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才女:五代十国篇《京娘、谭意哥》

 愚雅轩 2012-11-02

 

愚雅轩祝您全家幸福、安康

 
 
 

中国古代才女:五代十国篇

 

《京娘、谭意哥》

 
 
 

    京娘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讲的就是“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其大意如下:  民女赵京娘随父去北岳还乡愿,不料路遇响马,被扣押于赵匡胤叔父赵景清所在的道观。赵匡胤闲逛道观时听得声音,便救下了京娘。又怕她还会遭难,便护送她返家。为了行路方便,二人结成兄妹。一路上京娘敬佩赵匡胤的仗义助人,对他表示了爱慕之情。 赵却没有反应,坚守了兄妹之礼。返家之后,京娘之父欲将京娘许配给赵匡胤, 赵匡胤不欲蒙上不义之名拒绝而去。在家人的冷言冷语下,京娘为表贞节自缢身亡。赵匡胤即位,得知此事后,甚是嗟叹,并专门为其进行了敕封立祠。

   

    另:  河北邯郸有一个京娘湖,传说是京娘为了报答赵匡胤以身相许,但赵匡胤拒绝。京娘投湖而死!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故事说的是赵匡胤在尚未登基时,因触怒当朝,外出逃避,来到山西太原清油观,恰好遇上被强人掳至的年轻女子京娘,便将其从魔窟中救出。  

  问明原由后,赵匡胤出于仗义,便决定让京娘骑了自己的爱骑赤麒麟,自己则在一旁步行,不顾路途坏人出没、山高水迢、风寒雨骤,千里护送她回家。

   在路上,赵匡胤得知京娘系蒲州解良县(今山西永济)人,是随父去曲阳烧香遭劫的,而且也姓赵,于是,两人便以兄妹相称。  

  但故事远未就此结束。话说一路行来,赵匡胤杀了那两个劫持京娘的强盗不说,途中还对京娘礼敬有加、体贴备至,堪称光明磊落、器宇不凡。而京娘对赵匡胤也逐渐由敬生爱,继而千方百计要嫁给他,并多次用言语试探,欲以身相许。她常推托腹痛难忍,落地解手,一会儿要公子扶她下马,一会儿又扶她上马,万般旖旎;而夜宿又嫌寒道热,要赵匡胤减被添衾,软香温玉尽显。可赵匡胤就是谨守节操,没对京娘行无礼之举。

    一日,两人行至太行山麓武安门道川,眼看快到京娘家了。黄昏以后,四宇无声,微灯明灭,京娘兀自不睡,看看实在等不下去了,只好不顾矜持,向赵匡胤表明了一颗愿从此为之铺床叠被的女儿之心。不想,赵匡胤一心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救人于危难之中,不想施恩图报、假公济私;且大业未就,不想沉溺于儿女情长,于是断然拒绝。这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当时还有段对话。赵曰:“贤妹,非是俺胶柱鼓瑟,本为义气上千里步行相送。今日若就私情,与那两个响马何异?把从前一片真心化为假意,惹天下豪杰们笑话。”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   

  赵匡胤送京娘至其娘家村头后,二人互道珍重,依依惜别。但这也就间接断送了京娘的性命。因为后来,京娘因遭兄嫂猜疑、言语难听,便含冤悬梁自缢。当赵匡胤得知此事时,内心感到十分愧疚,称帝后便将京娘追封为“贞义夫人”,并立祠纪念。

    此番“明人不欺暗室”,成全了赵匡胤的一世英名。“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为后世传诵不衰!

 

                        谭意哥

    谭意哥:小字英奴,随亲生于英州。丧亲,今潭州也,年八岁,母又死,寄养小工张文家。文造竹器自给。后嫁汝州张正字。谭意哥幼失双亲,及长工诗文,堕为官妓。谭意哥虽然身隶青楼,但是自律极严,守身如玉,从来没有让人牵过她的手。当然像及老博士、陆象翁,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例外,他们拿谭意哥当作自己的孙女,或女儿看待,纵或有肌肤之亲,却也是亲情而已。长沙太守蒋田,一日宴客,官妓谭意哥盛装傅粉侍之。蒋田指谭面出了上联:“冬瓜霜后频添粉,”谭不示弱,牵着蒋田红色官服对了下联:“木枣秋来也着绯”。

 刘相镇长沙时见其诗,许其从良,适张正字。张正字与谭意哥一见钟情,遂同居。后张调官,谭亦有孕,张父母让他与孙氏为姻,张不敢拒,孙氏死,张跨大岭至长沙,接谭回京。秦醇的《谭意哥传》传奇中的女子叫谭意哥,以现在的标准,一个很十足的美女。她以为自己被丈夫抛弃了,所以做了那样的诗。结果丈夫虽迫于外界以及家族压力,娶了正室夫人,对她仍然有情有意,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的美满结局了。

诗词作品:

《极相思令》 

  湘东最是得春先。和气暖如绵。

    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   

    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   

    风前月下,花时永画,洒泪何言。   

 

《长相思令》  

    旧燕初归,梨花满院,迤逦天气融和。   

    新晴巷陌,是处轻车骏马,禊饮笙歌。   

    旧赏人非,对佳时、一向乐少愁多。   

    远意沉沉,幽闺独自颦蛾。   

    正消黯、无言自感,凭高远意,空寄烟波。   

    从来美事,因甚天教,两处多磨。   

    开怀强笑,向新来、宽却衣罗。   

    似恁他、人怪憔悴,甘心总为伊呵。

诗词风格:

长沙妓谭意哥的《长相思令》(旧燕初归)词,其结尾更是揪心地呼喊出:“似恁地人怪憔悴,甘心总为伊呵!”这种强烈的抒情方式是其它女性词中较少见到的,有着一种近似于豪放的风格。但它又是纯粹出自于男女私情,在浓情的裹缠之下,因无法跳脱开来,而一任浓情宣泄。它实际上并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豪气,而只是“蒲苇韧如丝”的强力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