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辙--書法

 鸿墨轩3dec 2012-11-08
苏辙(1039-1112)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苏洵三子,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与兄苏轼同举进士。神宗时,反对王安石行新法。哲宗时,官累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徽宗时辞官,筑室许州,号颖滨遗老。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有《春秋传》、《栾城集》等。

善书法,风格似其兄。传世墨迹有《雪甚帖》、《雪诗帖》、《车马帖》、《晴寒帖》等。

苏辙 晚来帖

苏辙《晚来帖》,约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纵24.9厘米,横1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辙 春寒帖

苏辙《春寒帖》,约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纸本,纵25.2厘米,横24.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辙 晴暖帖

苏辙《晴暖帖》,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纸本,24.9×1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辙 见访帖

苏辙《见访帖》,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25.2×24.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辙 怀素自叙帖题跋

苏辙《怀素自叙帖题跋》,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苏辙的书法不多见,此跋也疑为后人所伪托,从此跋可以看得出受到其兄苏轼和黄鲁直的影响,下笔沉着,使转起伏,但较之苏轼,笔墨的功力、才力都要显得逊色。

苏辙 宴居帖

【释文】辙启 雪甚可喜 宴居应有独酌之乐 区区书不能尽 辙顿首 定国承议使君 廿三日

苏辙致定国承议使君尺牍《宴居帖》,行书。

苏辙 超然台赋


【释文】《超然台赋》。子瞻既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其地介于淮海之间,风俗朴陋,四方宾客不至。受命之岁,承大旱之余孽,驱除螟蝗,逐捕盗贼,廪恤饥馑,日不遑给。几年而后少安,顾居处隐陋,无以自放,乃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以告辙曰:“此将何以名之?”辙曰:“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安于其所而已。其乐不相及也,而台则尽之。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噶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因为之赋以告曰:东海之滨,日气所先。岿高台之陵空兮,溢晨景之洁鲜。幸氛翳之收霁兮,逮朋友之燕闲。舒堙郁以延望兮,放远目于山川。设金罍与玉斝兮,清醪洁其如泉。奏丝竹之愤怒兮,声激越而眇绵。下仰望而不闻兮,微风过而激天。曾陟降之几何兮,弃溷浊乎人间。倚轩楹以长啸兮,袂轻举而飞翻。极千里于一瞬兮,寄无尽于云烟。前陵阜之汹涌兮,后平野之湠漫。乔木蔚其蓁蓁兮,兴亡忽乎满前。怀故国于天末兮,限东西之险艰。飞鸿往而莫及兮,落日耿其夕躔。嗟人生之漂摇兮,寄流枿于海壖。苟所遇而皆得兮,遑既择而后安。彼世俗之私已兮,每自予于曲全。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丸澜。诚达观之无不可兮,又何有于忧患。顾游宦之迫隘兮,常勤苦以终年。盍求乐于一醉兮,灭膏火之焚煎。虽昼日其犹未足兮,俟明月乎林端。纷既醉而相命兮,霜凝磴而跰鲜。马踯躅而号鸣兮,左右翼而不能鞍。各云散于城邑兮,徂清夜之既阑。惟所往而乐易兮,此其所以为超然者邪。(下略)

《超然台赋》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词赋,为宋代散文家苏辙所作。宋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为超然台,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并作《超然台赋并叙》赞之。后引发苏轼《超然台记》横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有人评曰:“若无子由明兄意,神州那得超然台。优游物外迪心智,诸城至今寻旧台”。作赋时苏辙在济南府任掌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