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周:吴门画派第一位伟大画家

 苏迷 2012-10-31

从11月6日起,50件来自海内外的沈周书画珍品将在苏州博物馆与市民见面。精心筹备了一年多的这个展览,堪称本年度苏州最重要、最值得期待的艺术盛宴。去世已整整503年的沈周,不再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历史人物,他寄托在这些作品中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密码,在苏博的书画展厅中期待着跨越时空的对谈。

  现存最早的作品《幽居图》

  有着挡不住的天赋

  由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珍藏的《幽居图》此次将在苏博展出,从沈周所题的“甲申”纪年,可知这是他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幅画,作于1464年。这张小品笔法精细,画面显然经过了精心设计:险峻的山峰之下,一座供文人起居的屋舍半隐半现于挺拔的树木之后,从集市中归来的主人赶着牛车走向同样掩映在树枝丛中的溪边小桥。弥漫在山林中雾霭的飘渺与山峰、溪边石上点苔的精细,反映了画家创作时的审慎……于元末明初沉寂一时的苏州文人画传统,在这张沈周的作品中,有了令人振奋的复苏迹象。

  从14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苏州地区一批重要画家,如倪瓒、王蒙、赵原等人的去世,在元代政治高压下形成的以隐逸为主的文人画风曲终人散。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对文人士大夫既不屑又缺不得的态度,使得以皇家审美趣味为主导的院体风格一统画坛。

  由于在与张士诚的争斗中没有得到吴地百姓的支持,朱元璋对苏州的文人士大夫似乎特别不满,以致大批苏州的士绅开始效仿元末乡贤的隐居不仕,在一次次的庭园雅集中以书画自娱,并顽强固守着文人书画的传统,通过父子、师生、亲友等各种“非主流”渠道将文人书画的衣钵传承着,沈周则是接到这一捧薪火并将其发扬光大的第一人。

  沈周祖父沈澄、父亲沈恒皆通诗画,且待人豪爽,沈周从小就有祖、父之风,陪着好客的父亲与友畅饮,爷俩儿必醉。不仅如此,据苏州学者王稼句的考证,沈周的外祖父张浩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因为别号小舍的张浩是一个“超级侦探”,他能从盗贼的相貌、表情、举止之间得出很多信息,而且竟然从不失手。搞得盗贼们为他作了个顺口溜:“天弗怕地弗怕,只怕唯亭张小舍。”———不知这个与众不同的血缘遗传,对一生处事不惊的沈周是否有着“天赐”的影响。
家藏《富春山居图》

  成为沈周学画的秘诀

  和大部分从临摹前辈画家作品开始学艺的年轻人一样,沈周学习绘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机遇:家道殷实的沈家同时也是一个书画藏品极丰的收藏世家。

  据记载,沈周的曾祖沈良就是位善于鉴赏的书画爱好者,他与元末大画家王蒙有交往,王蒙曾绘图赠给沈良,这件作品后为沈周收藏。沈良的精心寻访为沈家收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稍后的都穆《寓意编》和汪砢玉《珊瑚网》都详细著录了沈家的收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也是沈周的藏品,这可是他学习绘画的秘诀呵!”昨天下午,故宫书画专家金运昌在苏博布展现场接受采访时说道。据他介绍,沈周非常喜爱《富春山居图》,尤其是在他中年时,几乎如明末画评家李日华所言,“独宗黄公望”。正是由于喜爱这张画,沈周依当时的流行习惯,把《富春山居图》拿出家门请一位他尊敬之人去题跋,岂料祸事降临,此人贪念一起,把《富春山居图》给“黑”了。“估计当时也没有此类诉讼,沈周没有办法。哪想到这个人的儿子一转手把画给卖了,买主得画,心花怒放,知道沈周是大画家大名士,竟然带着这张《富春山居图》找上沈周,请他在画上做题跋。沈周虽然生气,可也没有办法了。后来,他就凭记忆仿作了一张《富春山居图》。”金运昌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强调沈周的艺术学习眼界开阔,笔墨兼善,他能成为一代宗师,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

  代有传承的苏州文人画从元末断线到明代中后期重燃希望,沈周这样一位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幸运儿注定要站在这股潮流的前端。最为重要的是,沈周生活的苏州,已逐渐成为国家经济、文化中心,雄厚的经济实力、活跃的市民文化,都成为催生“吴门画派”的重要基石。世家出身的沈周仅凭画艺上的成就,不想出名也难。
 独立与自由保证了

  无法作伪的文人气息

  沈周的书画在当时就受到全国人民的追捧,因此逐利之徒要以伪作赝品欺骗世人,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在鉴定家金运昌眼中可以作为鉴定利器的笔墨功底与文人气息,事实上还有更加重要的文化意义。

  有资料显示,自明太祖于1370年开科取士到明世宗嘉靖早期的1537年间,明廷共举行了54次科举考试,在1450年以后,苏州士人中举数量激增,这说明参加科举考试很吸引“富起来”的苏州人。但是沈周却无视这股潮流,坚持一生不参加科举,以“处士”之名终老。

  很多说法试图解释几近完美的沈周为何没能谋得一官半职,因为在这一点上,他与他最著名的两位弟子文徵明、唐寅有着太大的区别。自宋朝以后,士子多出于商人家庭,士与商的界线变得难以清晰划分,特别是进入明朝中后期,商业在社会上的比重日益增加,有才智的人开始不断进入商界,儒者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荣宦游而耻工贾”的虚伪价值观在苏州这个经济发达地区慢慢失去了主导地位,那些落第士子,很快就进入商场讨生活去了。

  看看王鏊为沈周写的《石田先生墓志铭》中所记载的吧:有竹居的大门还没建好呢,载着买画求画之人的小船就把门前的河港塞得个结结实实;画家偶尔从相城到苏州城里办点事,特意寄宿到僻静的寺院里,可还是被好事者探到,以致门外人头攒动……就在这样高涨的市场行情面前,沈周仍然醉心于自己不断的变法之中,从“细沈”到“粗沈”,从黄公望到吴镇。

  学习广泛、视野开阔、个性独立,从“延一线而授之沈周”到“先生绘事为当代第一”,沈周用画笔开创的人生辉煌是后来者极好的励志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