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节校级公开课的感悟

 天雷教育 2012-11-04
                                                    一节校级公开课的感悟
                                                             :周智宁   2011-4-7    









20101224日上午第四节课,我与初二(11)班的54名学生一起在学校阶梯教室面向初中部100多名教师,上了一堂《做诚信的人》的公开课。这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校级公开课,本学期黄秀旺、周华东、邹兴明等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数学、语文、物理学科的校级公开课。

虽说自己上了很多次市、区级公开课,但这么多不同学科的教师来听课还不多见。

一、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通过五个活动来展开教学。运用不同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努力去达成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体现我组思想品德新授课采用的是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歌曲《做诚信的人》的旋律中,课堂拉开了序曲。

活动一:诚信的力量。通过江宁区体彩销售员戴玉银面对500万元大奖彩票不动心,戴玉银毫不犹豫地把中奖彩票交给尚不知情的买主的真实事例,后得到广大彩民的信任,自然得出诚实与信任的关系:“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搞了一个有奖竞猜,先出示戴玉银的照片,让学生去猜,猜对者发了一颗巧克力,学生兴趣盎然!

活动二:诚信考验场。通过海尔集团砸冰箱的事例,展开小组讨论:张瑞敏为什么要砸76台不合格冰箱?感悟四条诚信守则:1.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2.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要站在长远利益一边;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要站在法律一边。最后给大家投影了海尔的发展近况,特别是2009327日,海尔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为国家文物。文物命名是:1985年青岛(海尔)电冰箱总厂厂长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用的大锤。文物收藏编号为:国博收藏092号。让大家饶有兴趣!

活动三:诚信的困惑。通过小健的QQ日志:要诚信还是保守隐私的两难选择,讲解诚信的困惑 ,因为来源生活并且形式新颖,学生兴趣较浓,通过辩论后,得出了两点诚信的困惑:1.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2.应该正确把握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活动四:诚信共鸣曲。通过播放长春几千热心市民自发集中起来为盲童小欣月实现心愿共同编织 “去天安门看升旗”的美丽谎言的视频,让学生体验:诚信的智慧——3.正确处理诚信与谎言的关系。感悟到诚信的核心是善。

活动五:诚信反思。说说你曾经做过的诚信或不诚信的事情?原先担心学生还不愿说,由于之前的活动已打动学生,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好几个学生谈到了自己做过的不诚信的事,表达了深深的悔意,我及时引导,首先肯定他们的勇气,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

我以“诚信”树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对一节课进行了小结,用一棵树的形式总结诚信的守则、智慧、核心,还是有些新意的。最后,播放了精心制作的电子相册《诚信做人到永远》,展现了从古至今诚信及不诚信的人和事,选材新颖,联系生活,配以明快的音乐,很有震撼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亮点!

播放结束后,我只讲了一句话:让我们诚信做人到永远,让诚信之花在中华大地灿烂开放!在学生的掌声中,宣布下课。

二、教学感悟

1.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节课,课前进行了精心准备,可以说是我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从备课环节入手,帮我选材,然后进行试上,不断修改、完善,同组教师黄伟、程其宝、唐珊珊等教师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青年历史教师裴阳舒帮我制作了电子相册;音乐教师王亚丽帮助录了一段海尔砸冰箱的录音,免去了学生阅读的麻烦;万丽萍老师为给我制作“诚信智慧树”,专门找美术教师画了一棵树,然后进行编辑,唐珊珊老师都对其进行了“美化”;还有地理朱林霞等教师对小欣月视频的编辑、处理;年轻教师张利敏的QQ空间截图等等,真得让我感叹: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功属于大家!

也正因为大家的帮助,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江宁区好课评比中,我组三位教师万丽萍、朱林霞、张利敏均获得区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集体的智慧!

2.磨的不是课,是人

古人有“吟安一个 字,捻断数茎须” 的说法, 其实上好一节课同样需要好好打磨,教材、教法、学生都需要我们教师去揣摩,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精益求精,课堂教学无止境。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学智慧就在这样的磨砺中渐渐生长。这个成长来源于同事们的帮助,来自于自我反思。

通过这次磨课,教师会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更深的体会,怎样设计活动、怎样联系学生及生活的实际?怎样让学生感兴趣?怎样力求有亮点?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等,这样的磨课过程教师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007年,我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感谢公开课》,现在想来仍然觉得公开课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3.课堂永远是缺憾的艺术。

虽说下午研讨时,各教研组代表给予了较高评价。但反思这节课,感觉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预设较多,导致生成较少;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偏重于中等及以上同学,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还有一张幻灯片播放的顺序不是很恰当等。当然,惟有不足,才会催人奋进!

最后,感谢同仁的大力帮助;感谢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感谢学校给我们录制了这节课的全过程,使得有了反思的资源和回忆的材料。

如果有机会,希望每个教师都能经常上上公开课;如果没有机会,则要坚持把每节课当作公开课去准备、去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