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著名王府——怡亲王府

 智宇张瑾 2022-03-14

康熙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世宗雍正帝即位时,受封怡亲王。管理户部三库,在财务管理上有所建树。雍正三年(1725年),兴修水利,清世宗为其题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匾额。

胤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谥贤,他是雍正唯一礼遇的胞兄弟,屡加赏赐,主要是因胤祥于政治无野心,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是除铁帽王之外,又一"世袭罔替"亲王。怡亲王共九代,王府前后共有三处。

怡亲王府又有新旧两处之分。怡亲王府旧府位于王府井大街路东,怡亲王新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康熙第十三子胤祥,封怡亲王,是除铁帽王之外,又一"世袭罔替"亲王。始王弘晓是怡贤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因府邸改建贤良寺于乾隆年间迁居此地,占地六千平方米。

至载垣时两受顾命。慈禧发动宫廷政变,载垣作为主要政敌,被革爵赐死,乾隆年间新补的“铁帽子”王爵也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收府第。同治元年(1862年)改为庄恪亲王允禄四世孙镇国公载泰袭辅国公,另居他所。

三年复亲王爵,改以宁良郡王弘皎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仍居宁郡王府,为新怡亲王府。该府则赐孚郡王。这样就形成了怡亲王府两度迁移,共有三处结果。

影视形象

康熙第十三子胤祥,封怡亲王,是除铁帽王之外,又一"世袭罔替"亲王。

王府初在煤渣胡同,后迁朝阳门内大街。同治初年,怡亲王府改赐孚郡王(道光第九子奕?),今科学出版社处。

始王胤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世宗即位时,受封怡亲王。管理户部三库,在财务管理上有所建树。雍正三年(1725年),兴修水利,清世宗为其题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匾额。

允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谥贤,将其府改为贤良寺,并赐嗣王新府于今日朝阳门内。胤祥是雍正唯一礼遇的胞兄弟,屡加赏赐,主要是因胤祥于政治无野心,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乾隆京城全图》绘有贤良寺,东起今校尉胡同,西邻王府井大街,北至金鱼胡同,南起帅府园胡同。中路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左右配殿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五间。府址现为校尉小学和纸盒厂。

怡亲王新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始王弘晓是怡贤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因府邸改建贤良寺于乾隆年间迁居此地,占地六千平方米。

1861年,第六任怡亲王载垣(“顾命八大臣”之首)被慈禧太后强令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

1864年,孚郡王奕讠惠年满20岁,按制度应搬出皇宫,分给王府。于是朝廷将收回的载垣怡亲王府分配给了奕讠惠,即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

王府主人

父亲:圣祖 仁皇帝 康熙(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出生,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即位,在位年数61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去世。)

母亲:庶妃 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玄烨之十三女、十五女同母。

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一日生。“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康熙三十七年(1698)从玄烨谒陵,自此出游皆从。康熙末年,诸皇子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允祥从不参与其间。

影视形象

六十一年(1722)玄烨去世,胤禛即皇帝位,封其为怡亲王,并命其总理户部三库,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元年 (1723),赐增护卫,四月命其总理户部事,请减江南赋税浮粮,苏州岁30万两,松江l 5万两,又减浙江之嘉兴、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粮,每岁通计减6l万两。

二年(1724)因功增亲军。三年因其总理户部事务谨慎忠诚,复加封郡王,任其在诸子中指封,并加俸银万两。是年,京畿被水,十二月命其总理京畿 水利营田事务。

四年(1726)疏言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畮,经画沟塍,分直隶诸河为四局。

五年(1727)特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

七年(1729),因准噶尔部窜扰边疆,六月,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月,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去世,时年45岁。诏复其名为胤祥,配享太庙。六月溢号贤,并命将“忠敬诚直 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贤字上。又命入把京师贤良词。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诏入盛京贤王祠。三十九年(1774)诏以其爵位世袭罔替。

雍正帝把胤祥的功绩和品行概括为八个字,即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这八个字在胤祥的主要政绩上都基本有体现:

第一座怡亲王府

位于王府井帅府园。

该处之府,只居住过始封王允祥一代。雍正八年允祥死后,雍正帝命将此府改成贤良寺,为允祥冥福。在《乾隆京城全图》上,从所绘贤良寺的形制上可见王府之貌。

据《宸垣识略》卷五记载:“贤良寺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建。本怡贤亲王故邸,舍地为寺,赐名贤良。乾隆二十年移建于冰盏胡同。有世宗御制碑暨今上御书心经塔碑”。移建后的寺,规模缩小,但名气很大,李鸿章进京时曾住该寺。20世纪80年代为校尉小学校,现寺已无存。

第二座怡亲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

在贤良寺落成之前,怡亲王新府(即第二座怡亲王府)在新址落成。继袭怡亲王爵位的允祥第七子弘晓,自第一座怡亲王府中迁出,居于该处。中路建筑有:面阔5间的大门、面阔7间的大殿、面阔5间的正殿、各面阔7间的后寝和后罩楼。

据《天咫偶闻》记载:府中“藏书之所曰乐善堂。大楼九楹,积书皆满。” “乾隆中四库馆开,天下藏书家皆进呈,惟怡府之书未进,其中为世所罕见者甚多,如《施注苏诗全本》有二,此外可知,至载垣以狂悖诛,其书始落人间。”

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发动宫廷政变。袭怡亲王爵位的载垣被革爵处死,府第,书被收回。后将此处府邸改赐孚郡王为邸。此后,该府也未再发还怡亲王后裔。这是该府于郑亲王府失而复还不同,也是造成以后又出现第三座怡亲王府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