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设立的影响因素分析(上)

 智慧旅游519 2012-11-04

    

□刘家明王润葛军

    

一、旅游集散中心的主要功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包价旅游之外,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散客”市场。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外来旅游者身上,更加出现在大城市居民的近郊游憩现象之中。根据调查,散客目前占到市场份额的70%以上。由于散客人数少、需求多样的特点,旅行社的模式很难适应这种新需求。旅游集散中心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发展起来的。旅游集散中心集聚游客并向目的地疏散游客。这就意味着,集聚了“散客”,经过灵活多变的线路组合,发送到城市之内以及近郊和周边的广大地区,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省时、省力的服务。旅游集散中心集聚的不仅是游客,也有旅游市场的各种资源,如旅行社、旅游车辆、旅游景区信息等。因此旅游集散中心应该有如下几个功能:

    第一,提供交通集散服务。交通集散功能是旅游集散中心的核心功能。正是因此,大多数的旅游集散中心都设在交通港站内。交通集散类似于城市公共交通,使游客花费较少的金钱(有些甚至推出一票通的方式),尽可能便利地到达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集散所不同的是,乘客主要到达的是旅游目的地,是一种“旅游超市”。

    第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是指提供景区点信息、班车信息、自助行信息、生活信息等多种功能的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功能往往被旅游集散中心所忽视。这是由于旅游集散中心多由企业运作,因此,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对普通游客的多样化咨询不够专业。国际上的著名旅游城市多设有游客信息服务中心,属于公益事业,位于闹市区上,为到该城市旅游的散客免费发放地图、景点介绍手册,提供交通、气象、餐饮等生活信息服务。工作人员多属于“义工”,比如伦敦位于游客众多的鸽子广场附近的“touristinformationcen-ter”。第三,提供中介服务功能。不少旅游集散中心入驻有大型的旅行社,为的是利用集散中心带来的客流销售产品。在提供包价旅游的同时,也提供酒店预订、票务预订等功能。

    第四,提供商品展销、餐饮等配套服务。旅游集散中心是游客的中转站,因此,综合配套服务必不可少。尤其以购物、餐饮功能最为重要。旅游集散中心或自身提供配套服务,或依托城市的商业设施,正是这个原因,不少旅游集散中心位于酒店、餐饮集中发展区,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最为典型。二、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设立的影响因素

    我国旅游集散中心自1998年上海率先设立开始,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的省会城市已经全部覆盖了旅游集散中心的网络,在东部地区更加密集。到2008年,我国已经有57个城市设立了集散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的设立,不少源自政府推动,有些是市场与政府合作,有些服从单纯的市场规律。综合来看,旅游集散中心的设立主要受到城市游客量、城市交通区位、居民出游率的影响。

    1.城市游客量

    旅游集散中心的根本职能是交通集散,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原本的交通网络不能满足外来游客的需求,此时,旅游集散中心便应运而生。这就意味着,旅游集散中心的设立需要一定量的游客基础,也就是“门槛数量”。1998年底开始推出的“上海旅游2号线”,开通半年后,就累计运送游客21万人次。2005年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设立之年,北京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62.9万人次,宾馆酒店接待国内游客1247.5万人次。每年1600万人次的过夜游客,形成了对北京一日游的巨大需求。由此产生了运营假“八达岭十三陵”的非法旅行社。这缘于游客获得信息渠道不畅通。于是六家大型集团出资兴建了旅游集散中心来满足游客对一日游的巨大需求。由统计来看,旅游集散中心设立之年,调查的9个城市入境游客数量均超过30万人次,国内游客均超过1000万人次。大量外来人口对城市交通带来压力。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其信息需求量增加。需要专门的旅游信息咨询发布平台。同时,拥挤引起的游憩质量下降也值得关注。这些现象的存在使重点旅游城市近年大量引入旅游集散中心,以解决游客的交通出行需求。

    2.城市交通区位

    旅游集散中心所在城市的交通区位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区域内的交通中心城市较易发展为旅游集散中心。新加坡是东南亚旅游的中转站,起到集散中心的作用。国内新马泰旅游线路采用的是以新加坡为旅游基地,往返泰国、马来西亚。国内一些城市在旅游发展中寄希望于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带来过境人流,即希望作为区域的旅游基地。这对城市的交通条件有所要求。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