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92.中子可能存在“反磁”现象

 王东镇 2012-11-01

2992.中子可能存在“反磁”现象

2010.11.1

中子一般情况下仅存于原子核中,其质量略大于质子,可能等于氕粒子一个质子加一个核外电子的质量。由于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没有它的身影,而它又大量存在于原子核中,我认为中子是正负电荷同聚一身、原子核中的氕粒子。一旦离开原子核,它就会迅速的释放出一个负电子,转化为高能氕粒子,也就是氢射线中的一种——氕射线。

中子的产生,可能也与氢射线有关:一个氕粒子以射线速度与一个氕粒子的高速对撞可能产成氘粒子,一个氘粒子的质量与两个氕粒子的质量相同,由一个质子、一个中子、一个核外电子组成;一个氕粒子以射线速度与一个氘粒子对撞(或反过来),可能产生氚粒子,一个氚粒子的质量与三个氕粒子的质量相同,由一个质子、两个中子、一个核外电子组成。它们都是氢同位素,共同的特点是拥有一个质子、一个核外电子。氢同位素只有三种形式,说明一个质子最多与两个中子结合。

氕粒子以射线的速度与氘粒子对撞(或者反过来)还可能产生氦3粒子,氦3粒子的质量也与三个氕粒子的质量相同,但拥有两个质子、一个中子、两个核外电子。氘射线与氘粒子对撞、氕射线与氚粒子对撞,则可能产生氦4粒子,氦4粒子的质量与四个氕粒子的质量相同,但拥有两个质子、两个中子、两个核外电子。氦同位素说明一个中子最多与两个质子结合,而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质子与一个中子、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结合。

从氕射线到中子的转化,和中子到氕射线的转化,说明中子体内同时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所以呈现电中性。两种电荷同时存在于中子之中必然使中子具有两极,也就是电磁性,但与同极相拒、异极相吸的一般电磁特性相反,中子的电磁性是同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或不即不离),与电荷同性相聚、异性相拒(或不即不离)的性质相同。否则,可能因为中子和通过中子的质子之间的无法连接导致原子核的崩溃。我称这种电磁性为“反磁”现象。只有中子存在“反磁”现象,质子才可能通过中子联系在一起,并且只有通过两个中子的“过渡”连接实现质子与质子的间接连接。

只有中子的“过渡”连接,才能产生核外电子的不同层次,但这种连接可能是“刚性”的,即核内质子与核外电子呈“静态”存在。事实是否如此,我不得而知。如果核外电子与核内质子呈动态存在,就要另外寻找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