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农村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教学

 天雷教育 2012-11-04

浅谈农村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教学  

                    

                新阳中学     王颖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面对这样重要的一个学科,我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也尝试了一些策略,以便自己的思想品德课更快的走进新课程。  

04——06年,我在我校陈老师的引领下完成了一个循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期间我得到了他和我们组内同事精心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和组内成员每天在琢磨教材,研究教法,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我们几乎就是一本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我跌跌撞撞的完成了教学,庆幸的是那一年的中考成绩还不错,说实话,我稀里糊涂,根本没来得及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但我觉得那一轮最大的收获就是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所在,因为我作为教思品课班主任老师我惊奇发现思品课堂给学生在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养成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从而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于是一种无比自豪的心情萦绕在心间,我觉得原来我们所谓的“小科”如此重要。  

爱一行才能更为努力的去干好它。于是在第二轮的教学中我决心要尽其所能,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好的发挥思品课的教育性和实效性。  

农村的思想品德课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发挥思想品德的实效性,为此,我尝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以下环节,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游戏娱乐  

游戏是人的天性爱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一定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  

音乐感动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设疑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  

但教学中我遇到了很大困难,相应的进行了尝试,有了一些改观。  

困难一:  

就学生层面来讲,家长文化水平低无法辅导,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无暇顾及电视和报刊上的新闻细节,造成农村孩子视野和知识面狭窄很多时候你列举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实例学生根本不知道, 使教学过程很难顺利进行。刚开始时,我就不断的延长自己的备课时间,不断的在《半月谈》杂志,学校的一些报纸上帮助学生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料确实也使课堂活泼了许多,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于是我就在课堂上引用了很多时事政治,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奥运会,新闻报道等等,刚开始时,我给他们讲 后来就有几个和我一起讲 ,后来我不断的鼓励学生自己讲,在后来就又有很多同学有讲的愿望,只要有愿望,他们就能去关注新闻关注身边生活,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逐步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困难二:  

教学资源不足影响课改效果  

每次外出听课我都觉得自己的课堂需要改进的很多,看着很多利用多媒体展示的课堂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真的就是享受。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吸引学生?但农村的学校没有那样的条件。难道我们只能“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到尾”吗?我要改变。我要利用我校现有的条件不断改善我的课堂。于是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录音机,我的课堂有了歌声,我的课堂上有了五彩缤纷的图画,我的课堂上有了惟妙惟肖的小品,。有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困难三:  

很多时候教材中所给的材料并不十分恰当,离学生较远,这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但查起又有困难,没有配套教材的辅助材料;新教材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教材中大量的跨学科、跨文化、超时代的素材更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自身知识和水平方面的欠缺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这就给我带来很大的紧迫感,如果自己不去学习别说上好课就是怎样去上课自己都茫然不知。所以我就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多多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和同事研讨,共同设计教学思路,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在不断的进步中学习……  

就这样,我一路前行,不断的尝试,进而不断的完善思品的课堂,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更好的发挥思想品德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也有很多困惑:如面对这样的一本教材,(一二年级)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去利用它,到底应不应该在教学前或后去熟悉教材上知识,如果新课之前去看它容易使学生照本宣科思维受到限制,如果探讨新课后去看它会让学生产生“中计”的感觉,新课改告诉我们要不拘于教材  ,怎样把握对教材的收与放呢?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给我们农村教师带来了很多挑战,只有不断战胜它才能走向胜利。探索永无止境。不断的探索才能不断的进步。  

在一次讲座中,一位教育者曾说过:最大的努力是改变,最大的改变是改善。我愿意和所有的老师一起努力,不断的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