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作文备考:从“小马过河”材料看如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若愚老人 2012-11-05

2013作文备考:从鈥溞÷砉逾澆牧峡慈绾胃莶牧咸崃豆鄣

如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陈林森

高三第4次月考有一道试题是:

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请你分析寓言的寓意,从正面、反面的角度各提炼出一个观点。(4分)

正面:                                                                      

反面:                                                                      

答案示例

正面:

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

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

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

5.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

6.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

反面:

1.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和攀附的角色。

3.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

4.盲从没有出路。

【考试讲评】

这则材料十分浅易,大概小学课本上就学过。新颖的是,题目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炼观点。如果从来没有做过此类训练题,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我将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出以下六个方面,供大学参考。

(一)答案必须是一个观点

这好像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不然。考生可能以为是写了一个“观点”,其实不是。观点是对于事物的立场、态度或看法。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明确。简单的叙述,没有明确倾向的评价,通常不能构成观点。

例如:

正面: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反面:没有个人主见。

考生的意思实际上是:

正面: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反面:没有个人主见是可悲的。(或:不要做没有个人主见的人。)

观点不是描述某种现象,也不是作出某种评价,而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观点应当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抒情甚至煽情。

有一个同学的反面观点写道:“我们应当相信谁呢?”这显然不是一个观点。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

(二)观点必须是从材料(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必须符合故事的内容。

下面的例子存在问题。

1在困难面前不要屈服

过河对于小马不是没有困难,但故事不是从困难或克服困难的角度来叙述的,因为,小马过河似乎不是必定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河水真的很深,小马是可以不必趟过去的。故事只是从实践的角度,或如何对待别人意见的角度。所以,从故事提炼观点不是纯主观的,而要考虑原材料(故事)的思想倾向,编故事的思想意图。

在这点上,由材料提炼观点,和写材料作文可能有所不同。材料作文更需要作者的创意,考生可以突破命题的思想框架,开掘出富有新意的理解。因为一篇作文,有足够的篇幅和材料来证明作者的看法,来支撑作者的见解的合理性。语言表达题中的提炼观点,答案一般只作有限的开列,不可能无限穷举。虽说“形象大于思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作者的立论太离谱了,就不大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因此,这类试题一定要特别扣紧原材料,观点一定要是从原材料中合理抽象出来的。考生不要轻易“冒险。”

2不要过分迷信经验,要敢于尝试。

说“要敢于尝试”是对的,但说“不要过分迷信经验”,既不符合小马的形象,又与“要敢于尝试”矛盾。在故事中,小马恰恰是缺乏经验的,它正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到处向别人请教。对于小马,不存在“过分迷信经验”的问题。它需要“敢于尝试”,正是从没有经验中取得经验。

3考虑问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

这个也不符合故事的精神。小马问了松鼠,也问了牛大伯,但角度只有一个,就是水的深度。故事只是探讨听取他人意见和相信自己的关系,而不是如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例如河水除了阻断交通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好处。

(三)观点必须正确。

这一条似乎是废话,其实不然。衡量考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些理论高度来评判,而是看其是否合乎常理,合乎逻辑,合乎时代要求。有些说法一眼就可以看出是错误的。

1长辈不能让子女过早地独立,有时会有危险。

这个观点不符合故事的主题,故事并没有说小马是否离开妈妈而“独立”,也没有出现“危险”的结局,所以这是无的放矢。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观点不符合当前形势,不符合中国国情。当今我国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要弊端,不是什么“让子女过早地独立”,恰恰相反,是过于宠爱,放飞得太晚,“啃老族”“长不大的孩子”太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更加剧了这方面的问题。如果这是指西方某些国家,也许有点道理。即使是作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也是没有现实意见的。

2)反面观点:他人的经验都是不正确的。

这显然是错误的观点。如果认为别人的话都是错误的,就会导致唯我独尊,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我们学习书本知识,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总结,理论上也属于“他人的经验”。作为未成年人,还要听取父母、长辈的教诲。怎么能说他人的经验都是不正确的呢?寓言故事也没有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如果以小马为参照点,牛大伯的意见显然接近正确,对小马有更多参考价值。我们主张要“相信自己”,是为了反对盲从,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是建立在“他人的意见都是错误的”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

(四)两个观点必须是一正一反。

1

正面:做事要亲自尝试才能了解。

反面:做事要有主见。

这两个观点都是正面的。

有的是一正一反搞反了的。如:

2

正面:面对问题,不要一味听取别人的意见,依赖他人。

反面:遇事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冷静思考。

(五)正反两个观点不能自相矛盾。

正反观点不是互相矛盾的,它们实际上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即同一观点从正反两个角度的不同表述。从参考答案可以看出,正面观点和反面观点,往往是两两相对的。用一个成语来说,它们是“相反相成”的。

1

正面:遇事要善于提问,多请教他人。

反面:遇事要勇于尝试,不要多问他人。

这样说,等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那我们真要问:“我们应当相信谁呢?”我们应当相信哪句话呢?

(六)观点的表述必须简明扼要,不要罗嗦冗长,模棱两可。

参考答案都只有几个字,十几个字,我们有的同学的“观点”动辄几十个字。当然,有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如果观点比较复杂,可能要用较多的文字来表述。但是语言表达中的提炼观点试题,一般是人生哲理的,励志型的,不适合用太多的字,因为它是非专业的,大众化的,应当是一听就懂,易懂易记的,甚至格言式的。

例如:正面:要学会观察事物,根据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30个字)

作者的意思,只要10个字足矣:对不同意见要加以分析。

有的不只是语言罗嗦,不善于概括,而是思维不清晰,结果面面俱到,模棱两可,观点不突出。如:

不论什么事都要听取别人的建议,再自己去思考,去尝试。

这样一个观点包括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不利于突出作者的观点,影响了表达的力量,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