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委中“放血”

 昵称13604 2012-11-09

大海中医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4a9bb0100hz6x.html

委中鈥湻叛-------速治腰扭伤

委中“放血”-------速治腰扭伤

 

日常中经常意外发生急性腰扭伤,出现腰部疼痛剧烈,转侧不便,坐卧难安。一般西医常规治疗是止痛、理疗;中医通常是服用活血祛瘀药,拔火罐、外贴药膏等。患者病情轻则一到数周可恢复,严重的甚至大半年仍然缠绵难愈。

 

对于这类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而引起的实证,最适合采用传统的刺络脉出血的“放血疗法”,以泻其邪气,临床上常常可获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有的急性腰扭伤患者经1次委中穴放血疗法后即感到原来紧绷的腰痛大为缓解,1-2天后便可行走自如。委中穴放血疗法不仅可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而且标本兼治,操作也十分简单。治疗时医生让患者取俯卧姿势,选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常规消毒,以三棱针或注射用针快速直刺委中穴,放出紫黑色的瘀血大约5-10毫升左右,此时可见放出的血液已逐渐从瘀黯变成鲜红,以消毒棉球压迫止血,再贴上无菌敷料即可。

 

委中穴放血疗法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使患者腰痛消失,恢复正常,其原理在于“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以痛为腧”,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这是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方面的体现。委中穴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主治腰背疾病,故有“腰背委中求”之说,针刺委中穴可通络行气,活血化瘀,使筋络气血得以正常运行,临床上,医生在治疗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放出的络脉之血呈紫黑色,明显是气滞络阻所致。尽管放出的瘀血有时多达10毫升,但患者却不会感到疼痛,相反,放血后,患者觉得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大有“松”了的感觉。

 

从西医角度来看,放血疗法能改善微循环障碍,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组织缺氧状态。适量的放血能调动人体免疫机能,激发体内防御功能,不仅能治病,还有增强体质、预防某些疾病发生的作用。

 

 

 

 

 

 

 

(补充-------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四总穴之一。它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治疗时患者最好趴在床上,可自己操作或由家人帮忙。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搽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更好。这样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酸麻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也有保健作用。因此,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按摩委中穴,按摩时力量可以稍微大一点,虽然按压时有疼痛的感觉,但对身体十分有益。

 

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腰背痛期间,按压的穴位最好不见水,尽量不要吃发物

 

按摩的具体方法如下:

 

1、用两手拇指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作102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穴,连作204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摩手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本穴,连作30次。

 

此外,膀胱经最活跃的时候为下午3点~5点,在这段时间刺激委中穴效果最好。

 

 

 

除委中穴外,承山穴和昆仑穴也是治疗腰背疼痛的常用穴位,进行正确的按摩,也能很好地解除腰背的酸痛。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方正中间,由上方肌肉丰厚处向下滑移,至肌肉较平处即是,用手指按住此穴,坚持12分钟。

 

昆仑穴:位于外踝后的凹陷处,可用手指按住外踝后的凹陷处,向后面的大筋拨动12分钟。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中医学认为脏腑功能紊乱、经络气血运行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放血疗法通过“调血理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以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放血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放血疗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1、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2、止痛作用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4、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5、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6、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7、缓解麻木作用  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放血疗法的种类

 

 

 

缓刺:适用于静脉放血。如曲泽、委中、太阳等穴,先用橡皮带在应刺的位上束扎,术者用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胬起处,徐徐刺入0.5~1分,然后将针缓缓退出,待黑色血出尽变为红赤色,可将橡皮带解开,用消毒棉球揉按针孔片刻。

 

速刺:适用于咽痛、目赤肿痛、中暑、中风等病症。咽痛刺少商;中暑刺十宣;中风刺十二井等穴。刺时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05~1分,立即退针,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之出血。

 

挑刺:这种刺法适用于手、胸、背部或头面及肌肉浅薄的穴位。针刺时对准局部红疹点,用左手将红疹点周围肌肉捏起来,右手持三棱针横挑出血。

 

围刺:适用于痈肿、痹症、瘟毒等症。围绕红肿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几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轻轻挤压或者用火罐吸拔,使恶血出尽,以消肿痛。

 

 

 

密刺: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刺时用梅花针扣打患处,使局部微微出血。

 

 

 

 

 

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放血前应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最好采取卧位,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面色。

 

由于三棱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针锋要锐利,针刺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刺中动脉。

 

气血虚弱、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使用此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