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进行考前复习

 希洛y 2012-11-07

如何进行考前复习

一、考前复习的意义和作用

高中阶段的考试很多,每学期都有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对于老师来说,考试能够检查同学们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改进工作,用更好的方法让同学们更扎实地掌握知识。对同学们来说,通过考试可以全面检测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学习的效果,掌握了多少,模糊的有多少,哪个环节需要再加强。近一点说,高中生要为不久的将来那次重要的高考做准备,所以掌握了多少知识,欠缺的是哪些,在高考前这段时间要重点补上的有哪些。如果考前放松下来,欠缺的在考试中自然会被发现。考前突击,欠缺之处将无法发现,那么,只有在真正的总复习,即考前的复习时才可能发现。不管是哪种考试,要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它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多少的一次检验,反映出你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所以思想上正确认识了,重视了,你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去。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复习不仅能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而且能帮助我们理解、巩固和提高知识技能,也可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使之进一步完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只有在临考前才进行复习;也有同学认为,复习就是简单的重复,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是极不正确的。其实,考前复习的意义和作用大致有三项。

(1)促进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储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同学们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同学们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也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2)查漏补缺。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学习内容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并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同学们,以前学习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在复习时得到及时弥补,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使之系统化,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是复习的中心任务。同学们通过平时分单元分课文的学习,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知识的理解任务,完成了对基本能力的掌握。通过复习时的回顾、查漏及补缺,又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掌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编织出一张“知识之网”。

二、考前复习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考前复习的思路、对策有许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知识成网、方法成套、习题成精、策略成型、心理成熟。”用这二十个字基本上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了考前复习中如何坚持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1.知识成网

编织知识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的效率。例如理科综合物理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共计131个。若要把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准确地“背”下来,确实很困难,而且背下来也没有多大实用价值。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之一是比较系统,尤其是力学、电学部分的知识构成比较完整地知识体系。高考就是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解决新环境下的物理问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中国学生不缺少知识,而是缺少系统的知识。特别是不会调动所学的所有的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常言道:“关系就是生产力,成功在于联系。”就是这个道理。有个高考状元也有同感,他说:“物理基础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你的高考成绩!许多无谓的失分往往归结到基础不够扎实(如对某个知识点一知半解,或者思维不够缜密等),这曾令多少人追悔莫及!尤其在最后复习阶段,你不妨在入梦时分试着在脑中构造一棵“知识树”,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光学与原子物理逐一展开,看看你能否顺畅地理出头绪,把握主干与支干,枝叶与枝叶之间的关系。倘使你感到哪些方面变得含混不清,那说明你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整个物理框架体系的了解还不够透彻,那么你下一步复习的重点将变得更加明确。” 原来高考状元也要从知识结构开始练基本功呀!同学们还必须将知识象穿珍珠那样把知识结构成网,形成知识体系,才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全貌。才可能站得高一些,学会从全局得高度去总揽物理知识。

2.方法成套

能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方法则是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际步骤。一旦这些实际可操作的步骤,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且取得成功,人们就称此人有“能力”。每一个规律的运用都有自身的一套操作规程即方法。例如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强化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就是按照“双基”的要求,按照基本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才谈得上能力目标。

3.习题成精

⑴题不在多,真懂才成

考试中的题目典型,难度不大,没有偏、怪、过难的题目。同学们得分低的原因是速度慢,准确率差。究其根本主要是同学们在考前漫天做题,求难求多;重练习,轻思考;重考试,轻总结。正确的做法是在熟练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准确率,加快解题速度。

⑵中等难度习题、规范地操作训练就足够应付考试

许多同学考前片面追求难题,不注意规范表达是制约成绩提高的瓶颈。“细节决定成败”,同学们要把老师要求做的中等难度题目按照解题要求规范化书写。

⑶会改错才能取得高分

请看一位高考状元的经验:有好几本错题集,只要是犯过的错误都被我认认真真记载下来,以备总结经验教训。我记录的错题不外分三种类型,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例如在粗心大意的时候把1+1算成3;另外一种就是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所犯的错误,拿到题目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掌握了自己犯错的类型,我就为防范错误做好准备。我仔细分析过我的试卷,可以说一半以上的错误都是因为审题不清造成的。一些审题上容易出现的错误。每个经历过考试的人都知道,考试中审题特别重要。因此在复习中每当遇到自己所犯错误,首先分析是否由于审题不清造成,如果是,就要找出这种诱使你审题不清的小陷阱,熟悉之后就不容易掉进去了。

①绝不一错再错。

对于学习中的错误,我有一个心得,绝不能一错再错!我把错题记下来后,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对待错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只是把错题在试卷上标注,复习时随手翻看试卷,这种方法看上去节省时间,但是我觉得拿着一大沓试卷翻看错误,注意力会被分散,复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把犯过的错误写成本是一个我觉得的好办法,一方面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另一方面便于翻看。把错题集中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应该随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显著。由于每一课学习的好坏程度不一样,所犯的错误肯定不同,这一点在我的错题集上也会有所反映,记载下来的错误越多,说明我对这一科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临近高考的时候,我把我的几个错题本集中在一起看,每个学科的错误都被我重新集中扫视了一遍,每一次错误都被我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以最佳状态做好了防范。

做错题集之初,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坚持防范错误,一边记忆,一边翻阅课本,找准出错的原因,规避从前的错误,强化正确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对真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例如在考试中看到一道类似的题,你可能会联想到曾经犯过的错误,及时搜寻到正确的答题方向,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因此,做错题集的目的在于监控学习效果,强化正确知识,防止一错再错。

②及时改错,不让错误陪我过夜。

对于错题,我是一个绝对的急性子,如果知道有什么错误,我不会把它放到第二天再去解决。在及时改错的时候,我注意做到:一是不绕过,二是不拖拉,三是分析总结。不绕过,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讳疾忌医,不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搞不懂的知识就勇敢承认自己的缺陷,绝不不懂装懂,害羞胆怯地自欺欺人。二不拖拉,意思是遇到错题,当场解决,不要隔一段时间再去解决,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很可能造成遗忘,让你想不起自己当初怎样犯的错。因此及时改错很有必要。三是分析总结,对于每一个错题都要经过认认真真的分析,研究出错的原因,找准致错的症结,同时及时进行改错,避免再次犯错。

4.策略成型

宋代大诗人陆游教训他的儿子时说“汝欲学做诗,功夫在纸外”。解题的工夫在试卷之外,考前复习时同学们要跳出知识的局限,站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的高度,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的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这种复习策略的基本原则是:

①趣味性原则:

世界那样纷繁复杂,如果你能够有这样的一副对客观世界的好奇新鲜的心态,就会把每解决一个问题当作自己对客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人是有情感的,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热爱学习的人,才可能复习好。只有在复习过程中造成良性循环,复习的效率才会越来越高,复习的效益才会越来越大。

②整体性原则

每一阶段的复习要先居高临下,对知识、方法有一个鸟瞰图把握住整体,就会知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关系就是生产力,成功在于联系。用框架图和目录来把握整体,掌握所运用的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以及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

③系统性原则

复习必须体现系统性原则,这是由试题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决定的。系统性是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比较、梳理的全过程。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综合能力考查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立意命题。因此要求考生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一般采用图表法、网络联系法、综合法等。必须首先打掉薄弱环节。知识都有自身的系统性,往往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常因一环不通,多处受阻。薄弱环节常常成为你的难点,必须首先贯通,全局才能活。复习必须注意实效性。试题的编制在数量和速度上都做了认真考虑,每年都有部分考生没有答完全卷,从一定意义上讲考试也是考做题速度。速度练在平时,因此要加快生活节奏,计时做题,以适应考试要求。复习必须讲究方法。在学校组织系统复习阶段要采用随堂复习法,此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脚步,切不可单搞一套。当进入自由复习阶段,一般说来单科独进复习法效率较高。这样可避免因材料的不断更换浪费时间,同时也有利于记忆的系统性原则。临考前一两周考试同步复习法较为科学。所谓考试同步复习法,即复习的科目、时间与考试日程安排完全同步,轮到考试那一天,正好赶上一个新的周期开始即同步。这样可充分发挥人体生物钟的作用,考试能发挥出最大潜能。此法最好在考前一周左右应用,此时复习分量、密度要适度减轻。总体安排即科与科之间的衔接最好体现文理交叉的原则。复习必须做到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是科学支配时间,防止大脑疲劳过度。一般说来,连续学习不要超过一小时,中间要有暂短休息。其次是定时足够的睡眠,关键是做到适度。适当的锻炼:合理的膳食对于提高大脑功能也很重要。

④80%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和最低能力要求。这些构成一门学科的基石,复习时最忌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还没有真正弄明白就盲目地做大量的难题。这样做的效果是表面上会做一些题了,实际上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出发复习时如果通过各种测试手段了解到自己的复习已经掌握了该部分知识、能力要求的80%,就可将精力移入下一步的复习。因为剩下的20%几乎都是难题,即使不是难题,至少时一些付出很大努力也很难得到应用回报的知识内容。

⑤处理好两个关系:

老师讲与自己学的关系:

只有自己学才可能学得会,老师的讲解辅导都是外界条件,学习的效果最终还得靠学生自己。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L.E.Jossem)说:“最好的老师,要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其实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在老师创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抓住每个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复习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与问的关系:

有句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半靠学,一半靠问。”许多同学以为,有问题就找老师去问,就是虚心学习的表现。其实向他人求教也是有“学问”的。一般同学习惯把自己不会做的习题题号告诉老师或同学,然后就等着别人给讲解。这是一种没有针对性的求教方式。因为你没有向老师提供足够的信息,使他无法分析你的问题究竟在何处,只能泛泛地从头到尾解一遍,不会切中你的要害。比较理想的求教方法是把自己要问的题目内容向老师叙述一遍,边叙述边画出对题意理解的示意图,指出哪些地方想不通,做不下去。这样做就把问题暴露出来,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拿起题来连题意都看不懂,也要向老师说明,老师就会帮助你从理解题意入手解决你的问题。

三、考前复习的具体方法

1、做好考前复习的准备

考前复习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复习前将教材、笔记、复习资料准备好。这样,复习开始后,就能集中精力投入。

2、制定严谨科学的复习计划

考前复习必须做到有计划。计划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有计划才能防止随心所欲,顾此失彼,使复习有序进行。为什么有些同学在临考前感到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究其原因就是计划不周。计划要从全局着眼,以获取好成绩为目的,各科投放力量要均衡,防止畸轻畸重,计划要从实际出发,符合自身特点。对薄弱科目可多投点力量,但要防止孤注一掷,对较熟练的科目可少投点力量,但也不能放手不管。必须注意时间的分配。对记忆量大、限定性强的科目可多投点力量,靠后的时间多些,看后即考效果较好。凡属限定性差、记忆量小的科目可少投点时间,时间安排偏前。总体安排可适度,前紧后松,留有余地。必须体现全面复习的原则。全面就是不偏不漏,不丢掉任何章节、知识点,就连图表、说明、注释也要复习到。出题人员常常把这些作为试题材料。全面复习并不是不要重点,重点只有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才能抓得准。

3、注重双基的复习

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

复习基础要回归教材,教材是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的依据,离开教材专攻习题、撇开课本只抓资料的做法是错误的本末倒置。因此同学们要认真阅读教材,力求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联点上多下功夫,对重点知识、概念、规律、定义、公式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4、建立知识体系

各学科的试卷都要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打破章节界限,按知识条块归类,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将平时零碎细微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容的过程。

在系统复习中,将平时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某方面的内容掌握不够的、理解还欠深刻的内容及时补正,达到完美无缺。平时学习,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学习的,这就难免显得分散和凌乱,通过系统复习,可以把平时学过的知识一点一点地“串”起来。这样,“串”起来的知识就比较系统了。在“串”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重新学多一次,再认识过程记忆中起着强化作用。系统复习次数越多,强化作用越多,印象也深刻。

5、适当做题

同学们必须保证一定的做题量!看书是获得理论知识,要想考场上考出好成绩,必须经过大量的做题实践,只有经过大量的做题实践,才能熟练、自如的应用理论知识。做题有很多好处的:一是通过做题来准确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公式、结论的内涵和外延,并逐渐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单纯的看书,许多概念是无法掌握其精髓的,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使用。试卷上不需要考生默写某个概念或公式,而是用这些概念或公式解决问题,这种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只有也只能通过做题来获得,所以必须做一定数目的题目。二是题目做的多了,尤其是综合题目,做题才有思路。综合题能反映出你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你做综合题做得较顺利,证明你在系统复习中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是比较完善和系统化复习工作是做得较好的。如数学中的综合运算题就反映出你是否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技能。这会增强你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6、回顾错题集

考前复习要多翻阅、多思考自己过去的错题。许多老师都要求同学们备有错题集,考前应拿出来经常翻阅。刚开始练习、作业时不可能不犯错,可怕的是一错再错,一错到底。考前急需做的事就是将错误分类,总结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审题不当,是知识不到位,还是方法不妥?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及时补缺。必须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可在考试中重复再犯。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学们,赶快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考前复习吧!只要脚踏实地并讲究方法,认真对待复习中的每一个细节,相信那成功的果实就一定属于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