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拍出好照片

 牛角书 2012-11-02

怎样拍出好照片 

一、选择焦点的10个秘诀:
无论是面对风光摄影,还是人物小品,要想拍摄出一张照片,首先要明确好焦点,焦点的选择,无论是对于图片表面的清晰明了,还是对于内容的真切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焦点不仅仅是图片中最实的区域,往往也是图片的重点所在。所以,我们在进行拍摄时,一般首先考虑应当将焦点选择在哪里?
1.植物拍摄:选择花为焦点拍摄。
花,为疑是植珠上最吸引我们,最美丽的部分,因此不难理解,花是植物摄影中最常见的焦点选择。但当我们面对花团锦簇的一丛时,应当选择哪一夺花来作为焦点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最有特点的一朵,比如最美丽的,或是一朵颜色区别于其他花的:而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择一朵比别的花稍高一点的,或者是比较接近于镜头的花。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突出地表现这一朵花,让它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

2. 近距离拍摄花卉:焦点应当选择在花蕊上。
近距离拍摄花卉的特写镜头,焦点应该清晰地落在花芯部位。
此时放大的花的特写照片中,原来颜色鲜艳的花瓣多数情况下成为陪衬,而花芯中娇嫩的花蕊以极其规律的排列,成为引人入胜之处。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微距拍摄的图片中,往往除了焦点一点是清晰的,其他地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虚化;甚至对焦完成后,由于花或照相机稍许的移动都会造成焦点的缺失,而图片中没有任何清晰之处。因此配合拍摄的三角架与无风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 拍摄山的局部时:可以选择显眼的的树木或岩石作为焦点。
当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某一座山峰的局部时,通常是由于山峰的某处特征吸引了我们-------------比如秋季草坡上一棵金黄亮丽的白桦,或凸而起的岩石。选择这些明显的特征为焦点,不但可以快速地完成对焦,同时还可以对我们思考构图
进行帮助。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拍摄的局部位于山的阴影一面时,由于景物的反差较弱,经常会造成照相机自动对焦的失误,此时应该选择反差较高的地方对焦,帮助照相机完成对焦。

4.拍摄山脉全景时:要以最高峰为焦点。
我们在为一座雄伟的山脉拍摄全景照片时,最好是选择山脉的最高峰为焦点拍摄,比如山脉的主峰。由于它是距离照相机最远的地方,需要照相机对焦无穷远处,也称是无穷远对焦。
通过这样的焦点选择拍摄下来的照片,可以最为清晰明确地刻画出主峰以及连绵山脉的其他峰峦,展现他们的雄伟壮观。而未经明确的焦点选择,往往会因为照相机错误地将焦点对在前景中的树枝或什么上,导致山脉一片模糊。

5.拍摄宽广的草原时;可以选择房屋,牛养[群],树木或河流的拐弯处作为焦点。
拍摄草原,或许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事情。简单的自动对焦拍摄,在小的照片中看去,仿佛所有景文物都非常的清晰,但放大照片一看,会发现照片中的关键点模糊不清,这是最令人懊脑的事情了。
因此在拍摄时,一定要养成明确选择焦点的好习惯。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棵孤独的树或一群牛养等,都是很好的焦点,也是图片的关键点。对它们的清晰刻画,要远远重要于无限的草地。而焦点如落在草原上蜿蜒的河流,应当选择最富于变化的,或最近处的拐弯处。

6.拍摄人物特写时:眼睛是关键焦点。
人物的特写照片,一般是以人物脸部为表现重点的半身照片。这类照片需要通过表情神态来达到刻画人物特征乃至内心的目的。眼睛,是拍摄人物特写时焦点的第一选择。
当人物正面面对照相机时,此时双眼是同一平面上,所以以任何一只眼睛作为焦点都可以:但这样的取景会过于平面化而显得普通,因此大多数摄影师会采取人物的半侧面而进行取景拍摄。此时人的眼睛就会处于一前一后的位置,此时需要以靠近照像机的眼睛作为焦点,进行对焦拍摄。因为它的位置明显要比后面的眼睛更为重要。

7. 拍摄人物全身像时:头部的重要的焦点。
在拍摄包括人物全身的肖像以及环境肖像时,我们无法明确地对准人眼精确对焦,那么,快速便捷地选择焦点的关键,就是以人物的头部作为对焦点了。
无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动作或姿态,人物脸部特征都是图片中的关键。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以头脑来控制的,因此头部将成为牵动全身的中枢。拍摄时我们可以预先以人物人的脸部或头部进行对焦,而后在人物全身姿态达到理想状态时,迅速重新构图并快速拍摄。

8.拍摄人物与环境的照片:最好以人物作为焦点。
这一类的照片包括简单的旅游纪念照到记实摄影和商业广告摄影。人物与环境结合的照片,是最鲜活也是最难拍摄的。但无论人是作为主体或陪衬的图片元素来说,这类照片绝大多数都是以人物作为焦点拍摄的,因为相比那些不动[或动得缓慢的]山水来说,人是最活跃的,也是最具有感情色彩的。
当然,以人物作为焦点拍摄,还应当注意景深,以控制环境的虚实变化,如果简单地需要人和景物都清晰,可以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即可

9.拍摄群像时:寻找关键人物确定焦点。
在面对一群人进行拍摄时,我们往往会被不断变化着的众人所干扰,不知道将焦点确定在哪里,而错过了很多的精彩群像照片。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关键的人物为焦点,并进行追踪对焦。同时用眼睛的余光不断的留意其他人物的动态,当其他人物和关键人物的位置关系达到和谐统一时按下快门拍摄。

10.拍摄建筑物时:可以选择门或窗作为焦点。
作为摄影爱好者来说,很少有机会像专业的建筑摄影师那样,使用座机对建筑物进行无畸变,全焦点的拍摄。因此在拍摄建筑物时,对焦点选择应该格外的明细精确。一般来说,拍摄建筑物的正面,焦点应该选择在正门上,这样为多平面的建筑物正面,就可以全部落在图片清晰的范围中了。
当然有时候正门会在阴影中,不容易完成对焦,此时也可以附近光亮处的窗户,如果建筑物正面完全落在阴影中,也可以选择顶部的房沿作为焦点。

二、增强画面戏剧效果的10个秘诀:
我们往往能从古典绘画大师那里得到重要的启示,光线,透视以及对比,都会对一幅绝佳的作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并训练自己去发现环境中的这些元素,我们都可以学会如何去运用它们。
这10条构图小方法,不仅能提升你照片的效果,同时也能让你学会如何以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去观察事物!

1.强调高光部位:
我们的眼睛总是会最先注意到画面中最明亮的部位,使用这个方法来优化你的构图。比如近距离拍摄被一束光线照射的花朵要比在树阴下拍摄更有表现力。前一种情形能让花朵在深暗的背景里脱颖而出,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在平光下拍摄,更适于表现整体画面而不是特定的主体。要学习会注意观察光线的对比,然后将明亮的部位安排在画面中适当的部位。
对于明亮的主体和深暗的背景,光比往往比较大,所以精确的暴光是必要的。使用相机上的“中央重点或点测光功能”来测量画面中的高光部位。如果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可以观察直方图来确保画面中高光部位是否暴光过度。依照高光部位进行暴光,不用担心暴光不足。

2.重复出现的图案:
在被摄主体表面或是画面中重复出现的图案往往能成为有效的构图手段。不管是一片树叶上脉络还是一片一望无限的深红色农田,这些元素都能成为摄影画面中颇具吸引力的主题。
这样的图案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比如海浪冲刷过的沙滩留下的痕迹或是清晨路边排列整齐的白杨树。不管形式如何,你都需要确定拍摄的范围,让取景框里充满这些图案。如果是拍摄近距离片子,应该使用微距镜头将杂乱的背景元素虚化,使用长焦距镜头也能使背景虚化。
使用侧光或是逆光能强调图案表面的纹理细节。对于具有强烈纹路的半透明被摄体,比如叶子或是花瓣,用逆光拍摄[现场光或小型闪光灯]能大大的增强戏剧性的效果。

3. 使用画面边缘部位构图
很多摄影师都知道构图三分法------将画面从垂直个水平方向分成三部分,然后将被摄主体安排在构图分隔的交叉点。不过,突破法则的限制,把你的被摄主体安排在靠画面的边缘部位,比如画面的右下角,你就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如果使用数码相机,你可以立即知道这样的选择能够如何改变画面的构图,再试试横幅与竖幅的变换,更能帮助你得到一张成功的作品。

4.改变透视:
我们常常使用变焦来取舍画面中的景物。不过有时候发现前景足够了,可是背景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所以单纯依靠变焦是不够的。
确定适当的焦距和拍摄距离常常可以改变被摄主体的尺寸以及它和背景的关系。如果使用较广的镜头,要想使背镜的拍摄范围变小,就得靠近主体拍摄;反之如果使用较长的镜头,要想拍下更多的背景,就需要增加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5.在景物中寻找框架:
用前景物体来为被摄主体创造一个框架式构图。天然的框架包括树木,仙人掌,拱型的岩石等,人造物体的框架可以是通道,门,拱桥或的窗户等。
框架可以在多种形式上协助构图。它可以让观看者把目光集中在你的画面主题上并且避免画面上出现过多的空白区域。优秀的框架一般是由形状,色彩,对比以及自然的前后关系等方面来完成对被摄主体构图的辅助

6.以色彩为中心:
明亮的色彩会吸引我们的眼球,在摄影里,色彩能成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比如百合花的花蕊或是夕照下的高饱和色彩,强烈的色彩往往能成为一个优秀构图的视觉中心。
关键之处在于要使用暗淡背景来与强烈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才能使明亮的色彩更为突出。深暗的色调可以是阴影,也可以是剪影形状的前景,可以将观看者的视线引向画面中色彩明亮的部分。
使用包围式暴光可以轻微地改变画面上的色彩。

器材提示:
大家都知道三脚架可以让拍摄的照片更加清晰锐利,殊不知三脚架同时也是辅助构图的重要器材。三脚架可以锁定你的拍摄位置,因此你可以更严格地观察取景器里的拍摄范围。如果你使用的是数码相机,甚至更为方便。因为可以从显示屏上回放刚刚拍摄的画面,再依此为基础立即做出调整。

7.突出景物的质感:
创造性地使用对比在构图中能突出影像的质感,光线和色彩能让这些纹理更容易地被观察到,自然界中有大量各种各样的纹理,它们都可以来为构图服务。
拍摄低角度光线照射的风景或是别的景物,此时太阳位于较低的角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地平线,在时候的光线正好可以用来表现地面上的纹理细节和质感,用它们来做构图的元素。
你也常常会观察到,低角度光线照耀下纹理变化得与光线一样快,要记住按亮部区域测光以避免高光部位暴光过度

8.为运动的物体留下空间:
当拍摄野生动物时,特别是动物在水平运动的过程中,要它在运动方向之前留下适当的空间,这样比较符合观看的逻缉。
当你打算跟快速度运动的动物时,预留一定的空间也能让你更容易地拍摄到动物的全貌。如果你使用的是自动对焦的相机,应该把对焦模式设定为连续对焦,在拍摄之前按下对焦钮,这样在拍摄过程中相机就能随着动物的运动而不断的调整焦点。

9.色调对比:
在画面上运用强烈的明暗色调对比可以带来生动的视觉张力。注意观察被摄物被阳光照射的亮面以及留下的阴影的暗面。明暗之间的暴光差异至少会达到三到四级,这样的差异足以拍摄出生动的对比画面。
明暗分界线是很强的构图元素,水平和垂直的界限效果不错,但是寻找曲线和或是强烈的对角线来分割明暗区域则更有表现力。
注意观察画面前景被阳光照射的物体,其背景是否有大面积的阴影,反之也然。比如一座与山谷相邻的山峰就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山峰与山谷的峭壁可以形成鲜明的色调交错对比。你可以在风暴来临的天气下得到同样强劲的画面,当光线穿透云层射出来的那一刻,被照亮的景物就能从阴影中凸现出来

10.广角镜头产生戏剧性的画面:
对于许多风景来说,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可以带来颇具戏剧性的画面,能够创造出富有空间感的透视效果,强调近处的景物,并与远处较小景物形成对比。
广角镜头的透视特点可以营造出强烈的前景,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能迫使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近处的景物上,利用这个特点你可以拍摄出明快而令人激动的画面。
将近处的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下方,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F/16比较理想,不过你如果使用小型数码也许不能选择光圈值,那么就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比如F/8]来得到最大的景深范围。将焦点对在近处的某一点,但不是靠得最近的某一点,就能获得更大范围的景深使得背景的物体都能拍的比较清晰。

三、建筑摄影的6个要素:
建筑风光的形式美感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岁月悠悠而搏大精深。自从人类与动物诀别之后,便开始建筑自己生活的住处。从岩壁挖洞到摩天大厦,都是人们用心智与劳动把实用的物质与审美的精神性融会一体的结晶。诗人说: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用石块,用钢筋,用水泥在大地上,在蓝天中写下的伟大的史诗。我们不妨说:拍建筑就是拍摄历史,拍摄时代,拍摄民俗,拍摄艺术。这真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情。
总结优秀建筑摄影作品,成功源于六大因素!

1.把握人文内涵:
古今中外的建筑都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时代,生活状况中的创造,因而成为历史性标志,地域性象征。从当地居民和相应的图书资料中找到必要的人文资料,不但可以指导拍摄,而且在为作品撰写精炼而必要的文字说明时,会帮助人们感受其中的魅力,增加作品的文化含量!
2. 寻找最佳角度:
一个有特色的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是什么?用什么角度最能突出它的特点?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可以拍摄,但在特定的环境中,最佳的角度只有一个。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最佳角度选择好,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3.重视镜头语言的表现力: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摄影也是如此。长焦的拉近,广角的畸变,标头的平和,虚实的对比,,大小的衬托,都会令画面形象不同凡响而别具视觉冲击力。有人形容“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教堂聚拢线,使人产生一种直冲云霄的未来感,视觉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4.捕捉最佳的光影效果:
同一建筑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在日夜晨昏的24小时里,甚至在风走云飞的瞬间都会有年同的光影造型;长城烽火台的四季变化,风光摄影家陈长芬心中有数,北京现代建筑从早到晚的光影走向,《都市之光》作者杨晓利熟悉。这一点正是他们作品超群出众的原因之一.

5. 寻找最恰当的构图:
“摄影艺术的表现平台在于四条边里视觉元素的组合”,这是一位著名风光摄影大师的名言。用取景框裁减大千世界中的建筑精华,是摄影师的困难之处,也是令兴奋的成功之处。为了成功,不妨多几种构图拍摄,然后在各种长处中确认最佳。
6.追求独立性:
建筑是静态的,谁去拍都可以。特别是有名的,标志性建筑,不知有多少人对着它拍过多少胶卷,。然后就像七个音符不会终止作曲家的创作一样,那些有名的建筑在创造性的摄影师镜头里仍然会源源不断地拍摄出许多新的形象,鲜活问世而令人眼前一亮,美感倍生。
四、秋景的拍摄:

秋色所带给我们最大的吸引力,与其说是景色,倒不如说是一种感觉。景色是具体的,但感觉是无形的。也正因为如此,拍摄秋色可以成为摄影爱好者的一种考验与挑战。

有的朋友似乎认为,只要他拍下了这片景色,任务就完成了。但是摄影者本人的观点却不一定能表露出来。在秋色的拍摄上,不论是秋林,秋野,还是秋水,一般来说缺乏具体宏观性的美,我们必须要找到切入点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对于拍摄秋色的具体要求,我可以用构成一张照片的几个因素,作简单的说明。
取材和细节的运用
如前所说,拍摄秋色往往是拍摄一种感觉。不论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寂静,还是“一叶知秋”的感怀,都流露在视野里一部分的细节上。也正因为如此,摄影者在取景和按下快门之前,必须自问在眼前景色里是什么激发了拍摄的动机,然后把这一部分的细节突出在画面上。
天气和光线:
秋天的气候是多变的,而不同天气条件和光线可以认为同一 片景色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局限在一种所谓“理想”的天气和光线。由于夏天给湖水所带来的热量,在昼暖夜凉的秋天里如果遇到一个云淡轻风的早晨,水面上常常会升起一片轻雾。在阴暗甚至阵雨的天气里,也可以找到景色和题材理想的配合。在阴天的散射光下,拍摄树林里的秋色可以避免过强的反差:而阵雨后的树林里,不但秋叶的色彩特别艳丽,树杆也变得深暗,可以为画面带来更好的层次。相对来说秋高气爽和风和日丽的大晴天,由于大光比,高反差,倒不一定是拍摄秋色最理想的天气。

画框:
正因为在秋色的拍摄上需要强调为我们带来感受的细节,画框里的取舍就变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画框来建立一个比较理想的构图。可以利用画框来寻找色彩和线条的配合,使得一片零乱甚至没有主题的秋林显得错落有致,流露出像“无主题音乐”一样的神韵。

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由于天空和地面景色之间过大的光比,除非使用偏振镜,否则画面很难有理想的协调。[而我又觉得偏光镜往往会使得色彩不自然。] 而且一条横贯画面的地平线有时候也会显得过分的突出,影响到一张照片的视觉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不同的拍摄角度的选择所能带来的变化。一般来说,选择比较有起伏是地形作画面,而且选择一个比较高的拍摄角度来拍摄,不但可避免上面所说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丰富画面层次。而利用一个比较低的角度可以使前景的枝杆和树叶冲淡地平线所带来强烈的线条。

我常喜欢用“再创造”来形容摄影。特别是在拍摄秋景时,眼前的景色带来了摄影者的思索。然后,他需要利用视觉的语言把他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出来,出这个角度看,在一张照片里摄影者拍摄到了什么,至少在我认为,远不如摄影者是否说出了他的观点更为重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把激情和触景生情的联想能力看作一个成功的摄影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五、冬景摄影技巧:
拍摄雪景最重要的是暴光;
无论是传统单反还是数码单反,照相机的测光都是系统都是以18%标准灰为标准进行设计的,它和雪这样的纯白是不对应的。因此,拍摄雪景必须做暴光补偿。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照相机厂家和机形的不同,相机的测光方式也不同,这种差别导致暴光补偿量也会有所差别。传统单反与数码单反一般都搭载多区域测光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相机都有哪些测光方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多区域测光:
多区域测光也叫分割测光。这种测光方式虽然方便,但它完全是交给照相机进行测光,所以很难表现雪的质感。如果使用多区域测光拍摄雪景的话,最好做0.5EV值加暴光补偿。如果自己很难掌握暴光补偿量的话,不如用包围暴光的方法拍摄。从中选择暴光适当的画面于以保留。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用该测光方式拍摄明亮的雪景时[画面中大部分是雪的画面]最好做1.5EV加暴光补偿.拍摄较暗的雪景[阴天时画面大部分是雪的画面]做1EV值加暴光补偿就行了.做暴光补偿后的画面中雪会显得很白,非常漂亮.
不过,拍摄雪景时根据构图,雪量大小和雪的性质的不同,暴光补偿可能会有所变化,上面所叙述的只不过是做暴光补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各位在实际拍摄时可以根据上述的原则和方法灵活掌握,并且在实践中注意多积累数据,这样在以后的拍摄中会得心应手。

冬景的注意点:
最大的问题是低温导致相机电池耗量要比平时大得多,这一点显得特别突出。用胶卷在低温下拍摄雪景,不仅胶卷平面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胶卷会发硬,发脆,平面性和柔软性大幅度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影响准确聚焦,焦点可能不实,从而影响画面的清晰度。所以在低温下拍摄雪景最好把相机揣在怀里,以防万一。

六、太阳的拍摄:
每天拍摄太阳最合适的时间我认为是清晨朝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之时和傍晚夕阳西下时分。
拍摄太阳构图时最重要的是太阳位于画面中的哪个位置。画面前最好有地表景物,可以和同太阳形成对比,这样的构图效果比较好。如果太阳在画面中占的比例比较大,在视觉上能给人以很强的冲击力。要想获得这样的效果最好使用长焦镜头。

另一个拍摄办法是在构图时不把太阳纳入画面,而单纯地把闪烁金黄色光辉的海面或晚霞摄入画面,能间接地表现夕阳西下的特有的气氛。

把太阳拍得很大虽然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老这么拍不容易扩展自己的摄影领域,往往会使自己的摄影题材与范围受到某种局限,它只能作为表现太阳的手法之一。根据天气和现场条件,偶尔拍拍这样的画面也是可取的。

拍摄太阳特写镜头时如果使用:35MM规格500MM焦距的镜头,太阳在画面中大约有5MM左右大小,如果使用1000MM焦距太阳在画面中大约1厘米左右大小。由于太阳在画面中显得比较大,所以拍摄太阳的特写镜头也比较容易。

但是,与单纯地拍摄太阳特写镜头相比,拍摄画面中有地表景物作前景,有云彩等作远景的画面就显得有意思的多了,不过拍摄这样的画面相对也难一些,需要在拍摄时好好下功夫。前景是海面并有岩石的,镜头用70~200MM。拍摄朝阳和落日从视觉上来说起码得用70~200MM变焦镜头,但一般用的最多的是300MM焦距。如果在距很远的海边想把太阳拉得很近,一般多采用在镜头前加装“增距镜”的方法。

拍摄太阳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暴光补偿。拍摄太阳与拍摄其他被摄体不同,画面中会进入很多光线,如果按照相机内测光往往会暴光不足。因此拍摄太阳基本做加曝补偿,不过在控制补偿量上显得稍微难一点。如果用中央重点测光往往会受画面中央大部分光线的影响而难以准确曝光,这时最好做加1.0EV值,有时也可以2~3EV值加曝补偿。初次拍摄太阳的影友再好变换曝光量多拍几张,从中选择效果最好的,针对效果总结经验以便以后再拍摄。

太阳的光量会因为拍摄时间和云层厚薄不同而时时刻刻在变化,这就给曝光带来困难。不管用什么方式测光,摄影者必须掌握自己的照相机在测光方面的倾向和“毛病”,这是拍好太阳的窍门之一。
其次,拍摄太阳由于用长焦望远镜头所以特别要注意机振。

拍摄朝阳和落日一般多在海滨,而海风一般多很强,所以要特别注意照相机的稳定,使用三脚架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使用那些那些稳定性不好的三角架时更要注意。拍摄时可在三角架下加吊重物增加稳定性。
七、倒影的拍摄: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倒影总能引起我们的遐思与想象。

在清晨,傍晚,在河旁湖边漫步游荡,寻找拍摄地点,构思想要的画面,会让你感觉很情调与浪漫。无论是文人笔下的赞美诗篇,还是画家笔墨中的水中月影,水中的倒影都是描写与表现的广泛题材。作为摄影,水中倒影也是摄影家们经常创作的题材
产生倒影的原因:
产生倒影的原因是个非常简单的物理现象,光的反射使景物在水面上产生了倒影。这种现象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所以有光有水就会有倒影!

拍摄倒影大忌:
有了水是否就一定有倒影呢?常去水边的都知道,有两个因素水中会没有倒影或使倒影消失。一是水流,如果水流急逝,在水中就不会出现倒影现象。二是大风,如果大风突然起来,你会看到水中的倒影会像水泡破灭,突然间消失得无踪无影。

微风拍摄倒影诗情画意:
阵风和微风会给摄影者创造有利的拍摄机会。微风中的倒影,会让你感觉更加诗情画意,大面积森林的倒影,被微风吹动,犹如印象派笔触鲜明的油画作品。在微风中拍摄倒影,虽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它会带来更多的变化。微风中拍摄山体的倒影,仿佛是水墨画中的激情泼墨。处在阴影下的大面积的蓝色山体[由于阴影色温比较高,所以呈现出蓝色的色调],映在蓝色的水中,显得更加宁静厚重,衬托着水边的奇花异草,独树怪木,形成主体与背景的虚实对比。在阵风起来时,摄影者要用最快的速度构图,对焦。在倒影由清晰到模糊的变化过程中,寻找最理想的时机按动快门。

在微风中白色笔直的树杆映在水中,形成弯弯曲曲的线条。白色的曲线在深色的水中显得格外显眼,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长焦镜头去表现水中树杆的曲线美。

倒影拍摄最佳时机和方法:
天光会使色彩有着戏剧性的变化。情天的水面会显得深蓝透彻。如果天空有白云掠过,我们可以利用水中的白色云影来做文章,用周围深蓝或绿色的水面表现白色的云块。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水中的岩石,岸边的树木做前景,使前景成为深色,在白色上显得更为突出!

在清晨与傍晚,特别是晚霞满天的时候,水面更显得五彩缤粉。这时的水面和天空交相呼应,水面的色彩变化和天空一样,由亮变暗,由桔红色变为深红,由深红变化紫红。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摄影者要提前确定好前景或主题,用变化着的水面色块来烘托前景与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没有经验的摄影者会在太阳落山后,匆匆收兵,离开拍摄地点。其实最精彩,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效果就在此时。这时也是最难捕捉拍摄内容,最难控制暴光值,最难预料画面色彩的时候。周围的物体也因冷色天光的反射,物体会显现出蓝色,暖色的物体在此也会改变颜色。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地平线上余留的霞光映在水里的暖色,与物体的冷色来作为色块构成,色彩互补,明暗对比,从而达到构图的需要,内容的需要。

相对而言,拍摄水中的倒影就要容易得多了。静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从容不迫寻找自己这样的景色。这种情况的拍摄时间,最好在日出前的半小时左右。水面最好处在阴影处,映在水中的物体最好是顺光,这样的倒影会有水天一色的效果。此时由于水面处在阴影处,水面的暴光值与水面外的值数会无法统一。为达到暴光统一可用灰色渐变镜降低水面的亮度,达到上下暴光的统一。

在日出日落的半小时拍摄倒影时,色彩还原上是会有一定的难处。因为此时的光线还在低色温阶段,所有的物体会被暖光笼罩。如要求色彩还原,拍摄时间还需推迟一小时左右。

提示:倒影不仅会在江河湖海中出现,有时候雨后路面上的积水也会映出五彩缤粉的画卷,千万不要轻意放弃它。

八、风光摄影中的色彩与曝光:
我们知道,红(R),绿(G),蓝(B)是三原色,黄(C),品(M),青(Y)是三补色,三原色中,红与绿的和色为黄,绿与蓝的和色为青,红与蓝的和色为品。

我们的每一幅彩色画面的景物都是由这些色彩组成的,要想正确表现好这些色彩,曝光是关键。在五颜六色的色彩中如何正确曝光呢?,其实,正确曝光是根据色彩的反射率来确定的,而且,在实际的拍摄中色彩表现还要根据创作意图来决定,下面以反转片为例来说明色彩与曝光的关系 !

1.浓烈的红色需减曝:
红色给人感觉是跳跃,热烈。例如在绿树林丛中有一棵红树,这棵红树在人们的视觉中是很醒目的,是我们表现的主体。这时我们应该对准红色的树做为测光,曝光的主要对像。把红色表现好,曝光应该欠一些,这样的红色色彩饱和,浓重。绿树的色彩表现得深一些浅一些就不那么重要了。只要把主体的红色表现 好了,拍摄的目的就达到了。

使用照相机点测光方式对准测光部位进行测光,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减少0.5档曝光量。一方面,因为红色的反射率相对比较低,另一方面红色在反转片上欠曝,可以使红色的饱和度更高,色彩更加艳丽。不过切忌矫枉过正,反转片的宽容度很低,如果欠一档以上,再浓烈的红色也会颗粒增加,使完美丽的图片大打折扣。

彩色负片因为其宽容度相对比较大,所以可以采用“宁过不欠”的老方法,这样确保能够保存更多的层次与细节。使用数码相机不能曝光过度,一旦过度,高光部位就会没有任何层次,从而失去这部分的影像。这一点应该引起使用者的注意,使用不同胶片和图像感应器,应该有不同的曝光方法,不能混淆。

2. 绿色切忌欠曝:
绿色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的颜色,绿色作为主色调与蓝色,白色在一起色彩很和谐,例如:拍摄以绿色草原为主体,以蓝色的水面与天空为主要影调的图片,由于绿色与蓝色在光谱上色彩接近,因此它们产生了和谐的色彩。

对于绿色的曝光不能欠曝,否则其结果是导致主体的绿色变为深蓝色,这样就削弱画面中对生机然的绿色的表现力

3. 蓝色减曝增加神秘感:
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平静,安逸,能产生距离感,看到蓝色让我们联想到天空与大海。我们拍摄蓝天如果不使用偏振镜,也想让天空更蓝些时,曝光欠一点能够达到目的。另外我们知道景物在阴影下色温较高,拍出的调子是偏蓝的(事实上我们用眼睛是看不出阴影下景物是偏蓝的)。

例如:拍摄雪山的片子,利用蓝色作为画面的主要基调,使雪山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同时蓝色的基调还产生距离感,这样有利于突出受光部位的山体。蓝色即渲染了画面的气氛又与暖色调产生了对比。曝光时,使用点测光方式对准受光部位测光,在得到的测光数据上基础上欠0.5级光圈拍摄。

4.增加曝光量提亮明黄色:
黄色在所有色彩之中最醒目,它的反射率比较高,其色彩在饱和度最高时最醒目,以黄色为主的图片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与其他色彩有所不同的是曝光不能欠,否则会削弱黄色的明度,有发旧的感觉。曝光要合适,按照测光表测出的曝光数据曝光,如果想把黄色表现的亮一些的话就应该加0.5级曝光量。例如,拍摄油菜花,油菜花的反射率高于高于18%灰的,要正确表现油菜花的色彩,曝光要在得到的数据上增加0.5级曝光量。这样的油菜花干净,明亮。

5. 白加黑减并非金科玉律:
黑色给人的感觉的庄重,神秘,大部分图片都能从中找到黑色,它的距离感最强,与其他色彩搭配既有对比又很和谐,它与白色一起出现时反差最强烈。曝光时如果主体大面积的黑色应该按照“白加黑减”的原则减少曝光,大约1~1.5级。

白色反射率是最高的,约90%左右,使用测光表无论是入射式,还是反射式得到的数据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们测得的结果都是18%灰,其结果的曝光不足,把白色拍成灰色。应该进行曝光补偿,加大1~2级暴光量。在实际拍摄中那些圣洁的雪山是我们喜爱的拍摄题材,如果想要得到“日照金山”的效果,应该在测光表上测得的数据上减少曝光,想要得到“日照银山”的效果,应该在测光表上测得的数据上增加曝光。

6.灰色的处理至关重要:
灰色是平衡各种色彩的色彩。一幅图片灰色处理好,就不会偏色。有些摄影家对灰色独有钟情,一幅图片能够表现出以灰色调子为主时,对于读者的确是有感染力的。灰色与白色一样容易受到其他颜色的感染,尤其是色温的影响。

测光表是按照标准的18%灰设计的,但是近期找着有关资料照相机厂把测光系统设定为14%灰左右,理由是大部分景物综合反射率都在14%左右,因此各厂家生产照相机的测光系统一直存在着差异,使用者要根据他们的差异进行调整。不过独立式测光表还是很准确的。

中性灰的特征是对可见光中各波长都是同等程度的吸收,红,绿,蓝的密度大至相同,处于18%灰的反射率,黄色反射率高一些。将红,绿,蓝的曝光补偿值定为0,那么浅黄,浅绿,浅蓝要增加1~1.5级曝光量,深蓝,深绿,紫则要减少1.0级曝光量。

各种颜色的反射率是不同的,测光表是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工作的,遇到反射率高于或低于18%灰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做出曝光补偿。这样才能够将画面中的色彩根据我们的创作意图处理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