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掌的起源说

 诺般 2012-11-01
张 方

有关八卦掌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清《蓝籍外史》中“靖逆记”所载,天理教起义领袖冯克善、牛亮臣的拳法中有“八步”,“似合‘八卦”’并且有“离 卦”之分,这就是八卦掌的前身。其实不然,天理教是清王朝的死敌,如果董海川挟天理教武功进京隐身于肃王府,则必招杀身之祸。因为清王朝对待天理教一类的 “叛逆邪教”的原则是灭教、灭法、灭人。以八卦掌这种特色鲜明的拳法一在京城亮相,必被人识破,你让董老公如何能在京城安身几十年,又如何传道、授业、解 惑!一、大众转天尊

清代修纂的《道藏》中有“欲求无上道,大众转天尊”的修道法门。二十多年前,就有学者考证出:八卦掌源于道家内丹动功之一的“转天尊”。可惜一些八卦掌名 家或固执己见,或喜欢标新立异,致使八卦掌的起源成了悬案。与八卦掌的走圈功法相似的拳术,目前世人所知的还有源于峨嵋山的自然门矮子步功和湖北的天罡气 等,但这些门派起源或传承不明,只能追溯到清代。然而,关于“转天尊”的历史,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可见元代的《七真言行传》,书中有“全真七子”邱处机真人 “在洞中绕走不停”的修炼描述。
目前,“转天尊”的流传近成“绝响”,除了少数正宗道家洞府尚有隐者修炼外,各家拳派均不见能窥其中秘奥者。本人得家师常春先生秘传多种法门,“转天尊” 学得最为精细,且勤修不辍。在此,愿将其外形特点简述一二:双胯柔似无骨,手印有太极印、阴阳印和无量尊印,意念用腰腹的阴阳轮转动双腿,周身放松,落脚 似踩蚁。家师所传的“转天尊”源于阎志高先师,1937年,阎志高先师辞去南京政府参议一职后,归隐乡里,人山修行时,得遇丹道高人传授“转天尊”。阎先 师曾将其中的部分内功心法传授给同门师弟。1960年阎先师离沈回津之前,才将“转天尊”完整丹法传给刘常春先生。刘先生为了修炼“转天尊”而迁居于天柱 山脚下,并在山上修整出“转天尊”道场,现在功力已臻炉火纯青境界。他曾在三九严寒天,脚穿军用黄胶鞋站在坚冰上,十二分钟后,双脚下的厚冰全部融化,令 在场的沈阳农业大学的师生叹服。
八卦掌的行功方法与“转天尊”相差无几,而立于1883年的董海川先生墓碑上的《董先生墓志铭》中也有“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的说法。“黄冠” 即为道士,八卦掌的确源于道门,但董海川师承何人,则一直扑朔迷离。各种说法中,以郭古民先生遗下的手稿中所提到的“云盘道长”较为贴切,我少年时在北京 曾听老前辈们提到过“云盘老祖”,沈阳的八卦掌传人也认为是云盘老祖传艺于董先师。至于民国初年有人编造的“毕澄侠”及《阴阳八盘掌》一书杜撰出“董梦麟 祖师”和“家传三世”等,则都是为了另起炉灶,绝属子虚乌有。有人又说自己练的是“干卦”、“离卦”或“兑卦”等等,无论如何标新立异,其实都没有离开“ 八卦”。

二、三掌与八掌

八卦掌是继形意拳(心意拳)、太极拳之后诞生的三大内家拳之一,但八卦掌与心意拳、太极拳的发展历程都截然不同,原始的八卦掌既没有拳谱,也没有套路。我 们今天能够看到的《云盘三十六歌诀》是尹福先生的弟子曾省三所撰,各种各样的“游身八卦连五掌”的拳套也不过是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传人们随心所欲地编创出来 的,董海川先师除了转掌的心法和八式行桩外,据说只传了几式转刀。
很多年以前,有人花了一大笔钱向杨汝霖先生学习八卦掌。杨先生是“煤马”马维琪的小门生,功夫精深,但杨汝霖先生只教了那人三掌,那人很不满意。我就这件 事请教了我的老师刘敬儒先生,敬儒先生说:“杨先生教三掌已经不少了,这三掌在当时价值连城,是真功夫。”单换掌、双换掌和顺势掌是八卦掌各个流派都推崇 的三个基本掌法,是能够代表八卦掌技击特点的招式,但各流派除了单换掌有相似之处外,双换掌和顺势掌却各不相同,那么《董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董先师对于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所授的又是何艺?首先必须改变习惯性思维,人们认为八卦掌必由八种掌法组合而成,其实错了,当年 八卦掌在京城初传之时就有多种名称。史计栋先生的弟子所撰的《冀县六品顶戴史君振邦墓表》中记载:“人初学其术时,皆先教之旋转,如推磨者然,俗称‘磨门 ’。”清末民初之时,又有练家称八卦掌为转掌,那么八卦掌的名称究竟由何而来呢?我想董海川先师在京城初传技艺时,以形意拳(心意拳)和太极拳为代表的近 代内家拳已经进入到市民社会的各阶层,为了顺应道教文化的影响力,董先师从转掌的八个方位中领悟到阴阳八卦与武学的关系,因此“磨门”功夫被命名为“八卦 掌”。至于后来出现的所谓的“阴八卦”之类,都不过是八卦掌的衍生馀脉,令人见之味同嚼蜡。


在郭古民先生的遗着中有一段文字最能说明为何尹派、程派、马派、史派等董海川先师亲传的各派掌法都各不相同:“董先师之教人,不以拳脚演示,纯以口授,非 至近弟子万难学拟。而其特别之教授,则在于因人施教,非泥于一技而教之。故董门高弟各有所长,凡授以相当之艺,无不易成标奇。”董公的弟子大多都只练单、 双、顺三掌,且这三掌也各不相同,都融入了其它武技的招式,如程派的“走马活携”就是程庭华原有的摔跤绝技。董公的第一代传人中,以尹派和程派最有影响 力,尹派以穿掌为主,俗称“枪式”;程派以掖掌和削掌为主,俗称“刀式”。第一代传人会的掌法都很少,但练出了很高的功夫,据说程庭华的一式“推窗望月” 就能化开郭云深的崩拳,马维琪的“反背捶”更是伤过不少名家高手。杨汝霖先生是马维琪的小门生,杨先生传下来的八掌我都会练,但我认为只有单、双、顺三掌 才是马维琪的原传。在此为了弘扬前辈的功夫,我愿披露马派三掌的基本练法。马派的“单换掌”与程派的差不多,不过,“推窗望月”后有一式“肘底穿掌”而 已。“双换掌”是风轮掌法,一式“风轮劈掌”后接一式下榻掌。马派的“顺势掌”比较难练,里脚扣步后,头像从腋向身后钻,然后摆扣步打出“反背捶”。
董先生除了传转掌的方法外,还因材施教,对每个弟子都传了一些散手,据说从没教过固定的招式,因此第一代传人中并无“八大掌”一说。程派的“单、双、顺、 背、转、磨、翻、回”八掌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弟子为了不负八卦掌的虚名而逐渐完善起来的。刘德宽先生的“六十四掌”是综合了第一代传人中的散手和自己的功夫 而编创的套路,暗合八八六十四卦。第二代和第三代弟子也纷纷效仿,各派就都有了六十四掌。但是六十四掌远不如单、双、顺三掌那么精深实用,这就难怪王芗斋 对六十四掌不屑一顾了,因为他看过程庭华和刘凤春的掌法。徐纪先生在他的近作《宫氏八卦掌法述略》中提到了宫宝田先生的上百种掌法,恐怕也不是尹福先师的 原传,而是宫先生集数十年所学综合而成的。

三、练法与用法

我十多岁时,在沈阳的中山公园听几位老者说:武功最高者就数董老公,能“八步赶蝉”。后来我到北京跟陈先生学功夫时,我问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练武的,怎么没 有人能练到董老公那样的功夫?陈先生告诉我:董老公当年学转掌时,必定还练某种特殊的功夫,后来练到了化境,早过了“马阴藏相”的阶段。董先师的传人都是 世俗子弟,不可能习练那些特殊的功夫。因此董先师传艺时,也是因人而异,弟子们练的功夫也不尽相同。如程庭华手上功夫练的是八王泥(泥手套),而马维琪练 的是揉泥球(煤球)。至于转掌功夫,各派练的都是“拉磨式”,而尹派还用“拉磨式”站桩。尹派转掌的速度较快,程派却以慢练吃功夫。
有专家称尹派为“硬掌法”,称程派为“柔掌法”,其实并不准确。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大连见到宫宝田先师的传人演练八卦掌,十分松柔连绵,与我在北 京看到的某位尹派传人的练法迥异。后来,我拜访胡星五老先生时,问到宫宝田先师的八卦掌的练法是什么样。胡先生的父亲胡奉三与宫宝田是挚交,因此胡星五先 生对宫先师的八卦掌非常熟悉。胡先生说,宫先生的外号叫“宫猴”,他的八卦掌自然是轻灵飘逸,令人难以企及。看来宫先生的尹派八卦掌真的不是“硬掌法”。 而程派八卦也不都是“柔掌法”,胡星五先生见过程有功和李光普练八卦掌,真是雄浑有力。李光普是程庭华的着名弟子,他在沈阳传功时教弟子们“打颤板”,这 种功夫就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掌法。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访过一位潘先生,这位潘先生虽然戴深度近视眼镜,但八卦掌的功夫十分精深。他的一位弟 子打颤板练出了功夫,有一次在商场与小偷打架,一掌竟将对手的脸搓开了一条大口子,致使警察误会他用了凶器。谁能说程派八卦是“柔掌法”!
程庭华与李存义、张占魁有金兰之谊,自然也练过形意拳功夫,八卦掌中有形意拳的发劲方法也不足为奇,而尹派和梁派还有抖大杆子等功法。八卦掌诞生于中国内 家拳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很多八卦掌传人都兼练多种功夫,而董海川先师独特的传功方法又给日后八卦掌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今天的程派八卦掌确实有越 练越柔的感觉,就是因为程有龙先生曾随杨健侯先生学过多年太极拳。程海亭先生传艺于胞弟程有信等,寿亭先生再传我的老师刘敬儒先生等,逐渐形成了今天程派 八卦掌的新练法,但不能说今天程派八卦掌的练法就是程庭华的风格,也不能说程派八卦就是“柔掌法”。
八卦掌的技击原则就是避实就虚,以游走的方式寻找对手进攻和防守的死角,因此必须以腿上的功夫为基础,只有摆扣步转换迅捷、轻灵才能克敌制胜。然而掌上功 夫也不容忽视,否则八卦掌就变成只能用飘逸的身法和快捷的步法化解对手进攻的花架子,不是一门杀伤力强的内家武学。民国初年,李光普和程有功之所以能够独 步东北武林,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击必杀的掌上功夫,他们都善于用掖掌和斫掌,与人动手很少用第二下,都是出手见红。程派八卦的传人转掌时多选用大树练习掌 力,也有人用铁梨木做的秤杆练习削掌。

四、转掌是根本

我从十四岁开始跟陈老先生学习转掌,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投师访友、切磋交流,得到了不少八卦掌的练法和功法,但却越练越不知究竟,幸亏近年来通过修炼阎志 高先师遗下的“转天尊”丹法,终于领悟到转掌才是八卦门的根本。转掌看似简单,其实最难!它和形意拳的“三体式”一样,难练难精。有的练家练了几十年,却 转得血压升高,为了练出点功夫,而弄了一身病。我先后学过四五种转掌的方法,通过体悟,终于知道了正确与谬误之别。现将错误的练法罗列一二。
转掌数年后,如掌心劳宫穴无发痒感觉、食指尖不发麻,就先不要练了,肯定是转掌的方法不对。“掰膝磨胫”的练法是正确的,但不是让你磨裤子,而是双膝似合 非合,双胫似磨非磨,并非让你磨擦生电、起火。练转掌容易磨破袜子,但是磨鞋底就不是正宗的练法了,虽然走的是趟泥步,但要轻灵,脚要擦地而行,即使是“ 擩步”也不能磨地蹭出那小半步。转掌的高级形态是“拉磨式”,有的练家为了达到转掌180度,拉倒地扭肩和扭腰,这是十分有害的练法。其实转掌的窍要就在 《云盘三十六歌诀》中:“转掌之神颈骨传,转劲扭项手当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