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五章:现代社会需要新的家庭关系

 钟家台 2012-11-02

第十五章:现代社会需要新的家庭关系

没有了生产资料在两代人之间传递的今天,如何使自已获得已成年的子女的尊敬,是老年人,或即将步入老年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在另一方面,尊敬老年人己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习惯,没有必要再强调了。反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敬老己经作过头,己经到了无论这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只要他是老人,我们就尊敬他。这样的状况是需要改变的,没有原则的尊敬,毁坏的是尊敬本身,那会使得尊敬变得虚假。不仅如此,尊敬不该获得尊敬的人还会搅乱我们的逻辑,不是吗!当我们看到有的老年人在公共汽车上坐在年轻女孩身上时,为这样的老年人辨解所使用的逻辑是混乱的。尊敬只应该奉献给那些值得尊敬的人,而不是看他的年龄是多少。

在研究孔子所提倡的“敬”的时候,不能忽略另外一个方向,那就是老年人对自己已经成年的子女的尊敬。或许我们不太习惯这样的提法,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很少想到父母应该尊敬自己的子女。也许换个说法更容易接受一些,那就是父母应该给予已经成年的子女最基本的尊重。所谓最基本的尊重是指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可以得到的一些基本认可。例如,社会会尊重一个人的决策权、交友权、管理其未成年子女的权利等等。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基本的权力在这个人的父母那里往往是得不到认可的。很多父母并不习惯在子女成年后与其平等地打交道,他们往往沿袭子女未成年时所形成的模式,从来没有想过随着子女长大成人,这样的模式需要改变。用父母的权威发号施令、用《弟子规》中的条文去要求已经不是弟子的子女、越过自己的子女直接联系子女的单位、同事和朋友,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可谓比比皆是。更加严重的是,一些人往往越过自己的子女而直接插手孙辈的成长。这些行为都是对一个人的不尊重,设想一下,如果有人插手你对子女教育的进程,越过你去联系你的朋友,这样的人能说对你是尊重的吗?可见,在家庭关系中重建以“敬”为基础的行为规范时,不仅要还原对老年人尊敬的含义,将尊敬给予值得尊敬的人,同时还要强调老年人对其已成年子女的尊重。只有这样,新的行为规范才会适应现代社会平等、独立的小家庭结构。

在现代社会构建的小家庭结构中,子女成年后会脱离其父母的家而建设自己的家。由于没有生产资料的传递,成年后的男女所建立的家庭与他们父母的家缺乏天然的维系纽带。如果双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努力加强双方的共识,父母一方不努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传递给子女,那么现代社会中各自独立的双方会越走越远。久而久之,缺乏共同语言、共同追求的双方会变得疏远和陌生。与此同时,由于拥有共同的生产资料、共同的生活目标,一个人与他工作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要比与其父母的关系更为紧密。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间不过是有血缘的陌生人而已。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组合在一起吃饭,成年的子女在说话的时候,老年父母木然地坐在那里;而当老年父母说话的时候,子女又在左顾右盼。没有了共识、没有了共同生活环境的双方在旧礼教[孝]的驱使下呈现了相当不和谐的生活时段。

新时代将大家庭结构瓦解了,原本用来维持大家庭结构的规范也会随之而失效。如今,两代人之间由于没有了生产资料的传递而没有了养与被养的关系。与此同时,子女成年后所建立的家庭与原来父母的家庭在社会上拥有同样的地位,让一个独立的家庭去听命于另一个家庭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新型的家庭结构一定需要人们建立新的规范。在社会上各自独立、地位平等的家庭之间的关系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基于第十二章所介绍的礼的动态边界原则建设双方交往的细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领导人所提出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个细则。而在社会上相互平等、各自独立的小家庭之间也同世界上平等、独立的国家一样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互相尊重主权和家庭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家庭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何尝不是我们今天家与家关系中所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即便是父母的家和他们子女的家之间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则,因为他们分属于两个在社会上完全独立的家庭。只有在双方共同认可了这样的以平等、独立为基础的交往准则的时候,大家才有可能增加共识,调整距离,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双方的不信任程度,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间才有可能激发出真正的亲情。但是,如果我们还希望抱着旧的规范来维系两代人之间的亲情,那么结果只会得到许多虚假的表演。不是吗?旧规范中的“顺从父母的意志”,无疑是使得父母的家庭可以有权干涉子女家庭的内政,有权不尊重子女家庭的主权。在小家庭结构的今天,没有人会真的认可这样的干涉。于是,如果双方还要显示自己遵循旧规范的话,那么一定会是虚假的表演。

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承认当今小家庭结构相对独立、平等的事实,彻底掘弃与“三从四德”同属旧规范的[孝]。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家与家、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有血缘的陌生人”的尴尬,才能以相互尊重、欣赏为基石建立真实的亲情。

当我们清楚了被定义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的[孝]是旧时代大家庭环境中所使用的“礼”的时候,当我们了解了在社会发展到小家庭结构时需要将其抛弃的时候,恢复孝的本源定义就成为了可能,孔子在《论语》中给孝下了非常清晰的定义:传道。基于这样的定义,孝就会成为两代人之间、乃至隔代人之间沟通的基石。道的传递可以使得老年人值得尊敬,使得青年人勤奋好学。与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一样,道的传递也是新时代家庭关系中可以依据的重要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