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本溪一中2012

 若愚老人 2012-11-06

辽宁省本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近年来,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而且,观众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只有真实的努力,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的选秀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唱片业出现了转型,歌手的形象风格也接近,观众对于选秀的形式也相当熟悉,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B.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都有重复,观众在新奇感过后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选秀节目的发展。

C.《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也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的发展。

D.对《中国好声音》,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折射了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 好声音》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改变旧的选秀节目存在的种种弊端,将选手的“好声音”作为选秀的最重要依据。

B.《中国好声音》避免了选手通过粉丝热捧而成为 超级明星,也不让选手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走过场,这些新的变化也是该节目赢得公众的原因。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等音乐人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中国好声音》让选手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延伸,最终成为选手职业生涯的一个选 择,这也让节目赢得了公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引导、激励他们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个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使得它很像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他们焦虑于一举成名、展示激情怎样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选秀节目最好能在这方面指点他们。

C.《中国好声音》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但只有那些成功的选手才有幸获得这种幸福感。

D.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个更高的要求是社会对《中国好声音》节目以及今后出现的新的选秀节目的必然要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甩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合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笫,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 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 。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 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③中旨:唐、宋等朝代的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璜择民教之律令              愿:质朴,恭谨

   B七年,政绩大著              阅:检查

   C.万言不自安,再请            贷:宽恕

   D.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      浸:逐渐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3分)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二臣无与,乞罪臣                   ⑥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7.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5 分)

2)诏营后父陈万言笫,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新晴山月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荷池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①文同(10181079年), 字与可,著名画家、诗人。②络纬:一种草虫。

8.诗的一、二两句紧扣诗题的“月”字,描绘得细腻生动,境界优美,请简要赏析。(5分)

 

9.诗人把“荷池卷”、“山果坠”分别接在“怯风”、“病雨”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中的“苦吟”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若夫乘天地之正,                                     ,彼且恶乎待哉?

3                   ,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不按要求涂黑或用其他不合要求的笔涂黑均不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蒲公英情人     【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 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 。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 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萨拉靠给一家餐厅提供菜单维持生计。她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萨拉每天忍受着相思之苦,还得坚持工作。

B.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表现一对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寄寓他们深深的同情。[来源:Z§xx§k.Com]

C.本文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匠心独具的结尾和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

D.本文中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正是这种爱让沃尔特终于和他的蒲公英姑娘重逢。

E.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2)小说中的萨拉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划线部分关于早春环境的描写有哪些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有人译为“菜单上的春天”你认为哪个题目好?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齐白石与知己徐悲鸿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而成为一个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徐悲鸿起了重要作用。

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比齐白石小三十二岁。1919年,徐悲鸿赴法留学并在多国参观了艺术馆、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世界级美术大师的佳作,还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理论、美术史、解剖、透视等课程,成为我国早期少有的既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又有精湛的绘画技艺的艺术大师之一。

1927年回国后,徐悲鸿最大的愿望就是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他和田汉一起筹办南国艺术学校,后来南京中央大学又聘请他担任艺术专修 科教授。1928年底,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北平大学,他开始酝酿教学改革。他认为,要提高绘画教学水平,首先应该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贯彻写实主义原则,创立“素描基础论”。他所希望的艺术学院的教员,应该是具有真才实 学,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的个性,敢于创新的人。他觉得如果聘请像齐白石这样充满生活激情的画家到学校任课,不仅能打破教员中陈陈相因的沉闷空气,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鲜活而生动的新内容。

这时,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已得到认可,有较大影响。徐悲鸿所以看中齐白石,不仅因为他很欣赏齐白石的画,而且认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齐白石的画,以日常能见的为多,而虚无缥缈的较少;他画的实物,不刻意求似,而在不求似中得似;他反对死临摹,而主张师法自然……经过三次邀请,齐白石终于答应了徐悲鸿。

然而,“齐木匠”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学院的侮辱。他们群起而攻之,流言飞语、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得不在第二年黯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在第一首诗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悲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答:月满在上海,缺,在南京。”

19315月,为了扩大齐白石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并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他评价齐白石的画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 1933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使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从而使他的画走向世界。[来源:##Z#X#X#K]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七年之后又得以重逢,欣喜之情不待言表。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白石老人画蜻蜓,悲鸿便补束花草。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白石补石和兰草的画。据说在1947年的除夕夜,艺专有一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画在兴 头上,突然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突然病逝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画了石与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了。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年事已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十四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等,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常常带着病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他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19539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敢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怎么不见徐悲鸿来?”大家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子熟了,他俩都要相聚品尝,现在只有廖静文(徐悲鸿夫人)一个人送来一篮子桃子……时间长了,老人也约略感到出了事,也就不再多问,只是一天天话越来越少了。吴作人回忆说:“有一次,我去他家探望,他一反平日沉默寡言的习惯,忽然对我说:我一生最知己的朋友,就是徐悲鸿先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徐悲鸿聘请齐白石为教授,是因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一致,还因为齐白石是一个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个性、敢于创新的人,其画作都贯彻了写实主义原则。

B.齐白石敢于大胆用色,其昆虫画超过古人,独创了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他的这些成就得到了徐悲鸿的赞赏,但人们反对他登上大学讲台则是因为他非科班的低微出身。

C17年后,两位大师久别重逢常在一起作画,其艺术合作和人生友情达到顶峰,徐悲鸿逝世后齐白石补画了石、兰的雄鸡图,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更是艺术合作的绝响。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截取了徐悲鸿和齐白石交往过程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叙写了他们的相知、共事、别离、重逢和绝别,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感人至深。

E.本文叙写了徐悲鸿和齐白石的交往和友情,记述了他们相互欣赏和合作的动人故事,展示了他们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成就,歌颂了两位艺术家开阔的胸襟、高尚的品格。

2)徐悲鸿作为齐白石的“知己”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6分)

                                                                                        

3)徐悲鸿“离开北平南下”,齐白石赠画赋诗并附字,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4)当年徐悲鸿聘请齐白石担任大学教授曾引起轩然大波;近年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被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超女李宇春登上北大百年讲堂也曾引起激烈争论。对此,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来源:学科网]

 

第Ⅱ卷 (表达题 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莫言得奖后,迅速掀起一股莫言热,首当其冲的,便是图书的热销。近日媒体报道中频率最高的词,便是“抢购”、“断货”、“卖疯了”。

B.为了救出被埋在井下的矿工,连续几天他都在指挥救人,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一刻不得休息,他感到自己已经心劳日拙,疲惫不堪。

C.安检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

D.湖畔新城,占地5500亩,其中水域2000亩,水域浩淼,植被苍翠,水木清华,环境优美,是人居最佳选择。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是万物之根,溪乃四海之源”大气磅礴,意蕴深厚,用以表述我们城市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位和卓越的贡献,顺和民意,凝聚激情。

B.他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D.南京中央广商场凭借丰富的商品、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慕名前来。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本溪,这座名城,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万物之根四海之源”的本溪,孕育了华夏东北地区的文化,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

①为建立清王朝和统一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浑江流域养育并壮大了建州女真董鄂部

③五女山城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的第一代王都

④庙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被称作“东北第一人的故乡”

⑤对满族共同体的出现起了决定性作用

⑥考古学泰斗贾兰坡誉之为中国“考古特区”

A.②③⑤①④⑥    B.⑥④③②⑤①     C.④⑥③⑤②①     D.①④⑥⑤②③

16.阅读下面文字,筛选、整合相关信息,为“光活化农药”下一个定义。(5分)

20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吖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70年代,约荷等人又研究了卤代荧光素对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物质平时并没有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在光诱导的作用下,会变得有毒,从而对家蝇、大蚁、象鼻虫等害虫起到毒害作用。这些物质还具有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因此很适合制成农药。近年来,光活化农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答: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对象,写两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辽宁省本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答案

1A2C3C4 B5D①写赵璜品行高尚④写赵璜克忠职守,敢于进谏⑤写赵璜敢于担当,不牵连他人。6C 文中并没有出现刘瑾对赵璜的谗言,且没有写赵璜和秦金受到谗言。

7.(1)赵璜说诏令才下发几个月却忽然更改,这是向天下人显示是皇帝不守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下”下发,颁布1分,“不信”“皇帝(朝廷)不守信用”1分,“报”批复,回复1分,大意2分】

2)皇帝下诏营建皇后的父亲陈万年的府第(住宅),估计工程花销(价值、造价)为六十万,赵璜遵照规定不变。【“营”营建1分,“后父”皇后的父亲1分,“工”工程1分,大意2分】

8.第一句非常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林中见到的月光透过高大的松树枝叶漏出稀疏几缕的美景,表现了松树枝叶的浓密,漏下的月光的疏淡。(2分)第二句描绘了照在松树上的月光,将婆娑的树影投落到地上,象画了一幅斑驳的水墨青松图一样。(2分)这两句诗,都是写月,第一句写月光,第二句写月影,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和月影交织的优美的画面。(1分)[来源:学。科。网ZXXK]

10.略

三、11.(1).A3C2D1分。B项本文语言不诙谐,叙述不轻松,说主题是“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也不太确切。D项说到两位主人公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其实只写到萨拉,另外,沃尔特的生活环境是否艰苦文中未提到。E项,本文主题是表现萨拉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勇敢,以及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并非“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2)萨拉的美好品质:聪慧、真诚、有爱心,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还能替人着想,顺手打菜单;(2分)珍视爱情、执着地追求爱情,对恋人的思念,对爱的渴望,竟然能让她打错了菜名;(2分)坚韧、勇敢地面对艰苦的生活,在寒冷的冬日里,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依然努力工作、生活。(2分)

3) ①渲染早春时节春寒料峭,点明萨拉生活处境的艰难。②引出下文、暗示结尾,为爱人的重逢做铺垫。③刻画人物、展现主题,艰难的环境更加展现出真诚与爱的可贵,以及萨拉的坚韧。恋人的重逢才显得那样的热烈。

4) 以“蒲公英情人”为题好。(2分)

①蒲公英具有推动情节的作用,“蒲公英”见证了主人公的爱恋,他们又因蒲公英而重逢。2

②刻画人物形象,“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能映衬出女主人公的美丽2

③展现主题,“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不仅是爱情的象征,而且凸显了主题,“蒲公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战胜困难。2

以“菜单上的春天” 为题好。(2分)

①菜单为线索串联情节,文章因打菜单而起,恋人又因菜单而重逢。(2分)

②“菜单上的春天”,能够展现女主人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坚韧、执着、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精神。(2分)

③“春天”暗示了主题,春天能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特别是经受了严冬摧残之后的生灵,能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4)(8分)答案示例:

观点一:大学应当“兼容并包”,大学讲堂也应有“通俗”的一席之地。

①大学不是象牙塔,它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胆魄和兼收并蓄的胸襟,始终与大众同行,与时代同步。

②学术、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通俗流行文化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能给校园增添一种新鲜与活力。

③今日通俗的东西,也许就是未来的艺术珍品,大学应有阔达的胸襟和独特的眼光,包容和接纳它们,为其提供展示的舞台。

观点二:大学讲堂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还是远离通俗的东西为好。

①大学应该坚守其精神和价值观的独立性和神圣性,远离通俗流行的东西能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

②通俗流行文化大多无深刻内涵,缺少长久生命力,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文化的洗礼。

③通俗流行文化登上大学讲堂可能冲击学术研究,会破坏严谨之风,助长浮躁之气。

(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水木清华:形容园林里池水花木清幽美丽。A.首当其冲:最先遭遇灾难或遭受攻击。B.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应为“心力交瘁”。C.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应为“目不转睛”)

14. AB项不合逻辑,“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不合事理,应删去“和取得的成绩”;C.项成分残缺,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加主语“这些现象”; D项句式 杂糅,应为“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或“其中20﹪的国际友人是慕名前来的”.

15 B

16.光活化农药是用某些平时无毒,但进入生物体后在光照下产生毒性,又可以迅速自然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物质制成的一种杀虫药(农药)。

17.答案示例:枯萎的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作文构思提示:

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现实)

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

让梦想照亮(改变)现实。    

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

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来源:学§科§网]

之所以感到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有梦想。

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

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才能实现梦想。

梦想再美好,如不立足现实,梦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人只有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

也可作如下立意:

1.生活再美好,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对生活要有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

2.生活不是只如玫瑰花般娇艳,如玫瑰花瓣般的现实背面往往掩藏着丑恶,因此,人类要学会自省,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

以上观点来写文章,一定要在文章开头有一个观点引出的过程,而且需要有足够的视野和深厚的积累,要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