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鸿墨轩3dec 2012-11-02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俞和临《乐毅论》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俞和《临定武兰亭》


    俞和《临定武兰亭》,行书,现藏故宫博物院。俞和是临摹的高手,能达到乱真的地步,桑悦评:“紫芝所书,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献之之于羲之也”。此临《定武兰亭》为其精妙之作。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俞和《次韵答朱仲义见赠》


    俞和《次韵答朱仲义见赠》,行书。纸本。纵28.9厘米,横47.4厘米。无款。诗中自称“老夫”,当是晚年之作。前有小序,述作诗缘由。此帖潇洒不羁,俊秀飘逸,而又工稳端丽,深得赵孟頫之神。

 

元代临摹高手俞和
    俞和《自书诗》卷(点击图片可放大)

 

    俞和书《自书诗》卷,元,行书,纸本,纵28.8cm,横216.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诗卷末无款印,仅第一首诗后有俞和钤“子中父印”1方。

    卷后有明项元汴题并“嗣”字编号,又陈敬宗,清周寿昌、赵烈文、费念慈题跋。

    鉴藏印钤明项元汴“项子京家珍藏”,清安岐“安仪周家珍藏”及乾隆内府诸印。

    《自书诗》卷为俞和自作、自书七言诗8首,描写他拜僧访友、游历山水的情景。此书中的第一首诗《次陆秀才春日幽坐韵》,俞氏曾不止一次地书写,其所书《杂诗帖》卷中的第一首也是此诗,盖其得意之作,故常为人书之。俞和之书法结体稳妥,功力深厚,学赵孟頫晚年书。陈敬宗在题跋中赞云:“俞紫芝书笔意清婉,姿态风润,盖兼得赵松雪之神魄,至不能辨其真赝,可爱也。”

    此诗卷曾经明项元汴、清陈子受等收藏,清乾隆年间入内府。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芝生),晚号紫芝老人。桐江(今浙江桐庐)人,寓居钱塘(今杭州)。
  冲澹安恬,隐居不仕。能诗,喜书翰,早年得见赵孟頫运笔之法,后返临晋、唐名家碑帖。行、草书,秀雅挺劲,酷赵孟頫。楷书高古风雅,颇有晋人风度。明桑悦云:“紫芝所书,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献之于羲之也。”行、草逼真孟頫,好事者得其书,每用赵款识,仓卒莫能辨。洪武初,以书名于时。至正四年(公元1344)题李唐《关山行旅图》,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二十年(公元1360)於黄冈之康园所临定武兰亭。

    俞和一生致力于书法,精各体。书法冲淡安恬。其突出的成就,不在行书,而在章草和篆隶。现存的《临张芝书》虽是临作,但自创的成分已不少。王世贞说他“用章草书《急就章》,觉古色蔼然”。元代的章草,较唐宋是大为起色的。赵、邓复古写《急就章》,都有矫揉造作之失,临的成分多,古意并不是很多。以后康里子山、杨维桢以章草笔意入今草,大开草书新面貌,当是草书的新变。后来的方从义、宋克也均在章草上下过苦功。俞和是其中一位杰出者。他天分高,悟性笔性均好,故其“临”书,不但形态上相似,而且“古色蔼然”,意味也出来了。尤为可贵的是用笔上自然率直,捺脚的形态变化多,可见笔法上变化也多,故虽是以己意临书,实为创作了。现存故宫博物院的章草诗帖,是行书中杂章草,已很见功力的创新之作了。
    俞和的《千字文篆隶册》也是有新意的作品。其篆书,结字简洁随意,用笔上大胆参以方笔,故有刚健清新之气;其隶书,也用汉隶的方笔,线条秀劲中有质朴也无故作修饰的匠气,因而比他秀润有余的行书来,显得更为古朴而有书卷气。这说明,俞和并不是赵孟頫的影子,也是有个性的书家。
  故宫博物院藏有墨迹《篆隶千字文册》及自书诗卷和临张芝帖等。《篆隶千字文》是其篆书和隶书分体间书的书法杰作。纸本墨迹摺裱册页。每幅纵21厘米,横24.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凡37页,295行,正文每行7字,首尾之题字每行字数不一,共计2063字。款署“天爵贤良嗜予篆隶,因书此为赠。时至正甲午岁冬十一月三日也。清隐散人俞和识。”此册为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俞和四十八岁时所书。此篆隶《千字文》,书法结构简练随意而无匠气,笔秀雅而挺劲,与世流行之六体千字文比较,自有书卷气。册上有清内府鉴藏印九方,并有河南商丘陈氏收藏之印多方。《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