 而拒绝治疗或在治疗中易晕针, 故较一般的毫针难以推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与患者充分沟通, 晓之以理, 说明利弊, 患者都能够较好地配合。笔者在治疗过程中, 有患者因感觉效果明显而主动要求再行粗针治疗的。另外, 对于初学者, 要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可在软杂木或厚橡胶皮上苦练手指指力, 操作时双手协作, 灵巧配合。除练好刺手的基本功外, 押手要把握好针刺的角度与方向。力求手法稳、准、快地将粗针刺入皮肤, 防止刺很久都难以刺入, 使患者又痛又害怕。
2?? 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 粗针疗法必须有无菌操作的意识。治疗室要经常用紫外线消毒, 粗针尽可能用一次性消毒针具, 用碘酒和酒精严格消毒进针部位及医生的双手,凡可能触及的部位均要消毒。插入粗针后, 仅留出针柄,用胶布固定, 防止活动后移动污染。拔针后24h 禁沾水。若出现红肿疼痛、硬结, 应尽早用清凉膏( 大黄、当归、紫草、黄蜡、麻油制作的外用药) 外敷三天, 能起到清热消肿散结的作用, 效果明显。
3?? 面部疾病, 选取督脉上穴?? 面部损美性皮肤病从中医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来看起病的原因大多以风热、风温、肺经郁热为主, 所以其治则多为祛风清热、宣肺清热[ 1] 。临床实践中也证实粗针疗法在督脉处取穴一般取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等较上穴位, 向下透刺效果好。可由上穴11 寸向下透刺, 也可将督脉各向左右旁开1 , 形成带状向下透刺。每次透刺穴位尽量不要重复, 否则易致穴位疲劳, 效果会衰减[ 2] 。另外取督脉较上穴位患者感觉疼痛不明显且留针时活动不受限制, 越往下取穴越痛, 且活动( 弯腰、弯背) 受限。
4?? 治疗机理, 有待探索?? 粗针的治疗机理应当与针灸治疗的机理类似, 但较一般针灸刺激量大而强。取穴大多在督脉穴上, 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经络传感以及气至病所产生疏通阳气,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功能的作用, 能降低机体的敏感性, 并建立新的动态平衡。督脉 总督诸阳” , 循行于背部正中, 脉气多次与手足三阳交会, 最集中的地方是大椎穴。督脉的脉气和全身各阳经都有联系, 脏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都与督脉的活动有关。通过粗针治疗, 机体 正气上升, 具有较强抗病能力, 内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故各种疾病逐渐缓和或愈合[ 3] 。若要深入阐述其治疗机理还有待予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等予以进一步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