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淘然居 2012-11-06
我们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房屋要是正常流通,房屋这个财富,可以不断地反应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现在限购令一出,房屋流通一下子被限制了,这财富就被积压了,同时也就积压了大量的钱。

国人民都在为钱发愁,钱不够花,去银行里贷款,银行的回答也是没钱。那么很多人就问钱到那里去了,有说钱泡沫化了,这钱就不够花了,泡沫化应该说钱多了才是,而实际上这钱却少了。有说钱都让贪官卷跑了,可是贪官带出去的是外汇,而不是人民币。那么钱被国家收回去了,存款准备金这么高是造成钱不够的原因,可是据新闻报道,国家一直在放水,M2还在增加,市场上应该钱没有少,那这钱去了那里了,难道钱它自动蒸发了不成。

实际上钱那里去了,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说清,钱被积压了。可是,我把钱说成是积压了,问题是回答清了,但是大家一定有另一个问题出来,钱怎么被积压了,我们身边和家里可都没有留下余钱,你一定在瞎说,根本不懂经济学,天涯这么多经济学大师都解释了,钱是泡沫化了,你却说是积压了。这一下真的不好回答,既然我把问题引出来,也只好硬着头皮为自己辩护两句。

钱首先是用来交换的财富,也就是说钱是财富的一种象征。我们都知道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当劳动没有创造出和钱相适应的财富时,物品都要涨价,涨到同钱相适应的地步或少量超过才能平衡。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整个社会创造的财富根本没有达到和钱相适应的财富。

也许有人要说,我们有这么多房屋,难道这些不是财富。房屋是财富,这没有错,要不然人们也不会为了买房屋来体现自己的财富了。问题是,这些房屋都是分期的,可以说是未来20年到30年以后的财富,现在体现出来的价值只不过是首付的30%而已。房屋要是正常流通,房屋这个财富,可以不断地反应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现在限购令一出,房屋流通一下子被限制了,这财富就被积压了,同时也就积压了大量的钱。这样的解释,仅仅只是积压了新创造的部份财富而已。另外,前期所买的房屋,随着陆续的还款给银行,银行没有把这些钱用到产业之中,而是去补房屋所形成的资金不足,这钱就进一步积压到了房屋之中。在财富没有创造出来,房屋又有着填不饱的趋势,这钱就会不断地被积压起来,及到没钱为止。

上面说的是房屋积压了财富的一种类型,要只是这样,是不会造成社会财富被严重积压起来的,毕竟银行对房屋的直接贷款,只占四成不到,注意,这里我所说的是直接贷款。

现在听闻国家要对中小企业放水,大家开始充满了希望,今后可能不会这么缺钱了。真的会不缺钱吗?回答是更加缺钱。为什么呢?

房屋积压严重冻结了大量的财富,同样企业有着大量的库存积压,让财富不能从价值上体现出来。要让财富转化为金钱,按常规是要去库存化,企业肯定是这样做的,这不用怀疑。去库存化之后,整个社会的钱自然就多了起来。这个道理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到连我这样的网民都知道。为什么上层不这么做,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当然知道,并且更懂,那为什么决策层都不朝着去库存化的方向去引导市场,却要大干快上,保障房必须要按任务落实。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矛盾。这不是让钱更加缺少吗?

这里面问题是不是太多,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我和大家一样也想知道,下面我就胡乱地喷两句。

决策者也知道中国的准中产确确实实存在着住房问题,准中产都是那些靠技能吃饭的劳动者,他们是中国以后走向振兴的支柱,不管在那个年代,这些准中产阶层的生活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民族的振兴就会无限地延后。上层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要解决准中产的基本生活,这就有必要推出保障房和廉租房,这完全不用怀疑上层的出发点。现在的货币政策也是明显向保障房倾斜。另一个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去库存化的问题和让财富转化为金钱。保障房带动房地产这个产业链很长,光前期就包括了策划分析、征地、拆迁、规划、设计、施工、 预销售、产权登记发证以及物业管理。后期包括钢铁,水泥,木材,装饰材料,电力,电信,家电等等。保障房的顺利开发到落实,不仅仅解决部份低收入的就业问题,还能消化相关产业链的库存积压,把财富转化为金钱。

再有一个是通货膨胀严重,大家所形成的共识是商品房价格太高,保障房的建设,还有打压商品房价格泡沫的意思,可唯是一石三鸟,用心良苦。可是落实保障房建设的过程之中,地方政府却没钱了,消费品却因为打压了商品房之后,价格猛涨,企业库存也因此而迅速地提高。矛盾又出在那个环节呢?决策层认为是保障房建设开工太慢的缘故,本人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就是抛开腐败现象也不只是这个原因,更不是钱少了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希望有识之士能够解释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