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窗远望忆红莓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05
凭窗远望忆红莓

    红  孩

    春节期间,来自北京郊区的几个朋友给我送来几箱草莓,说尝个鲜儿。还有的朋友说,如果假期方便,可以携妻带女亲自到大棚里采摘。我十分感谢朋友们的盛情。我知道,现如今在郊区的许多农家,都扣有大小不等的温室大棚,有的种植芹菜、韭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也有的种植蟠桃、草莓等水果。就我个人的感受,我最喜欢看草莓成熟的景象。

    我对草莓的最早认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印象中是在四五月间,一天,在农场果园工作的母亲回到家,很神秘地从兜里给我们掏出十几个红彤彤的心字型的果子,上面还有许多斑斑的白点。我们问这是什么呀?母亲没有急于回答我们,先把这些红色的果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拿起一个放在我的嘴里,说你尝尝好吃不。我一下子把果子的一半含进嘴里,一咬,便有一股甜滋滋的果汁涌出来,再一嚼,还有嘎吱嘎吱的轻微的声响,是那些斑斑的白点挤压时所特有的感觉。这时,母亲才告诉我和妹妹,这种好吃的果子叫草莓。我问母亲,以前在果园里玩时怎么没有见到呢?母亲说,野生的倒是有过,只是现在果园的管理很严,在果树四周把野草野树都割掉了,过去你们不是还经常能吃到野生的桑葚吗?我说:你们的领导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制度呢?母亲说,领导怎么定就怎么执行,她一个工人管不了那么多。

    母亲给我们带回来的草莓,不是野生的,是单位试种的,也就两三亩地,结的果实不是很多。其中,两三箱送到农场领导那里,一箱送到科技站,还有两箱被果园领导分走。母亲兜里的十几个大小不一的草莓,是她利用上班的间隙,从一棵棵被采摘过几遍的草莓枝子上寻找到的。或许是因为对草莓的红色记忆太深刻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和妹妹都管草莓叫红莓。

    草莓属蔷薇科,药用价值很高,可以止咳、通便,还可以治疗糖尿病、头痛等等。我第一次采摘草莓是在八年前的春节,那时我住在北京通州。通州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的家乡,我和当地的许多业余作者都得到过刘先生的关爱与扶持。因此,我们的交往也就很默契。其中,有个叫老孟的诗人跟我是忘年交。那一年的春节,他邀请我们一家到他采访过的一个村庄摘草莓。当时刚过四岁的女儿,第一次走进塑料温室大棚,第一次看到结满红色草莓的植物,瞬间就变得兴高采烈起来。女儿拿着食品袋,在草莓树丛中穿梭。由于女儿穿的是红色羽绒服,我当时只觉得她就是一枚会奔跑的草莓了。我从心里感激老孟给我们安排了这个新春之行。

    然而,就在这年的五月,老孟因为心脏病突发,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和女儿时,女儿不由伤心地哭了起来。不谙世事的孩子,在哭诉中居然说出了“今年春节孟大大还带我们摘草莓吗”那样的充满孩子气的话。说来很多人难以置信,在我做报纸副刊编辑的十几年当中,老孟竟没向我投一次稿,而我也没主动向他约。但他在很多的场合,一直把我推在前边,推到高处,让我很温暖。其实,老孟的诗写得很好,他八十年代就在《北京文学》、《人民日报》上发表过。

    老孟的离去让我非常珍惜朋友的友谊。我生在北京郊区,熟悉北京郊区的一草一木。每有郊区的作者向我投稿,我都会格外地关注。我不怕别人说我的农村情结重,我也不怕别人说我浑身散发着泥土气。郊区的文友们也总是关心我,每次进城,他们都要带来当地的土特产。不过,我要说的是,这土特产一点都不土,甚至是很洋气。譬如:昌平特产的“天意”“红颜”草莓,颜色红润,亮丽,口感清脆,甘甜适度。我没有问这种草莓是外国品种还是自己培育的,当有一点毋庸置疑,它们一定是产自昌平这块土地上的。当然,昌平以及其他的郊区县,也不光产红色的草莓,还产红色的富士苹果,红色的葡萄、提子,红色的红薯,而最让我精神振奋的是,每到“七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村村唱红歌,家家插红旗,那真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啊!

    不知怎的,越是到幸福的时刻,我的脑海里越会出现当年第一次吃红莓的情形。此刻站在窗前,凭窗远望,我的思绪感慨万千。这既是在贫穷的岁月中对母亲的感念,也是对今天幸福的时代更加满怀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