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思考

 天雷教育 2012-11-05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体,而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基础教育。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努力寻求促进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策,推动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

一、正确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

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规、政策,都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是否均衡;从教育目标看,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等,其中包括有能力就读的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都享有均衡的受教育机会。

2、区域间实现均衡发展,即在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统筹规划;

3、城乡间实现均衡发展;

4、校际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学校布局和规模均衡合理,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生均教育资源、学生生源的均衡等多方面;

5、学生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校内各班级在设施、师资、生源和管理等方面的均衡;

6、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均衡;

二、充分明确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明确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一是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当前义务教育得以普及,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把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是是要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大力倾斜,尽快形成城乡统一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三是要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要认真总结一些地方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奖励机制。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促进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能套用一个模式办学,千校一面。而应该是“填谷扬峰”,在大力扶助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的同时,更要鼓励农村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由此看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三、扎实推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促进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比较滞后。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建设,加大投入统一农村中小学建校标准,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跨校兼课、兼职,促进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区域内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教师补充、交流、培训机制。

教师是教育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坚决清理并归还被占用的教职工编制,对各类在编不在岗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同时,还要建立制度化的教师补充机制,逐步提高新任教师的学历层次。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农村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要构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将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向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成长。坚持农村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与城区同类教师的差距逐步缩小。

制定出台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政策措施,及时引进年轻的优秀教师和一些急需的学科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集中解决农村中小学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建议出台有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城乡轮岗的政策,把到农村任教年限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及岗位晋升的必要条件,适当放宽农村中小学教师晋升教师职务的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通过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优先录取等政策鼓励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以改善和提高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师资水平。

(三)建立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与农村中小学的结对帮扶制度,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

首先,要加大教师对口支援力度。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定期选派城市学校优秀中青年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限期服务,选派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锻炼,提高农村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完善骨干教师跨校兼职兼课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逐步实现名师资源城乡共享,形成城乡教师柔性流动机制。

其次,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城区学校应根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为结对的农村中小学校捐物捐资,根据结对学校的需要无偿提供实用有效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教具、优秀课件等教学用品,不断改善对口学校硬件薄弱状况。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献爱心”帮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帮扶,交流学习经验和生活体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结对帮扶的形式上,应在原来下乡送课、进城听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省时省力又行之实效的活动形式,可通过电话交流、专题讲座、网上研讨、资料扶持、课题指导、合作研究、专题对话等方式,共享优质资源,交流经验体会,促进骨干教师与帮扶对象的专业成长。

(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现代远程教育通过网络传输方式来进行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建设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农村中小学与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无疑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跨越式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

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远程教育工作规范性文件,从实际出发对全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目标、管理、使用、发展等相关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定期组织检查调研工作,不断督促和检查农村中小学校的远程教育工作,使其逐步规范达到要求。

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教育网络平台,充分运用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加强教育网站建设,发挥互联网在发布教育信息、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实现城乡学校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让农村中小学师生共享网上优质教育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各个学科教师都达到能独立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逐步将教师培训的重心转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上来,并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武装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头脑。

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结合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和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开发制作适合农村中小学使用、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实现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助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我们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防止把教育均衡等同于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防止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教育均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