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据吾分上何者是空寂灵知之心耶”。 这个问得很好。在我的分上什么是空寂灵知之心呢?有的人回去找:是不是我的心很空、我感到空?是不是我的心很灵、一直在那么灵光当中?是不是就这个东西呢?那么,这样一想就错了。那么,他下面答得很好。 “答汝今问我者”, 你现在问我的 “是汝空寂虚知之心” 就是空寂灵知之心。你现在问的,这个当下、这个时候,非空非有、不建立能所、不产生执着、能够回答、能够说话的、能够问的,这是什么?就是空寂灵知之心。 “何不返照犹为外觅”, 你为什么不返照、又在外面找呢? “我今据汝分上直指本心令汝便悟”, 我现在给你指点、让你悟。 “汝须净心听我言说”, 你听的时候一定要清净心,你不要夹杂什么观念、什么执着来听,清净心来听,你就能够悟到了。 “从朝至暮十二时中。或见或闻或笑或语或嗔或喜或是或非。种种施为运转。且道毕竟是谁”, 且道毕竟是什么? “能伊么运转施为耶”, 是什么东西在运转、思维? “若言色身运转。何故有人一念命终都未坏烂。即眼不自见。耳不能闻。鼻不辨香。舌不谈论。身不动摇。手不执捉。足不运奔耶。是知能见闻动作必是汝本心不是汝色身也”, 这是指出来心的问题。 “况此色身四大性空。如镜中像亦如水月。岂能了了常知明明不昧感而遂通恒沙妙用也”, 这就是指出这个能够了了常知、明明不昧的、感而遂通的、能够有恒沙妙用的,这个“恒沙”大家不要想的太多,现在吃饭、穿衣就是恒沙,一天到晚做了很多事、起种种念就是恒沙数,都是妙用,这个就是你的本心的作用。 “故云。神通并妙用”, 神通和妙用是什么? “运水及搬柴”, 现在我们讲,就是做饭、洗衣服,这些就是神通和妙用。 “且入理多端。指汝一门令汝还源”, 就是指示了。 “汝还闻鸦鸣鹊噪之声么”, 乌鸦的叫声、喜鹊的叫声,你听得见么? “曰闻”, 我听得到。 “曰汝返闻汝闻性还有许多声么”, 这个就是功夫上的进一步了,你一回过来闻一闻,你能闻的心有很多的声音么?能闻的心有乌鸦的声音、有喜鹊的声音么?他说 “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俱不可得”, 这句话的回答非常的重要,到了我的闻性里面,我的这个听的闻性,到这里一切分别、一切声音都没有、都不可得。这个“不可得”就是一种悟性,也是一种功夫。 “奇哉奇哉”, 他回答,他说了。 “此是观音入理之门”, 观音圆通就是从这里开始进入的。那么 “我更问尔。尔道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总不可得。既不可得当伊么时莫是虚空么”, 到这里是不是虚空呢? “曰元来不空”, 到这里不空。 “明明不昧。曰作么生是不空之体。曰亦无相貌”, 这里面没有相貌, “言之不可及”, 我说不到这个地方、说不出来。这个说不出来的、没有相貌的,那么他就说 “此是诸佛诸祖寿命”, 诸佛诸祖的寿命就在这个当下,明明白白的、又没有相貌、又无法说的、自己又知道的那个东西,就是诸佛诸祖的寿命。 “更莫疑也”,不要再怀疑了。 “既无相貌还有大小么”, 他问他:有大小么?他说没有大小。 “既无大小还有边际么”, 在哪里找个边、找一个畔,没有。 “无边际故无内外”, 没有边际,有内外么?没有内,也没有外,就是听到,就是明白。 “无内外故无远近”, 没有远,也没有近。 “无远近故无彼此”, 也没有此,也没有彼,就当下明白。 “无彼此则无往来”, 这个本性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来去,没有往来。 “无往来则无生死”, 没有往来,还有生死么?这个当下的、我们的空明的本性没有生死。没有往来就没有生死,不生死的是他,身体世界有生灭变化,但是这个明明白白的本性没有生死。 “无生死则无古今”, 既无生死就没有古、也没有今。古代、现代,没有。 “无古今则无迷悟”, 没有古、也没有今,就没有迷和悟,在这里面就没有什么迷和悟了。什么叫迷?什么叫悟?找不到了。 “无迷悟则无凡圣”, 既然没有迷和悟,还有凡夫和圣人么?什么叫凡夫?什么叫圣人?都是他的显现。你没有迷悟了,就没有凡圣。 “无凡圣则无染净”, 没有凡夫、没有圣人,哪里还有染、还有清净呢?在这个上面你说染,也染不上来,你说什么是清净?他又没有相貌。没有染净。 “无染净则无是非”, 你心里面这个明体,这就是明体,没有染净,那么还有是非么?在这里面什么叫是?什么叫非?都无法建立。 “无是非则一切名言俱不可得”, 既然没有是非,一切的话就找不到了,没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呢?说来说去的都是虚幻的,都是假相。在这个上面没有话可以说。禅宗所以到这里说:不立文字。没有语言,说不到他。你说他是怎么样的?说不出来。无法说,俱不可得。 “既总无如是”, 那么,既然你已经明白了,都没有这些:大小、边际,比如说,凡圣、迷悟、染净、生死等等,这都没有。 “一切根境”, “根”就是六根,“境”就是境界。 “一切妄念乃至种种相貌种种名言”, “名言”就是我们现在讲概念,佛、众生等等。 “俱不可得”, 到这里都不可得,俱不可得了,你还有什么妄想么?还有什么执着么?还有什么生死么?还有什么修么?就是这个当下,要时时护念他,时时在这个当下当中显现他、明朗他、作用于他,时时是这样。 “此岂非本来空寂本来无物也”, 在这里、在这个时候,难道不是本来空寂么?这个就是本来空寂。什么都没有,又听到声音。“本来无物”。本来没有东西,什么东西都没有。 “然诸法皆空之处”, 但是在诸法都空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的时候, “灵知不昧”, 明明白白、听的清清楚楚,这个就是 “不同无情”, 不象同无情的这个空,无知。 “性自神解”, 这个本性上自然有一种智慧,“神解”,很明白。这个明白就是神解,就是叫智慧。明白用在茶上,就是智慧照在茶上,就会用。用在念佛上、用在烧菜上、用在说话上都会用,都是他在用。这就是“性自神解”。他本来就会流露智慧,不假思维、不用文字概念,自己会说、自己会用,就是“神解”,智慧从这里流露。 “此是汝空寂虚知清净心体”, 普照禅师印证说,你到了这里了,明白了,这个就是你的空寂的灵知本性,是你清净的心体。清净的心体这个地方没有名字、没有概念可以说,诸佛菩萨就是这里安身立命,从这里成就的。 “而此清净空寂之心”, 而这个清净的、空寂的心 “是三世诸佛胜净明心”, 就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非常殊胜的、清净的、圆明的心,或者说叫光明的心。就是这个心 “亦是众生本源觉性”, 也就是我们众生的本源的觉性,这就是觉性。我们前一次讲过的,龙钦巴祖师讲的“觉性光明”,就是指他。现在明白了,开发出来了,是刚刚开始,叫始觉,始觉光明出来了。 “悟此而守之者”, 悟到这一个是真实的、而能够守得住的、保护得住的人。 “坐一如而不动解脱”, 坐在这个一如,“一如”就是空寂灵知上,你只要是坐在这个上面,安住不动,“坐”就是安住不动,就能够不动解脱,不动身心而得解脱,“不动”就是不要离开本位,不要离开这个明体,而获得解脱。什么烦恼、什么是非到这里都会歇下来,妄想也起不来,念头出来的不是妄想,就是自性光明,而不动解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