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变股神,起因于内向

 yagi1 2012-11-05

巴菲特变股神起因于内向

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善于表达的外向者才是理想性格,但作者举证,古今许多发明都来自独具安静性格的内向者,如相对论、《哈利波特》、个人计算机;还有股神这个人。

个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内向或外向量表上的落点。内向或外向,正如一位科学家所形容的,是一种「南辕北辙的特性」。

我们究竟是内向还是外向,决定了我们对朋友和伴侣的选择、说话的方式、如何解决差异问题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以及我们是否能在职场有成就。偏内向或外向决定我们是否喜爱运动健身,是否会有外遇,能否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照常运作,能否从错误中学习,是否会在股市豪赌,会不会「急着吃掉眼前的棉花糖」,是不是成功的领导者,以及会不会顾虑「凡事总有万一」等。

但是今日社会里我们只接受少数几种人格特性。我们相信大胆才是好事,要开心就得擅于社交。我们自诩为外向的国家,这样也就意味着我们忘了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

很多内向者甚至不愿意面对自己,这是有原因的。我们生活在一种我称之为「外向理想」的价值系统中,也就是大家都认为理想的自我形象是合群、有主导能力,并且在聚光灯之下如鱼得水的。最典型的外向人格强调行动而不爱三思,好冒险不喜照料他人,自信且不自疑;他们喜欢当机立断,即使有可能出错也不在乎。外向的人擅长团体工作,在社交圈里如鱼得水。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崇尚多元价值的人,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的人只欣赏一种人,也就是对于成为台面上人物感到很自在的人。

内向者活在「外向理想」的价值体系里,就很像女人在男人称霸的世界里打拚,总是因为自己本身的特性而被打了折扣。外向的确是相当吸引人的人格形态,但是我们已经把外向变成一种压迫性的标准,让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外向才好。

我们想也不想就吹捧外向,其实是犯了严重的错误。人类一些最伟大的思想和发明,从演化论到梵谷的(向日葵)乃至个人计算机,都出自沉默寡言又聪明过人的人。这些人深知要如何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也知道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找到宝物。没有内向的人,这个世界就不会有:

万有引力、相对论、叶慈的《二度降临》、萧邦的(夜曲)、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小飞侠》、欧威尔的《1984》和《动物农场》、《魔法灵猫》、查理.布朗、《辛德勒的名单》、《ET.》以及《第三类接触》、Google、《哈利波特》。

外向者较易导致「疯忙」

心理学家所称的「回报敏感性」(reward sensitivity),回报敏感的人会非常积极寻求回报,象是升职、中乐透头奖或是和朋友共度开心的夜晚。回报敏感性会让我们产生动力,积极追求目标如性爱、金钱、社会地位、影响力等,让我们想要爬上阶梯,伸手搆着最远的枝条,撷取生命中最美好的果实。

但有时候我们对回报实在太敏感了,过度发挥回报敏感性的话,会让人陷入各式各样的麻烦。有时我们可能获得丰厚的奖赏,比方象是在股市里大赚一票,这时会太兴奋了,导致我们甘冒极大的风险,而忽略了明显的警告信号。

金融史上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投资者经常在应该踩煞车的时候反而催足油门暴冲。行为经济学家长久以来都观察到,在购并公司的案子中,主事者可能会因为想要击败对手而变得太一头热,结果忽略了他出价过高的迹象,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珍妮丝.朵恩博士说,要了解为什么内向者和外向者面对回报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反应,就必须稍微认识一下大脑构造。大脑的边缘系统,人类这部分的构造和大部分原始哺乳类是相同的,朵恩称之为「旧大脑」,这个系统很情绪化,又很有直觉性,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构造,其中就有杏仁核,而且边缘系统和伏隔核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有人把伏隔核称为大脑的「愉悦中枢」。

旧大脑不断告诉我们:「对对对!吃多一点,喝多一点,多一点性爱,尽量冒险,尽全力追求你爱好的一切,最重要的是:别再考虑了!」朵恩相信,就是旧大脑中追求回报、喜爱享乐的那个区块,促使某些人把他一生的积蓄当成赌场筹码一样挥霍。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旧大脑。不过,外向者的旧大脑对追求回报的渴望比内向者强烈,这种情况正如同高度反应者的杏仁核对新事物比一般人敏感一样。事实上有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一种可能性,认为「回报敏感性」不仅仅是外向性格中一个有趣的特质,更是让外向者变得外向的关键之处。也就是说,分辨外向者的条件就是他们对追求回报的倾向,这些回报包括爬上领导大位、性爱快感,以及大把钞票。研究发现,外向者在经济、政治及享乐的野心都比内向者强烈。

这些追求回报的行为代表了什么?关键似乎是正面情绪。英国新堡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奈透写过一本相当有启发性的著作探讨个性,说到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感到愉悦和兴奋,而这些愉悦或兴奋的情绪之所以会被触发,原因是「为了追求或捕捉某些珍贵的资源。眼看着珍贵的资源即将被掌握在手中,这种期待感就会引发兴奋,而资源到手之后就会引起欢愉。」也就是说,外向者经常发现自己处在某种情绪状态中,或许我们可称之为「疯忙」──这是一股强烈的感觉,充满活力和干劲,我们都知道这种感觉,也喜欢这种感觉,但是每个人感受的程度和频率并不一定相同。

内向者追求回报驱动较低

「疯忙」的根源出在哪里?似乎是在大脑里面的一块构造网络(通常称为「反馈系统」)产生了高度的活动力。这一块构造网络包括前额脑区底部、伏隔核以及杏仁核。反馈系统的工作就是要让我们对潜在的好处感到兴奋。实验中透过功能性核磁共振可知,不管是任何形式的好事,都可以激发反馈系统,例如期待大赚一笔,或是看到型男正妹的照片。

大脑反馈网络中的神经元在传递讯息的时候,有一部分的运作须透过神经传导素在脑细胞之间传递讯息,这是一种叫作多巴胺的化学物质,人体接收到预期的欢愉时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这种「反馈化学物」。有些科学家相信,一个人的大脑对多巴胺的反应越强烈,或者说释放出的多巴胺浓度越高,这个人就越有可能去追求回报。科学家在实验中不断:刺激老鼠中脑的多巴胺活动,老鼠就会在空笼子里超级兴奋,四处乱跑,最后筋疲力尽而死。

外向者的多巴胺传导途径显然比内向者的还要活跃,虽然目前还没有决定性的理论说明外向性格、多巴胺和大脑反馈系统这三者之间的确切关系,初步的研究结果却让人很困惑。有项实验是由康乃尔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理查.德普主持,德普分别请一群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施打了能够激发多巴胺系统的安非他命,结果发现外向者的反应比较强烈。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外向者赢得赌局的时候,大脑中回报敏感的区域活动比赢得赌局的内向者还要活跃。还有另外一项研究则是从医学解剖的角度来看,前额皮质是大脑中驱动多巴胺的反馈系统中很关键的部位,而外向者的前额皮质会比内向者大。

相比之下,内向者的反馈系统「反应比较小,所以比较不会为了追求(回报的)可能性就忘我,」心理学家丹尼尔.奈透形容:「他们也跟其他人一样,经常会受到性爱、玩乐派对,和社会地位的吸引,但是他们感受到的驱动力相对比较小,所以不会拚了命想得到这些东西。」简单来说,内向者就是比较不容易「疯忙」。

华伦.巴菲特是金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也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正是利用我们在这个章节探讨的这些特质,包括择善固执、审慎思考,以及能够看到警告信号并据此行动,因此为自己和波克夏公司的股东赚进上亿美元。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在周遭的人冲动昏头时还能谨慎思考,他曾经说:「成功投资和智商没有相关,只要你有一般人的智商即可。你需要的是能够控制冲动的性格,其他人在投资上会出问题都是因为冲动。」

(本文摘录自前言、第七章)

书籍简介_安静,就是力量 

作者:苏珊.坎恩(Susan Cain

作者简介_坎恩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曾在华尔街担任律师多年,专长领域是公司法。目前为商业咨询顾问,客户多为大型企业及律师事务所,咨询项目主要为谈判策略和个人专业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