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是否需要低保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05
文化是否需要低保
——兼谈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

    红 孩

    逢年过节,政府有关部门都要对低保、困难家庭进行慰问。所谓困难家庭,就是生活水平刚刚维持在吃饭穿衣上,即温饱线上。从经济指标上,是要有数字依据的。譬如北京市二〇一一年的职工最低工资是一千四百六十元。就是说,每月低于这个工资标准的,就属于困难家庭。低保家庭,是指家庭的人均月收入——譬如天津市城镇居民月最低平均收入为四百五十元,高于四百五十元而低于五百八十五元的,就可根据政策享受低保家庭补助。

    之所以要提及低保困难家庭,是我有一个命题假设:文化是否需要低保?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就有很多的话要说。诸如:何谓文化低保?文化低保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摆脱文化低保?等等。

    我以为,文化低保是多义的。它既可以上升到国家、民族,也可以具体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人类历史上爆发过无数的战争,一个国家(民族)占领另一个国家(民族)是常有的事,但一个国家(民族)要改变另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以中国为例,在元朝和清朝,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一统天下,虽然江山易主,但文化不但没有被侵略,反而被汉族同化。就是说,文化是流淌在一个国家(民族)血液里根深蒂固的精神河流。你可以摧毁它,但你永远征服不了它。我想到东北女作家萧红,她在一九四一年的《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中写道:“记得抗战以后,第一个可欢笑的‘九一八’是怎样纪念的呢?中国飞行员在这天作了突击的工作。他们对于出云舰的袭击作了出色的成绩。那夜里,江面上的日本神经质的高射炮手,浪费的惊恐的射着炮弹,用红色的绿色的淡蓝色的炮弹把天空染红了。但是我们的飞行员,仍然以精确的技巧和沉毅的态度(他们有好多是东北的飞行员)来攻击这摧毁文化摧残和平的法西斯魔手。几百万的市民都仰起头来寻觅——其实他们什么也看不见的,但他们一定要看,在黑魆魆的天空里,他们看见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和人类应有的光辉。”读者朋友,请记住,萧红在这里把侵略者对文化的摧毁比和平的摧残看得还要重要。我不知道,在萧红之前,还有哪个作家甚至哪个王侯将相对文化看得如此之重!这当然不能看做低保。这是用生命和鲜血的誓死捍卫。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了汉字没有了故宫、长城的中国还是中国吗?

    文化的低保绝不是用经济数字可以做唯一标准的,它延续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史和发展史。是任何人都不能动摇的。

    一个民族的历史,通常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非物质的。近些年,我们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世人瞩目。然而,在文化文物保护方面,违法违规的事件屡有发生。最近,位于北京东城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也有说法是在修缮)事件,就是笼罩在龙年之初国民身上的一个阴影。对于梁林伉俪的爱情佳话,读者大都已知晓;对于他们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对文物保护,包括对北京的城市保护,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读者也都了解一二。北京的名人故居很多,比起某些大人物,梁林或许地位还不够大,但在文学和建筑文物保护方面,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他们绝对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前几年,关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问题,媒体一度十分关注,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注意到,北京的李大钊、宋庆龄、鲁迅、郭沫若、梅兰芳、徐悲鸿、老舍、茅盾等名人故居已经形成“联盟”,可以购买通票,还可以统一印制宣传纪念品。具体还有什么更深入的合作,我还不知晓。但作为一种集团式的“联盟”,无论如何对其保护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的消息被公布后,我就想,假如梁林故居也加入了李大钊、鲁迅等的“故居联盟”,其命运还会如此吗?

    中国的事就是这样,什么人做什么事,往往不看是否合法合理,而是看干这个事的人上头是否有人罩着。北京的“天上人间”开了多少年,去消费的有多少达官显贵,难道他们不知道这地方涉黄涉毒吗?显然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这样一个场所,为什么就能繁荣一时呢?一句话,还是有势力的依靠。对于这种背后的势力,如果仅让区级文化执法部门去干预去取缔,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因此,我要说,文化要低保,不只是口头问题,更多的是执法力度问题。过去,我们总要“一票否决权”,说起来容易,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票否决有时还就真的行不通。既然如此,我们的文化低保何以能得到保证!

    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一事,拆的是几所房子,实质是对文化的践踏,对文物法规的无视,是经济利益这个庞然大物的凶猛蔓延,是某些官员的缺乏原则。北京在最近推出的“文化规划报告”中,提出在天桥天坛地区兴建文化聚集区,据说要建四五十个剧院剧场,其目的是要恢复成解放前的繁荣景象。在一次征求党派意见座谈上,我就提出不同意见:既然想恢复成解放前的文化繁荣景象,那北京不解放岂不更好?与其拿出巨资集中打造文化航母,不如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郊区县造驱逐舰。也许,我们文化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在其位不知其政,但我们总有表达的权利吧。我不禁想到,被誉为环保斗士的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先生,他的存在,一直被人们视为中国人的良心。他去世以后,人们不禁要问,今后还有谁会向他那样执着地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奔走与呼号?

    从梁启超到梁思成,从梁思成到梁从诫,一家三代,都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中华民族的脊梁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保留保护好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便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不愿看到,也不应该看到,一个为保护北京古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最终他的故居却被莫名其妙地拆掉了。遗憾吗?遗憾。这不仅是北京的遗憾、中国的遗憾,也是世界的遗憾。如果传到国外,我们势必要成为洋大人的笑谈呢?呜呼,悲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