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丰《张猛龙碑》注释之商榷

 潜夫故里人 2012-11-07

 俞丰《张猛龙碑》注释之商榷

                                              潘汝山

                                  (载2011年6月29日书法导报)

    近日购得俞丰先生《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该书收录上自秦汉下讫元代的一百篇著名碑帖,对碑帖源流和艺术风格进行了系统考介,对碑文识认、内容注释做了前贤未逮之功。是所见该类书中比较好的一种,是学习研究碑帖的重要参考书。

    由于笔者临习研究《张猛龙碑》的缘故,对其中《张猛龙碑》的注释进行了认真研读,感觉其某些注释和残泐字的识认值得商榷。为此,笔者考察了原碑,以原碑及整碑拓片为底本,对照旧拓剪贴影印本进行了研究。同时,参考了清王昶《金石萃编》的释文。共采用了上海书画出版社《张猛龙碑》(明王孝禹旧藏,何维朴题签本,2000年版)、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碑刻全集?张猛龙碑》(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宝熙题签,2010年版)、北京出版社《中国魏碑名帖精华?张猛龙碑》(欧阳中石主编1997年版)、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自学从帖—正书?张猛龙碑》(1983年版)等四个影印本。其后两种虽未注明拓本出处,但其“冬温夏清”之“冬”字第二撇完全无损,“盖魏”二字不连,根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对拓本的考证,应为明拓本。

     现将有关碑文识认和注释内容商榷如下:

    ⑴“汉赵景王张耳,浮沉秦汉之间,终跨列土之赏”:“列土”(图1),《金石萃编》识为“列土”,俞文识为“列士”。笔者以为应是“列土”,即分封土地,与张耳封王是相称的。《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俞文在注释中说:“列士,即元士。古称天子之士为元士。”《礼记??王制》载:“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这种“附庸”的地位与张耳之封王完全不能类比。从残存字形看,其上下两横基本相等,且右侧两横之间有一“丶”,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常有如此写法,汉《新莽嘉量》和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之“土”字与此相同。 (图1)

    ⑵“高祖锺信,凉州武宣王大沮渠时”:“信”,《金石萃编》未识,俞文识为“高祖锺,伪凉州”。但是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碑刻全集?张猛龙碑》(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和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自学从帖—正书?张猛龙碑》残存字形看,右侧是“言” 字,其下部“口” 字比较明显,应是“信”(图2)。 (图2)

    ⑶“冬溫夏清”:冬天使其温暖,夏天使其清凉。《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俞文注“清”为“凊”之讹。近读启功《论书绝句》,有简注:“温凊凊字,碑书作清,与智永千文同,知南北朝时尚不作凊,只是写清读靖耳。经书传写,偶有异文,后儒墨守,竟成铁案焉。”启功先生的说法更有道理。 

    ⑷“孤风独起”:“起”(图3),俞文识为“超”,《金石萃编》亦是。笔者以为应是“起”。本碑中有“超遥”和“月起景飞”句,其“超”(图4)字的“召”部和“起”字的“已”部书写特点都比较清楚,特别是“召”部上面两划的位置和下面“口”部对比十分明显。此处残泐字更像“起”字的“已”部,明显不类“超”字的“召”部。在与原碑照片、上海书画出版社《张猛龙碑》(明王孝禹旧藏,何维朴题签本)和北京出版社《中国魏碑名帖精华?张猛龙碑》中看得更加明显。孤风,孤高的风格。起,有凸起、耸立的含义。从文意联系看,“孤风独起”更加通顺。 (图3) (图4)

    ⑸“化感无心,草石知变,恩及泉木,禽魚自安”:此指教化使泉木禽鱼都有所感触。俞文将“木”(图5)识为“水”。此字比较清晰,与“南阳白水”之“水”的书写特点明显不同。无论从书写特点和文意理解,均是“木”。 (图5)

    ⑹“黃侯不足比功”:黄侯,俞文注“当指黄霸”。笔者认为不是。黄霸列入《汉书?循吏传》,循吏者,奉公守法之吏也。黄霸曾为西汉河南太守丞,颍川太守。《汉书?循吏传》:“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但为御史大夫、代丞相,却无寸功。 “风采不及丙(吉)、魏(相)、于定国,功名损于治郡”。 俞文此前已经以黄霸来释“京兆五守,无以克加,河南二尹,裁可若兹”,是对的。碑文中,在“黄侯不足比功”句之前,是“易俗之□”。若将黄霸单独提出来重复说明“易俗之□”,则嫌勉强。笔者认为此处应是指东汉桓帝时司徒、太尉黄琼(86-164年)。《后汉书?黄琼传》载,黄琼,孝子黄香之子,饱学之士。“争议朝堂,莫能抗夺”,立身严正,整肃官风,“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封邟乡侯,死后谥忠侯。黄琼才是有“易俗之□”的功臣。

     ⑺“式阐□□”:“式阐”后面二字残泐不清。《金石萃编》未识,俞文识为“鸿猷”。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碑刻全集?张猛龙碑》(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之残存部分看,前字似像“鸿”,后字似像“徽”(图6),明显不是“猷”。但无法确定。 (图6)

     ⑻“神秀春方,灵源在震”:震,俞文注“通‘娠’,怀孕。”文意无法理解,应该不是。此处应是指八卦之震。《说卦》:“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用在此处,与“神秀春方”有呼应连接之意。此喻他的相貌和精神像春天的大地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他有可以担当大任的的气质风度。

    ⑼“妙简唯人,剖苻儒乡”:“唯人”(图7),《金石萃编》未识,俞文识为“唯贤”。但上海书画出版社《张猛龙碑》(明王孝禹旧藏,何维朴题签本)的残存字形,比较明显的显示是“唯人”。 (图7)

    ⑽“义主”:俞文引清蒋超伯《丽(注:应为“麉”)澞荟录》为“义主”做注。但是此段文字出于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颂后列义主十人,皆其属吏。魏齐之世,凡敛资刊石,出资者率称曰主。如造像称像主,刊经称经主,劝缘称功德主,此则郡人颂太守之德,事近于义,故称义主也。”《山左金石志》成书于1797年,而此时蒋超伯(约1821-1875)尚未出生,显然是蒋录自《山左金石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