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拔牙不可的4種情況

 丽人小百科 2012-11-08

  1)蛀牙太严重。

  如果患者的蛀牙太严重,严重到必须决定需不需要拔牙时,我的判断基准是,如果不拔牙的话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恢复他的咬合功能将机能恢复。只要有任何的可能,就会想办法把牙齿保存下来。治疗严重蛀牙的方法不是只有抽神经,还有很多特殊的方法。譬如说用小手术把根尖的发炎部份切掉的「根尖切除术」、把牙齿切成两半,只拔掉一半的「牙齿切半术」、甚至将牙齿拔下来,治疗后再重新置回牙齿原处的「牙齿再植术」等方法,虽然难度比较高,有时候也有尝试的必要。

  2)牙周病太严重。

  超过30岁以后的拔牙原因,有70%以上是牙周病。牙医师在决定需不需要拔牙时,除了观察X光照片以外,还有几个简单的方法。比较专门的诊断方法我们暂且不去提它,最容易让患者理解的方法是请患者尝试用自己的手指将那一颗有牙周病的牙齿往下压压看,如果上下不会移动那么就还有治疗的可能。如果牙齿往下沈再浮上来,而且不是在急性发炎的情况下,那么那颗牙齿能够继续使用的可能性就不大。

  3)制造牙齿矫正治疗时必要的空间。

  牙齿为什么要矫正,大多数的案例都是因为颚骨太小,不够让所有的牙齿都排进去。就像抢椅子游戏一样,先长出来的牙齿占到位子,萌牙顺序排最后的牙齿就只好靠边站。最后萌出来的的牙齿往往是犬齿或智齿,这就是犬齿会暴牙以及智齿会歪一边长不出来的原因。最近这几年治疗青少年的时候,我可以明确的感觉到现在的青少年和十年前相比,颚骨已经缩小了不少。现代人的食物偏向于越来越软,使得咀嚼能力不断的下降。咀嚼时传达给颚骨的咬合力降低的结果,便会导致颚骨越来越小。为了要让牙齿有足够的排列空间,做矫正治疗时牙齿往往就会考量到拔牙的可能性。

  4)剩下的牙齿又少又不在正常位置,足以影响到咬合的重建。

  治疗牙齿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患者能够快快乐乐的吃东西。这就牵涉到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要咬得很舒服,一个是要看起来美观。为了达成这两个目的,有时候也会迫不得已必须放宽拔牙的标准。譬如说只剩下零零落落的两三颗牙,牙齿的情况又不是很健全,又譬如说由于牙周病或者其他因素使得牙齿东倒西歪或者根本移转到别的位置上面去了,这时候为了重建完整的咬合架构,也有必须拔牙的可能性。

  「最小侵入性治疗」的牙科理念并不是只有和拔牙有关,所有的牙科治疗都应该谨守这个原则,各种治疗当中,只要心存「最小侵入性治疗」,大概都可以获得不错的结果。但是要特别警觉的是拔牙的后遗症实在太大,所以做为一个牙医师也必须时时提醒自己不可轻易拔牙。在拔牙之前,我一定会向患者说明拔牙之后会随之而来的许多难以选择的代价,只有在获得患者的同意之后,才会作最后的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