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愤怒是一种"癌症" 案例:人际交往中,如何让自己行为主动、受人关注

 晗玥书苑 2012-11-02
人在不愉快的时候,往往会发火,产生愤怒情绪,从轻微的烦躁不安到严重的咆哮发怒,乱摔东西,甚至丧失理智。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惰性反应,变成一种侵袭人际关系的"癌症"。

  心理学认为,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是消极的心境,它会使人闷闷不乐,低沉阴郁,进而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有关医学资料认为,愤怒会导致高血压、溃疡、失眠等疾病。据统计,情绪低落、容易生气的人患癌症和神经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愤怒像一种心理上的病毒,会使人重病缠身,一蹶不振,其危害绝不在生理病毒之下。可见愤怒对人的身心有百害而无一利,是生活中的一个误区,必须尽早告别。

  一旦明了愤怒的危害,接下来的事就是要学会自我控制。愤怒情绪是思维的结果。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不能细想,与其越想越气,不如把它抛在脑后,以保持心境的平静。确立了这种自我意识,就能逐步实现控制愤怒,最后达到消除它的目的。

  当人要动怒时,不妨花一点时间冷静地描述一下自己的感觉和对方的感觉,以此来消气。还可以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如果碰到某一具体情况总是动怒,那么先克制15秒钟,然后照常发火,下一次克制30秒钟,以后不断延长间隔时间,一旦意识到可以推迟动怒,人便学会了自我控制,推迟也就意味着控制。经多次练习,会最终完全消除愤怒。研究发现,最初的10秒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熬过了这10秒钟,愤怒便会逐渐消失。

  再者,可强制自己写"愤怒日记",真实地记下发怒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发现,记录这一行为本身犹如警钟长鸣,它将促使自己少动怒,最后不动怒。

  总之,控制自己就是锻炼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当自己认识到愤怒不是人的唯一本性时,人便会不理会别人的言行,大胆地选择精神愉快,而不是愤怒。发怒就像"双刃剑",既伤别人也会伤及自己,正如人们常说的"气大伤身"。古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用在制怒上也非常合适。

案例:人际交往中,如何让自己行为主动、受人关注

案例:

一位朋友来信说:“我不知为什么,与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不知该怎样和他人说话,总是等他人先向我打招呼。如果没有人主动与我交谈,我心里会感到很难受,好像被人遗忘了。我很想改变自己,成为那种被大家喜爱,成为话题中心的人。”

分析:

被他人接纳和包融是人们通过人际互动获得的基本需要,上述这位朋友表现出来的是被动需要,期待被他人接纳。

不能与他人主动建立联系,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方面是性情所使,平时就不爱说话的人自然难于主动去和他人挑起话题,就是交际活动分派到自己的头上,也难以胜任。处于这种情况,不用强迫自己改变性格,一是很难取得效果,二是让自己体验不必要的挫折。只要告诉朋友们有事通知自己一声,自己一定会去捧场就够了。捧好了会让活动大放异彩,谁都不会忘记和忽视这个捧场的角色。

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在人群中位置的认识会影响交往行为。缺乏自信时会从他人身上搜索到各种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从自我防御的角度就会回避或拒绝与他人交往。

如果是后一种,不妨找心理咨询专家聊聊,因为自信是人生的精神基石,是自我健康成长不可缺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